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糧能否擊碎供應鏈魔咒?
2010-4-12 3:0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曹亞慧
在產業鏈時代的市場競爭中,誰控制了流通,就占據了產業主導;誰控制了供應鏈,誰就控制了全產業。中國豆業已經 “淪陷”,國外糧種公司基本上掌控了中國豆業主權。 《中國經濟周刊》調查顯示,中國豆業最大的也是最后的 “堡壘”黑龍江省已被進口轉基因大豆 “攻陷”。
從大豆命運,我們看到了中國農業的一個縮影。中國的農業是脆弱的,更多的人開始擔心中國的糧食會不會重蹈中國大豆產業 “淪陷”的命運?雖然,在2007年我國出臺了《糧食現代物流發展規劃》,但至今相關糧食流通和糧食物流的深化落實政策尚不清晰。政策的滯后,也讓外資糧食流通巨頭得以混水殺入。危機已經在整個中國農業蔓延。
這不是危言聳聽。糧食供給關系國家興亡。聚焦世界糧食格局,糧食流通是中國狙擊外資掌控中國糧食市場的最關鍵一環。如今, “四大糧商”的觸角已經從大豆供應鏈伸向中國農作物生產鏈的各個環節。由于外資的進入,目前我國整個糧食流通格局也在變化中潛伏著危機。怎樣杜絕外資進一步控制糧食產業并扼住中國糧食流通的脈搏?
隨著糧食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如何建立連接產區與銷區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糧食物流體系,對于國家有效調控糧食市場、保障糧食安全至關重要。有關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現有糧食物流體系建設水平低下,直接導致產銷銜接不暢,運輸成本增加,無法保證重點企業糧食的運輸,給國家糧食安全和糧食市場價格都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首先要發起對國內大豆產業的拯救。從種植、貿易、加工、信息、科研、物流甚至資本市場等多方面入手扶持國內大豆產業,減少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多管齊下讓國產大豆從國際糧商控制的陰影中 “突圍”。在科研上加大投入,攻克轉基因技術的專利壁壘,利用資本市場來奪取大豆的定價權。
此外,也要對糧食產業加強監控,把國內中糧集團、中儲糧這類糧食貿易加工企業重點培育起來,以對國際糧商形成抗衡之勢,在打響大豆貿易 “反擊戰”的同時組建水稻、小麥等糧食戰爭 “預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