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構建大物流 開拓大市場
2010-4-10 9: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無商就沒市,無市難為城”。人們常用這 10個字,概括商貿物流業對于一個城市發展壯大所起的重要作用。
現代商貿物流業作為一種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 ,被認為是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第三利潤源泉”,也體現著一個城市的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實力,更被認為是 21世紀的朝陽產業。
寶雞市委十屆七次全會提出,要以建設生態園林大城市為重點,打造經濟區交通樞紐和區域商貿物流中心,使寶雞在提升區域輻射力上走在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前列。為加快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市委十屆七次全會將實施市場體系建設作為率先發展八大工程之一,強力推動實施。
那么,寶雞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有何優勢?如何實施市場體系建設工程?現代商貿物流業又將如何在寶雞大城市建設中發揮作用?
構建西北物流“大碼頭”
物流,就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國開挖運河是為了運糧、運鹽,鄭和下西洋及古代中國人開辟絲綢之路,都是為了進出口貿易。這些貿易活動放在當今社會里就是物流經濟活動。
寶雞從建市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座以交通為平臺,著力發展商貿物流的城市,也是一座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等市場要素聚集輻射的城市,素有“旱碼頭”之稱。古代由寶雞前往巴蜀有兩條最重要的通道,這就是褒斜棧道和陳倉棧道,而且古絲綢之路也從這里經過,歷史上的寶雞就是商賈云集、物資集散的重鎮。
今天的寶雞,商貿流通業更是日益繁榮。近幾年,本市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和商貿三大優勢,培育和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大商貿、大市場、大吞吐的現代大物流氣象已經顯現出來。
隨著春天的到來,寶雞商業流通領域也迎來了一個新的繁忙季節。天剛麻麻亮,本市各大商貿市場內已人頭攢動,大包、小包的貨物正緊張有序地裝卸,裝滿貨物的各種車輛往來穿梭……記者在寶雞火車東站看到,滿載機床、鋅錠、水泥、鋼管以及糧食、食品、果品等貨物的專列,正由這里發往全國各地。西部物流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說,這幾年,寶雞的工業品和特色農產品越來越豐富,公司的經營范圍和規模也隨之擴大,并先后與西安鐵路局貨運中心、中鐵和中海集裝箱集團等 20多家物流企業,以及天津、青島、連云港等港口合作,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以大批量、直達式的物流運營模式,保證貨運的雙向流轉。
據寶雞市發改委同志介紹,寶雞現代物流業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發展,目前有貨運、倉儲、托運、物流信息咨詢等各級各類物流企業394家,擁有總資產約 25.65億元;現有 8個鐵路站段辦理寶雞及陜甘兩省 14個市縣的貨運整車和集裝箱到發業務,擁有 5954輛貨運車輛和 18萬多平方米的倉儲容量。相關統計顯示,目前,每天大約有上百列火車、上萬輛汽車進出寶雞,寶雞每年僅通過鐵路運銷的物資就達 250萬噸左右,約占大宗物資流通總量的 26%。
從市商務局了解到,去年全市實現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 4.52億美元,其中出口 1.74億美元,僅次于西安,居全省第二位。“寶雞進進出出的商品,無一不是搭乘‘物流’這趟快車的。”業內人士表示。
寶雞作為陜西第二大城市,歷來是中原通往西南、西北的咽喉要道,又處在西安、蘭州、成都、銀川四個省會城市的幾何中心,并處在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位置,加上具有多種優勢明顯的自然資源,已經具備了構建西北現代物流“大碼頭”的基礎,發展壯大現代商貿物流業的條件得天獨厚。
目前,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大趨勢下,建設區域性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已經成為各地加速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各地紛紛發展“物流”業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本地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正是基于對市情的充分分析和對宏觀形勢的精準把握,市委十屆七次全會提出,按照關天經濟區規劃把寶雞建成特大城市和經濟區副中心城市的要求,實施市場體系建設工程,加快形成三產發達的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商貿物流業逐步繁榮,把寶雞建成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城市。
