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理政資訊

訪海關總署署長盛光祖:我國外貿將更加平衡發展

2010-4-13 14:0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季度我國貿易順差145億美元,同比減少76.7%。3月份單月出現72.4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結束我國連續70個月貿易順差的局面。   對外貿易的這種變化意味著什么?我貿易順差是怎樣構成的?今后的趨勢如何?近日,海關總署署長盛光祖接受了記者采訪。
  外資企業是我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也是貿易順差的主要受益者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外貿除1993年出現122.2億美元逆差外,其余年份均為順差。對此,盛光祖認為,外商投資導致的出口膨脹和進口替代,是我貿易順差形成的主因。
  他說,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我國憑借良好的投資環境,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龐大的國內市場,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理想承接地和外商直接投資首選的發展中國家。僅2006—2009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3202億美元,其中55.5%投向了制造業。外商投資企業主導了我55%左右的對外貿易,其中60%以上為加工貿易。這給我國“制造”和“轉來”了大量貿易順差。
  據海關統計,2009年,外商投資企業貿易順差1270.2億美元,占我順差總額的65%。今年1季度外商投資企業加工貿易項下實現貿易順差517.6億美元,相當于同期我國順差規模的3.6倍。即使在我國出現貿易逆差的3月份,外商投資企業加工貿易仍然保有近2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盛光祖說,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形成強大制造能力,大量出口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中低端的高新技術產品,使我國出口規模持續膨脹。2009年我國外商投資企業出口6722.3億美元,占當年我國出口總值的56%,比2008年的比重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僅美資企業就出口700多億美元,大部分返銷美國。
  “與此同時,在大量出口的同時,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生產的產品直接進入我國市場,減少我從境外進口的規模,形成進口替代。”盛光祖說,以液晶顯示板為例:2009年夏普、三星、奇美等跨國公司加快在我國第八代國內液晶顯示板的生產布局,當年我國液晶顯示板進口同比下降20.7%,該項商品下的貿易逆差凈減少59.5億美元,進口替代效應明顯。預計到2012年我國液晶顯示板不需要從境外進口,實現完全替代。
  他認為,外企從事加工貿易,還導致我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順差大量轉移到我國。比如,“這些企業大量從日韓等周邊國家和地區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為成品或半成品后出口到歐美等。這樣,原來屬于這些國家和地區對歐美的貿易順差,就算在了我們的賬上。”
  2000—2008年,美國貿易逆差中來自亞洲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5%左右,而其中來自中國內地的比重則從20%提高到33%,“這是此種貿易轉移的直接證明。”
  盛光祖指出,利用我國廉價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從事加工貿易,外商投資企業是貿易順差的最大受益者,“他們獲得了絕大部分利潤,我國僅得到少量加工費。”
  比如,2000―2009年,我國出口玩偶50億個,其中45%出口到美國。最著名的芭比娃娃,每個在美國市場的零售價是9.9美元,我們企業得到的加工費僅為0.35美元,擁有該品牌的美國企業則獲利近8美元。
  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我國努力擴大進口,為全球經濟復蘇做出重要貢獻
  盛光祖說,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我國政府果斷推出了保增長、擴內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極大促進了國內投資和消費,帶動了進口增長,我國貿易順差持續減少。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到2009年6月,我國實際進口物量開始增長,當月同比增長了3.7%,到目前已連續增長11個月,最高月份增幅高達63.5%,至今勢頭不減。2009年,全年在進口價格下跌12.7%的情況下,進口物量逆勢增長1.7%,當年貿易順差規模隨之同比減少34.2%,是2004年以來我國年度貿易順差首次下降。其中自2009年10月后,我國貿易順差規模更呈逐月遞減之勢。
  盛光祖說:“我國進口增長有力拉動全球出口復蘇,增強世界經濟企穩回升的信心。”
  全球貿易信息系統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國。已公布2009全年外貿數據的71個主要貿易國(地區)中,有59個國家(地區)的出口對我國市場的依賴度增強,其中德國等33個國家(地區)對我出口逆勢增長,美、日等26個國家(地區)對我出口降幅遠遠小于其出口總體降幅。
  2009年3月,在國際市場價格暴跌之時,我國進口價格已開始止跌回升,環比上漲2.7%,其后進口價格指數連續12個月環比逐月走高。同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指數(CRB指數),也從2009年3月的200點,一路震蕩上行至今年1月初的293.8點。“這在關鍵時期穩定了國際市場預期,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了寶貴信心。”
  我國致力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貿易順差規模將繼續減少
  盛光祖說,盡管在一定時期內,我國“外商投資企業+加工貿易”為主的貿易結構,仍將形成貿易順差,但隨著我國致力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外貿領域大力“拓市場、調結構”,貿易順差規模將繼續減少,外貿發展趨于基本平衡。
  從出口來看,一方面,我國正在努力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升出口質量;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尚未消除,世界經濟復蘇的基礎并不穩固,發達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需求難以較快恢復。我國出口將難保持前些年高增長態勢。
  從進口來看,隨著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步伐加快,國內需求旺盛,重要資源能源、基礎原材料以及大宗消費品、高科技產品的進口將延續快速增長勢頭;國際大宗產品價格走高,也會帶動進口值的快速增長。
  盛光祖指出,改革開放30多年來,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近10年來,我國經濟更深地融入全球經濟之中,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對外貿易,是維系我國與世界的橋梁。其穩定發展不僅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也是世界經濟均衡增長的重要基礎。
  對外貿易保證了全球通過分工合作達到資源要素的最優配置。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資本技術優勢充分融合,生產出成本最小的勞動及資本密集型產品,實現整個社會資源利用的優化。摩根斯坦利一項研究表明,我國出口產品一年為美國消費者節省1000億美元開支,美國公司從我國制造的產品中獲利近600億美元,占標準普爾指數所涵上市公司全年總利潤的10%以上。
  我國貿易進口有助于主要國家實現出口目標,促進其經濟增長。目前,我國已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主要出口市場。2009年,我在歐盟、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出口市場中的排名均有上升,分別成為日本、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出口市場,歐盟、加拿大的第三大出口市場,繼續保持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地位。不久前美國確定了5年內出口翻番的目標,我國巨大的消費市場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不可或缺的因素。
  盛光祖最后表示,我國實施促進進出口基本平衡的外貿戰略,必將有力支撐全球經濟穩定復蘇,為推動世界經濟健康發展做出新貢獻。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