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月度貿易逆差應理性解讀

2010-4-19 7:2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梅新育
    3月份出現了2004年5月以來我國首次月度貿易逆差,理所當然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注;對于全國外貿依存度最高、出口規模最大的廣東省而言,這種關注更加強烈。
    可以斷定,3月份的月度貿易逆差相當程度上源于以下一系列暫時因素:春節效應導致出口減少;寒冷天氣導致能源等進口增多;國內經濟過熱推高初級產品進口數量,而初級產品國際市場價格又屢創新高;連續實施數年的擴大進口政策推動技術裝備和資源進口居高不下,等等。
    就全年而言,盡管未必不會再次出現月度貿易逆差,但今年不至于出現年度貿易逆差。主要原因之一是加工貿易占據了中國出口半壁江山,而加工貿易必然產生順差。其二,中國可以調控已有局部過熱之虞的國內經濟(特別是資產市場和相關產業),從而間接減少國內進口需求。
    其三,我國一季度出現月度貿易逆差,重要原因是大宗初級產品進口量價齊漲,如一季度鐵礦石進口1.6億噸,增長18%,進口均價96.3美元/噸,上漲20.7%……盡管國際市場仍存大宗初級產品價格上漲壓力,但一系列政治經濟因素將抑制其繼續上漲的幅度,甚至不排除價格穩定或降價。
    在經濟方面,初級產品價格最大的抑制因素是極度擴張性的反危機政策正在逐步退出;在政治方面,某些政治因素也有類似作用。比如,目前威脅國際石油市場的最大潛在風險是美國與伊朗可能爆發戰爭。從世界角度看,美國進攻伊朗計劃流產,就有利于國際大宗初級產品市場穩定。
    在更長的時間跨度上看,只要我們采取理性應對政策,在可預見的未來 (十二五規劃期間,2011~2015年),我國也不至于出現貨物貿易年度逆差。盡管如此,月度貿易逆差對我們又是一聲警示,它表明中國經濟仍然存在某些不可忽視的脆弱性,即使在絕大多數人認為可以高枕無憂的國際收支等方面也不例外。國際收支,特別是經常項目收支逆差一向是制約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桎梏,更是引爆其經濟危機的導火索。盡管我們已經連續近20年貿易順差,外匯儲備數以萬億美元計,但只要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不徹底更改,發展中國家就時刻面臨國際收支風險。
    雖然我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上升不可避免,這不僅直接削弱了中國出口的價格競爭力,而且會推動一部分出口產業向外轉移,因此巨額貿易順差再也不會一直理所當然了,今后月度貿易逆差完全有可能出現得更加頻繁,連續幾個月的月度貿易逆差也未必不可想像。
    由于我國擁有巨額外匯儲備,72.4億美元月度貿易逆差不至于威脅我們的國際清償能力,不至于影響實體經濟部門,但會削弱外匯市場上一面倒的人民幣升值預期。而由于資產市場泡沫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人民幣升值和相應的套利資本內流預期,人民幣升值預期遭到削弱,對抑制資產市場泡沫也有正面作用。(作者為商務部對外經濟貿易研究院研究員)
3月份PMI強勁回升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