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福山發展低碳經濟穩步追求“綠色GDP”
2010-3-9 1: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新春伊始,高新技術產業項目集中的福山高新技術產業區各大企業已經滿負荷生產運行,呈現訂單充足,產銷兩旺的良好局面。這是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同時,努力向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目標的低碳經濟邁進,追求綠色GDP的一個側面。
近年來,福山區以提高綠色GDP含量為目標,積極加快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文化旅游等“綠色”產業建設,GDP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能源消耗不斷下降,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去年,該區完成GDP148.5億元,同比增長15.3%,地方財政收入9.05億元,同比增長16%,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9%。
“綠色”招商和項目科技創新建設是福山區創造綠色GDP的總抓手。在各地爭相引進各類項目過程中,福山集中精力緊盯環保、綠色、高技術含量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可持續發展大項目、好項目、優勢項目,加大引進扶持力度。該市牢牢抓住國際制造業、IT產業轉移和省、市建設藍色經濟區的有利時機,主動調整招商策略,堅決拒絕高污染、發展后勁不足項目,對接全市支柱產業和北部沿海經濟產業帶,把以汽車零部件為重點的機械制造、電子信息和特鋼制品等環境污染少、產出效益高的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產業招商、專業招商和鏈條式招商,實行產業集中布局和集群化發展,培強做大主導產業。以“龍頭”、骨干企業為重點,鼓勵引導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該區全面聯系全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為企業尋求外部技術合作搭橋,引導企業走產、學、研結合道路,并對列入科技計劃項目給予政策、資金扶持,鼓勵企業培植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骨干企業在經濟運行質量、節能降耗、新產品研發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去年,該區三大工業主導產業落戶項目累計達229個,總投資406億元,完成增加值、利稅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均達到7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2.9%。
結合實際,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繁榮發展是福山區增加綠色GDP含量的有效舉措。該市依托工業化和城市化,充分發揮工業主導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實行生產性服務業、消費性服務業和高端服務業一體推進,充滿活力、布局合理的服務業發展格局更加明顯,工業經濟與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城市經濟駛入“快車道”。以現代物流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快速壯大,包括總投資4.5億元誠福物流在內的物流大項目達16個,總投資30億元。以軟件開發、商務咨詢為主的高端服務業實現新突破,投資1000萬澳元的澳城商務咨詢項目已經注冊;總投資10億元的軟件園、投資5億元的富榮科技正在加快建設推進;注冊資本1億元的光大擔保、5000萬元的鑫聯擔保投入運營。以特色商貿餐飲為主的消費性服務業層次大幅提升,投資1.2億元的富豪國際購物中心、3億元的振華商廈建成營業,投資4.5億元的佳世客正在加緊推進,家電一條街等特色街區規模優勢日漸突出。去年,該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39.5%。
文化旅游產業在綠色GDP增長中嶄露頭角。為加快文化旅游這一福山新興產業發展,該區不斷加大投入,在城市建設中融入文化內涵,規劃建設一批代表福山特色的標志性文化工程,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搭建堅實平臺。全面啟動了投資3億元、總建筑面積6.1萬平方米的集綜合展覽、文化教育、娛樂休閑于一體的青龍山文化廣場。投入5億元,完成了河濱廣場、銀河廣場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并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對人文景觀進行高水平規劃設計,先后建成 “月光”、“福海之云”、“青龍魂”等高水平雕塑作品。啟動了王懿榮紀念館新館建設,出版了《甲骨文之父—王懿榮》、《王懿榮傳》等書籍,還撰寫了王懿榮劇本并籌拍電視劇,定期舉辦紀念活動,以名人文化提升“文化福山”的品位和檔次。利用魯菜發源地的影響力和魯菜發展的悠久歷史,打造“魯菜之鄉”文化品牌。出版了《魯菜之鄉—福山》等書籍,籌建魯菜博物館,加快“中華美食城”項目的論證規劃、招商引資及“福山美食一條街”建設,培育特色餐飲品牌,提升餐飲業發展檔次。挖掘整理福山烹飪、福山擂鼓、福山剪紙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化遺產,編制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出版了《福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魯菜烹飪技藝、福山擂鼓入選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魯菜烹飪技藝還被列入省級名錄。加快旅游項目規劃建設,提升綠色經濟發展水平。他們連年舉辦了“煙臺大櫻桃采摘月”、“張格莊大櫻桃采摘之旅”等活動,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游客前來采摘、觀光、旅游,促進了農業休閑旅游發展。目前,該區已規劃、啟動建設了夾河島公園、門樓水庫觀光園、山合山盧寺旅游度假區等旅游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