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銘打造湖南首條“兩型科技示范高速公路”
2010-3-9 11: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9年11月11日,交通運輸部正式批復同意長湘高速公路組織實施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科技示范工程。這是交通運輸部第五個科技示范工程,也是湖南省第一條組織實施的兩型科技示范路。“兩型科技示范高速公路”和其他同類項目有何不同,與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有何聯系,全國“兩會”召開期間,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了湖南長湘高速公路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經理周雪銘。
中國經濟時報:周經理您好,您能否先介紹一下長湘高速公路項目的基本情況?該項目有何特點?
周雪銘:長沙至湘潭高速公路(復線)是我省“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重要組成部分,起于長沙市望城縣的茶亭,止于湘潭塔嶺,南連潭衡西線高速公路。主線全長74.902公里,其中長沙市境內61.621公里,湘潭市境內13.281公里。連接線1條:望城銅官連接線5.273公里。項目總投資約76.1億元,建設工期36個月。全線設置服務區2處,停車區3處,管理處1處,管養工區2處,匝道收費站6處,土建工程劃分為4個監理標,14個施工標。
該項目路線走廊帶位于湖南省湘北環洞庭湖東側丘崗、丘陵區,地勢總體北低南高。最高海拔高程203m,最低高程26m,路線近南北向展布于洞庭湖東側及湘江兩側,以崗地、丘陵為主,夾沖洪積及湖積平地。沿線地形地貌特征為構造剝蝕丘陵區,地形起伏大剝蝕作用強烈,山體走向受構造控制,坡度較陡,地層以板巖為主。其中有兩座特大橋和五座大跨度隧道,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大。
該項目建設能優化和完善高速公路網,提高公路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為“中部崛起戰略”、“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環洞庭湖經濟圈”及“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環境,可加強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間的交通聯系,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中國經濟時報:去年11月11日,交通運輸部正式批復同意長湘高速公路組織實施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科技示范工程。我們都知道長株潭城市群獲批了國家“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那么“兩型高速”又是指什么?其預期效益如何?
周雪銘: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國情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批準設立長株潭“兩型社會”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建設“兩型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作為地處長株潭核心區域的重點工程——長沙至湘潭高速公路項目,則是促進我省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工程,是推進我省“一化三基”和“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
長湘高速公路總里程不足80公里,但涵蓋高速公路工程建設所涉及的全部技術要素,途徑區域人口密度大、城鄉經濟發達、征拆成本高。在長株潭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高速公路,體現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要求,契合“兩型社會”發展規律,是長湘高速公路建設的重要著力點,“兩型高速”也由此而來。
長湘高速建成后,預期經濟效益是:實現每公里占用土地資源價值較同類項目降低5%以上;路基不適宜填料廢棄率不高于20%;運營節能較同類項目降低20%以上;公路養護維修費用較同類項目節約10%以上;全壽命成本降低20%以上;資源循環利用創造經濟效益不少于3億元,交通安全防護措施覆蓋率達到100%的技術經濟目標。為南北向交通及長株潭城市群區域間提供高效優質的交通運輸服務,從而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
社會效益方面,則是通過發表30篇以上學術論文宣傳“兩型”理念,編制10項以上應用技術指南推廣“兩型”技術,使得“兩型”交通理念深入人心,將為湖南省乃至全國在各行業推動“兩型”社會建設樹立典范。
環保效益方面,維護生態環境,節約土地資源,恢復路域植被,優化行車環境;利用固體廢物,減少環境污染,減緩交通噪聲,構建和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