市商務局局長張田力說,市委提出的思路很明確,就是要以建設陜、甘、川、寧毗鄰地區物流中心,把本市建成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物流集散地為目標,圍繞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農村流通網絡建設、城市商業基礎設施建設、縣域商貿業發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五大重點,建設以市區為中心、縣區為支撐、城鄉協調發展的流通格局;以物流園區、大型批發市場、大型商業區為主體,形成各類專業市場及各類流通網絡相結合的市場結構,著力培育一批重點物流企業、大型商業流通企業和專業市場,重點抓好商業基礎設施、批發中心、零售中心、貨物儲運中心建設。到 2012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齊備、城鄉一體協調發展和現代化水平較高、地方特點突出的商品市場體系,以實現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到 395億元,力爭突破 400億元,年均遞增 14%以上;發展年銷售額 1億元以上的商業零售企業 15個,發展年銷售額 10億元以上的商業零售企業 1個;培育年銷售額 1億元以上的商品市場 15個,培育年銷售額 2億元以上的商品市場 4個,使連鎖企業的零售額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 20%以上。
打造商貿物流“加速器”
“寶雞構建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這個中心具有哪些特征?”答案可以這樣概括:第三產業應比周邊城市發達,商業規模、營銷業的檔次明顯領先周邊城市;批發市場具有區域和全國輻射力;服務業齊全、功能完善,交通優勢突出于周邊城市,政策環境優于周邊城市。業內人士表示。
我們應該看到,與發達城市相比,目前寶雞市物流業無論是在總量方面,還是在主體規模上仍然偏小,缺乏一批市場擴張力和核心競爭力強的現代物流企業;城鄉商業設施大部分是小門面,缺少大型、專業的企業和場所,缺乏市場集群、專業板塊來支撐現代流通。也就是說,象西部物流、華譽物流、東嶺物流等規模大、功能全、營運模式先進的企業在寶雞還不多。同時,部分公路不暢通,物流技術裝備水平不高,標準化、信息化水平低等,也是制約我市物流業發展的瓶頸,這種不健全的市場體系導致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的功能和優勢不明顯。
如何適應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的需要呢?市委書記唐俊昌在市委十屆七次全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一要加快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全面加快陳倉物流園區二期建設,確保物流企業年內入園;繼續推進中國鈦產業交易中心、東嶺集團金屬材料、陜汽零部件等物流配送中心建設,構建現代物流體系。二要加快建設區域性商貿中心。提升經二路核心商業區功能,加快高新東區核心商業區建設步伐,全面推進石壩河、清姜、福譚、上馬營、代家灣、陳倉 6個區域性商業中心建設,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連鎖企業,建設高等級酒店,大力發展休閑娛樂業和中介服務業。三要加快建設區域性專業市場。提升建設一批大型商品批發交易市場,啟動實施一批標準化專業市場項目。
市長戴征社在市委十屆七次全會上的講話中說,加快建設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要按照大物流、大交通的目標,構建物流網絡、設施和公共信息平臺,形成快進快出的現代化流通體系。
大物流離不開大交通。當前寶雞市正在加快西寶高速公路改擴建、寶平高速公路建設、西寶快速客運專線建設、籌備寶蘭客運專線、實施寶雞南客站建設,并開工建設寶漢高速公路、合鳳高速公路寶雞段;寶雞環城高速、縣縣通高速、渭河南貨運專線、麟北運煤專線、城市輕軌、寶雞支線機場等項目的前期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實施之中。與其中一些項目配套的是,石壩河、清姜、福譚、上馬營、代家灣、陳倉 6個區域性商業中心建設正在全面推進。下一步,我市還將通過引進國內外知名連鎖企業,建設高等級酒店,大力發展休閑娛樂業和中介服務業,提升經二路核心商業區功能,加快高新東區核心商業區建設步伐。“這些項目建成投運后,寶雞的交通樞紐地位必將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市場體系必將得到進一步完善,這是推動我市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建設的‘加速器’。”市發改委市場科科長宋俊海興奮地向記者說。據他介紹,按照全省“十一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和 2009年— 2011年寶雞市產業振興規劃,目前我市正在抓緊實施寶雞物流商務中心、中國鈦產業交易中心、東嶺集團金屬材料及陜汽零部件物流配送中心、寶雞建材城、西部農產品交易中心、西部國際物流中心、中糧國際糧油交易中心、西部再生資源交易與再制造園區、義烏國際商城、西北煤炭物流園區等 15個大型商貿物流重點項目。
另外,還有 3個大項目備受社會各界關注:一是正在建設中的陳倉現代物流中心。這是陜西省政府確定的全省三大物流園區之一,是以會展中心為核心,集商務會展、商品交易、物流配送、倉儲加工、信息處理、財務結算為一體的綜合性物流園區,建成后將帶動西北地區輕工產品批發貿易,帶動寶雞重工業生產資料物流配送功能的發揮。二是西部物流倉儲貨運配送信息中心。該項目計劃投資 1.5億元,依托公鐵聯運優勢,旨在建設“煤炭交易、鐵路專用貨場、倉儲園、集裝箱貨運信息”四大物流支柱產業。三是名優農副產品展銷配送中心。這個項目集農產品展銷、物流配送、信息服務等功能為一體,對接當地與外地市場,適時組織農民參加全國性、區域性大型農產品會展,大批量推銷農產品。
可以肯定,上述“加速器”建成投運后,將全面提高本市與周邊地區市場路網的對接水平,實現商貿物流的“無縫隙”互動,實現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現代物流目標,達到全面提升寶雞城市物流、區域物流和國際物流能力的預期目的,進而形成大商貿、大市場、大吞吐、大物流的現代市場體系格局,最終使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城市的地位在寶雞得到確立。
寶雞市商貿物流業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隨著寶雞物流從傳統模式向現代化物流業態的邁進,預計到 2012年,本市物流業增加值將達到 120多億元,年增長率力爭達到 16%以上,在全市 GDP中的比重達到 11%以上,物流業在第三產業的比重力爭突破 50%。
