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行業分析

沖破陰霾 走向振興

2010-3-7 2:4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實習記者 劉高巖
    在前不久舉辦的2010中國物流發展報告會暨A級物流企業授牌大會上,天津濱海泰達物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張艦對2009年物流業發展情況及2010年趨勢進行了精彩發言。那么,2009年物流業呈現哪些特點,2010年又會有哪些發展新方向呢?利用會議間隙,本報記者對張艦進行了采訪。
“三座大山”壓頂
“2009年,對于中國物流業來說基本呈現‘前緊后松’的態勢。2008年暴發的金融危機對物流企業的影響逐漸在2008年下半年和2009年年初體現出來。2009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曙光初現,物流行業也有所回暖。”在談到物流業一年來的發展形勢,張艦向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在“出口堪憂、外需萎縮,成本壓力加大,內需有待真正啟動”這三座大山壓頂之下,物流企業2009年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
    2009年上半年,對于出口行業,顯然是一個從未經歷過的“寒冬”,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外需萎縮成為我國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困難。據有關部門統計數字顯示,2009年11月份出口額比上年同期下跌了2.2%。世界經濟的走勢、匯率、原材料價格及收匯風險等,無一不制約企業未來的出口。人民幣升值、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以及愈演愈烈的貿易保護主義等等,都直接影響到出口需求。外需萎縮使得出口型物流企業的收益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原材料價格翻倍上漲,成品價格卻節節下滑,中國企業面臨著“買啥啥貴,賣啥啥便宜”的困境,兩頭受壓。“由于競爭體制的原因,這種‘買啥啥貴,賣啥啥便宜’的現象在短時間內難以回轉。這就使得中國企業面臨很大的成本壓力,外需萎縮又直接導致了物流服務價格快速下降。就我們公司來講,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基本下降30%。”張艦如是說。
    而同時被稱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出口、投資、消費)中,投資和出口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外需萎縮,而投資又容易引起通脹,“如何從依賴出口和投資轉向依賴消費,始終沒有有效的措施推動內需。”在談到2009年消費的滯后現象時,張艦表示,如果這種狀況得不到改變,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上不來,消費情況就達不到理想狀態,這就造成要想大規模拉動是很困難的。“物流業與其他產業是‘緊密相連,相互支撐’的,在外部需求萎縮、內需又沒有真正啟動、行業利潤率偏低的情況下,物流企業難以靠‘量’來取得生存和發展。”張艦說。
    不過,幸運的是,2009年,國家出臺了《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規劃》的出臺可以說給物流行業帶來了一個重大利好。在此利好形勢下,各級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促進物流業發展的相關措施;物流行業協會,如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也組織對《規劃》的實施細則進行了深入探討。正是由于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物流行業才能夠順利走出危機。”張艦強調。
“四結合”推動物流業
    在金融危機影響逐漸變弱情況下,2010年物流行業將會有什么樣的發展趨勢呢?對此,張艦表示,物流與生產、商貿、金融、環境越來越緊密相連,四個方面結合趨勢越來越明顯。
    物流與生產結合。張艦認為,物流和生產結合過程的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實現“共同制造”,即通過高度融合,使物流企業參與到生產企業的制造過程當中。
    一方面物流企業應該主動“走出去”,從客戶也就是制造企業的利益出發,運用自己的專業優勢來幫助客戶實現價值增值。而對于制造企業,由于本身資源、能力等限制,制造企業有必要實施“請進來”戰略,通過引入專業物流公司來幫助自己實現流程再造,提高運作效率,釋放價值空間。物流企業和制造企業流程的高度融合,減少摩擦和浪費,提高供應鏈運作水平,滿足最終客戶需求。
    物流與商貿結合。張艦告訴記者,物流與商貿結合應該越來越緊密,這種結合趨勢將推動物流企業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務。一些有眼光的物流企業就能夠發現機會,通過創新利用機會,從而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比如:隨著國家對食品、藥品安全問題重視的提高,對物流環節的污染控制也越來越嚴格。物流企業當中誰能夠在這方面做得更好,就可能找到新的價值增長點。比如在食品、藥品物流當中,通過引入可追溯性技術,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提供高水準物流服務,可能創造出新的利潤空間。特別是今后碳關稅、環境關稅、安全壁壘等問題影響越來越大,人們意識的逐漸提高,物流企業通過開發這種技術就可能發現一些價值空間。
    除此之外,物流企業要時刻關注交易模式以及人們消費方式的變化,開發出新的物流產品。“從過去的百貨公司、批發站等商業模式到現在的小超市,對于每家每戶的配送會越來越多,而像淘寶等這些新的業態對企業的增長也會有一定的空間。對于有特點的企業,如何運用這種產品來創造新的需求,對物流企業是一個挑戰,但也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比如‘宅男宅女’現象出現,物流企業應該順應需求,提供新的物流服務。”張艦說。“隨著新的經濟形勢變化,要設計出新的產品來滿足社會,包括供應鏈金融產品、送貨到門等。而對于產品的包裝,更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包裝,過去僅僅是從保護商品、宣傳商品出發,今后要將環保、提高運輸效率、物流效率等因素相結合,進行綜合考慮,通過這些,衍生出的新產品來提高企業競爭力。”
    物流與金融的結合。對于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張艦表示,國家提出了一些政策推動物流發展,但由于目前銀行對于風險的審查以及銀行業本身的機制,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而通過金融物流、貨品質押和控制以及代理采購等,可以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并推動其發展。
    由于物流企業特殊地位和優勢,物流企業能夠有效幫助銀行解決質押貸款業務中銀行面臨的“物流瓶頸”——質押物倉儲與監管,可以協助銀行解決質押貸款業務中銀行面臨的質押物評估、資產處理等服務。因此,一些有實力的物流企業可以利用自己的信用,通過金融創新來發現新的價值增長點。
    物流與環境的結合。物流與環境的結合是物流行業新的發展方向,也是物流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張艦指出,物流環境主要是說采用不同的物流方式,既考慮成本也考慮環境。環境影響一個是碳排放,一個是能源消耗,“這兩個方面綜合考慮,未必最快就是最好的。過去對于價值的考慮可能是速度越快,利潤越高,隨著對環境以及價值觀念的改變,可能對產品的方向會有新的考慮,滿足新的價值導向。”
    眾所周知,物流活動過程中有很多環節都會產生很嚴重的環境污染,如運輸工具產生的噪聲污染、尾氣污染,以及物流過程中的廢棄物等潛在污染隱患。并且,物流過程低效率也導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如不合理的規劃導致物流包裝物和周轉箱等資源的浪費。這就使得物流過程中的“節能減碳”受到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關注。
    據了解,綠色物流并不一定帶來成本增加,一是物流本身通過節能降耗,采取新的方式來降低成本,減低對環境的影響。張艦提到,更重要的就是“靜脈物流”,物流企業來推動資源回收以及再利用,能夠有效推動整體生產,降低對于產品、原材料的消耗。“物流企業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并不是簡單的只是企業自身去節能降耗,而是物流企業通過提供各種服務,協助相關企業降低能源消耗,資源回收和再利用應大有可為”。
    國家對環境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哥本哈根會議之后作出承諾,“我們也希望國家能夠在這方面出臺一些相應的政策,給予物流行業一些支持。物流業在綠色物流和環境方面也應開發出一些有特色的產品。”張艦表示。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