民樂縣建成公路267條1193公里
2010-4-19 19: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年來,民樂縣建成公路267條1193公里,80%的行政村通上了水泥路、瀝青路,極大改善了群眾的出行條件鋪筑致富坦途
自2007年以來,民樂累計投入資金2.02億元,建成公路267條1193公里,80%的行政村通上了水泥路、瀝青路,使民樂人民走在了新農村建設的康莊大道上。
政策激勵,為道路建設蓄勢
2007年,民樂縣委、縣政府把加快農村公路建設作為發展經濟的基礎性工程,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3條通鄉等級路、100條通村公路,總里程達到600公里;每個鄉鎮每年新建10公里以上通村硬化路、20公里以上砂礫等級路,力爭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目標。為確保通村公路建設順利推進,縣委、縣政府先后爭取項目80項、國家投資9200多萬元,縣鄉財政累計補助資金4668萬元,組織各單位為修路困難村幫扶資金550多萬元,制訂了鄉道每公里13萬元、村道每公里8萬元的補助標準。新天鎮三寨村居地偏僻,道路坑洼難行。2008年縣鄉村共籌資100萬元,硬化4公里通村公路和巷道,使全村190戶群眾走上了平坦大道。1972年就當村干部的支書李元瑞高興地告訴記者,自他當村干部以來,還沒遇到過這樣的大好事,群眾修路積極性非常高,有些沒有列入硬化范圍的群眾也強烈要求硬化道路。
群眾參與,為道路建設助力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引領和優惠政策激勵下,群眾對道路建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豐樂鄉李祥村與豐六路相隔2公里,但2公里的泥濘路,卻讓群眾叫苦不迭。2008年,縣上投資78萬元,開建群眾期盼的惠民工程。順化鄉列四壩村地處山區,由于山路落差大,冬天下雪路滑難行,夏天下雨泥濘不堪。2007年縣鄉籌資90萬元,修筑4.5公里水泥通村路。村支書趙思昶說:“聽到修路,群眾熱情高漲,紛紛集資建設,就盼早日通車。”原籍列四壩村、現在縣城教學的趙寧普老師說,他已經好多年不在老家居住,但為了家鄉的建設,他捐助了1000元錢用于修路。像趙老師這樣離開老家在外工作的人員,多者上萬元,少者幾百元,都為家鄉捐資修路,極大地激發了群眾的積極性,出現了每天幾百人鋪墊路基的宏大場面。
至去年底,該縣群眾共投工投勞、自籌資金和砂石料折價5800多萬元。
質量為本,為道路建設“壯骨”
為確保道路質量,該縣聘請技術人員同專業監理人員組成監理組,推行工程質量義務監督員制度,形成領導小組全程監、鄉村干部跟蹤監、施工人員現場監、社會各界隨時監的監督網絡。豐樂鄉劉莊村在修建劉涌公路過程中,選出全村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干部做監理,監督工程施工隊和領導小組工作。65歲的張國順是劉莊村原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大會選舉老人做群眾代表和監理后,為保證工程質量,他經常晚上加班。問到他累不累時,他高興地說,只要路能修好,再累也不怕。同時,該縣還制定出臺《農村公路建設誠信度評價實施方案》,對10個鄉鎮、30多家施工單位開展誠信評價,對誠信度低的單位堅決不允許參加下一輪施工招投標。2007年至今,該縣農村公路工程質量均達到設計要求,得到省、市業務部門充分肯定。
建管一體,為道路建設“供氧”
該縣堅持“建養并重、協調發展”的公路養護方針,努力構建政府投入與群眾參與、部門管理與鄉鎮管理、專業養護與多種養護方式結合的管養機制?h交通局成立專業化養護公司,出臺《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細則》和《農村公路管理辦法》,在鄉鎮設農村公路管理站,行政村成立管養小組,強化了縣、鄉、村三級養護管理職責。各鄉鎮也推行管養義務監督員制度,聘請威望高、責任心強的老支書、老村長、老黨員,負責村道和巷道的管養工作,形成了“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以縣為主、鄉村配合”的管養體制。為確保養護資金,縣政府從去年起將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列入縣財政預算,每年按財政收入3%的比例列支。同時,將管護工作納入鄉鎮年度目標責任書進行考核,各鄉鎮也與村委會簽訂管護責任書,將養護補助資金與檢查考核掛鉤,堅決制止侵占路產路權和損害公路的行為,嚴禁超限超載車輛上路,確保公路不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