筑起助農增收“聚寶盆”
現代市場體系是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產物。我們知道,市場體系是指各類市場在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有機整體。其基本特征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其中的統一是指各類市場是一個統一體,商品和要素在全國范圍內自由流動,不存在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現代市場體系概念還包含了“統一開放的城鄉市場體系”和“城鄉市場一體化”的內容。
基于對現代市場體系的全面認識和精準把握,市委十屆七次全會提出,城鄉統籌發展,是今后一個時期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戰略選擇。為此,要特別重視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建設,大力實施“雙百市場”、“萬村千鄉市場”、“新網”和“農超對接”試點項目,支持大型流通企業在農村設立商業網點,積極推進家電、農機、汽車、摩托車下鄉,方便群眾,進一步激活城鄉消費,促進農民增收。
我們還注意到,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支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推動生產與市場對接”的要求。因為,商貿物流作為連結生產和消費的橋梁、紐帶,一方面引導著消費,另一方面通過消費決定著生產。
無論是中央,還是到地方政府,決策層闡明的一個共同道理就是,商貿物流業的現代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始終伴隨著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能夠給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外部支持。
所以,在寶雞市實施市場體系建設工程中,農村商貿物流業始終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不關注流通的農業是一個不完整的農業。”本市農村政策研究部門的同志表示,“三農”工作的核心是農民增收,必須使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農產品在市場上換回“真金白銀”。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流通比種養業生產還重要。
近年來,寶雞市不少地方的特色農產品專業化生產已初具規模,但由于缺乏市場體系的有力支撐,農民發展生產的風險大,也缺乏后勁,這也是造成近幾年特色鮮活農產品價格波動,以及滯銷積壓頻繁發生的重要原因。
擺在大家面前的問題是,一方面,農民普遍反映消費生活“不方便,不安全,不實惠”,另一方面,農產品流通體系基礎薄弱,農民“賣難”問題仍然突出,直接影響農民增收。此外,農村信息化服務滯后,存在“三不”現象,即不知道市場需求,搞不清種什么;不知道賣給誰,不能擴大生產;不知道行情,賣不了好價錢。這些都延緩了農村市場化進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瓶頸。
基于此,寶雞市商務和供銷部門從 2005年起,相繼啟動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試點工作,引導大型連鎖超市和農產品流通企業建設農產品直接采購基地,以大幅度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建立集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為一體的新型農產品供應鏈。據試點企業反映,實現“農超對接”,農民銷售農產品價格平均提高約 15%,超市的售價下降 15%,農民、消費者、企業三方受益。
據有關方面介紹,全面拓展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目的是為了在農民的購與銷之間架起金色的物流橋梁。如此,一方面為農民提供“貨真、價廉、便利、放心”的商品和服務,另一方面收購農產品進入連鎖網絡銷售,促進農民增收。
按照市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市商務局在《商品市場體系建設實施意見》中,已經提出明確目標:至 2012年,全市農村加盟連鎖店要達到 6000個以上,商品配送率達到 40%以上,直營連鎖店達到 300個,并實行全額商品配送,連鎖店覆蓋全市所有的鄉鎮和 90%以上的行政村,使連鎖經營方式成為農村市場的主導零售業態,形成以鄉級店為骨干、村級店為支撐的農村商品流通網絡體系。
近日又傳來好消息——我市共有 3個農產品流通企業的冷鏈系統建設項目和 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品牌基地建設項目,列入今年省上的農產品“農超對接”項目支持范圍,這些項目總投資接近 7000萬元。
另外,根據市委十屆七次全會精神,今年由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全力支持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在市區建設大型農產品物流中心,在每個縣區建設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在鄉鎮和重點村建設專業市場,形成三級農產品流通服務網絡,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支持農民專業技術合作組織從事農產品加工或參股龍頭企業的營銷體系,讓更多的優勢主導農產品進入“商貿物流”這條便捷的銷售通道,使之“零距離”對接市場,實現農民增收。
寶雞,昔日通向大西南和大西北的“旱碼頭”,今日正全力打造中國現代物流重鎮。我們相信,不久的將來,寶雞一定會成為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西部商貿物流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