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明:努力把上饒建設成四省交界區域中心城市
2010-3-7 1:3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上饒堅持"三個突出",注重在發展中提升質量和水平,樹立起"錦繡風光、文化城市、綠色家園、生態之都"的嶄新形象。
突出戰略引領與規劃優先
按照省委、省政府"把上饒建設成江西對接長三角的’橋頭堡’"的戰略定位,緊緊抓住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重大歷史機遇,上饒市堅持一任接著一任干,堅定"建設四省交界區域中心城市"發展目標不動搖,以中心城區發展為重點,以中心城區、信江河谷城市群和市域城鎮體系建設三個層次同步推進。2009年底,上饒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51.3平方公里,兩年內增加了13.3平方公里,比2000年撤地設市時增加3倍;中心城區規劃區人口達到47.8萬人,兩年內增長了9.8萬人,比2000年撤地設市時增長2.8倍。
在格局上,打造"一個樞紐",建設"四個基地",努力把上饒建設成為贛浙閩皖四省交界區域綜合現代交通樞紐,形成京福鐵路與浙贛鐵路、杭昌長高速鐵路客運專線的鐵路"十字架";上饒-武夷山高速公路、上饒-德興、南昌-德興高速公路與滬昆高速的高速公路"十字架"。同時,憑借交通樞紐優勢,加快建設產業承接基地、優質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旅游休閑基地和商貿物流集散基地。
在體系上,按照"綠色空間分隔、快速通道相連、功能設施互補、中心城區帶動、各縣(市、區)協調發展"的要求,提出建成以市中心城區為中心的"1+5"信江河谷城市群的戰略要求,加快構建市中心城區和周邊城鎮協同發展的半小時城市圈。
在空間上,提出了"4+1"空間發展布局。堅持貼近時代、貼近市情、貼近市民,按照"提升老城區、拓展城東區、做熱開發區、做旺中心區、扮靚三江口"的要求和"繁榮看信州區、實力看開發區、發展看上饒縣"的發展布局,全面推進中心城區大建設,促進中心城區大發展。
在路徑上,圍繞"一級中心、二級重點、三級傳遞、四級網絡"的思路,提出了"中心城市大建設和縣域經濟大發展"的"雙輪驅動"戰略。中心城區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打造環境、集聚發展"要求,做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城市經濟四篇文章,不斷提升城市的產業支撐能力、人口集聚能力、創新發展能力、文化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在規劃上,按照前瞻性、科學性要求,在全省率先高起點完成了上饒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進一步完善了《上饒市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上饒市中心城區三江口城市設計》、《上饒市老城-帶湖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上饒市城東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修編工作,啟動了《上饒市中心城區地下管網綜合規劃》等專項規劃編制。
突出項目帶動與機制創新
上饒堅持科學發展理念,堅持項目帶動,圍繞解決群眾最迫切、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推進廉租房、經濟適用房、云碧峰森林公園游步道、社區下水道清改、里弄小巷改造、城區污水管網改造、垃圾中轉站、公廁等一批民生工程建設,全市10個縣(市)的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并投入運營,開工建設了東都花園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小區、20萬噸自來水廠、豐溪大橋、奧林匹克中心、創意產業中心、龍潭湖綜合整治、汪家園棚戶區改造、勝利大橋改造等一批重大項目。市中心城區精心謀劃"雙百工程",總投資達101.4億元,中心城區2009年完成城建總投資80.8億元,比上年增長56%。在城市功能上"缺什么補什么",著重抓了"六個十"工程,即:新建和改造十條主干道,重點解決斷頭路,形成道路網絡化格局;新建和完善十個公園,優化中心城區宜居環境;建設十大中心;新建、改造十座大橋,溝通三江六岸;建設十大文化工程;構建十大民生工程,使城鎮化不僅成為拉動內需和推動結構調整的引擎,同時,也使市民收獲了更多的果實,在發展中得到更多的歡樂。
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當中,上饒十分重視機制創新。項目上堅持四個"不審批",即不符合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項目不予審批;在沒有編制控制詳細規劃的地塊開發建設的項目不予審批;不符合城市設計風格要求的方案不予審批;未履行法定程序調整容積率、綠地率等規劃條件的不予審批。建立了"六個一"項目推進機制、"三個一"的項目調度機制,高位推進項目建設。市委常委會每季度聽取一次項目匯報,市政府每月現場督查一次,市項目推進小組每周調度一次,確保各重點項目按時間節點如期完成。同時,實行"五項制度",即:項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監理制、項目審計制,先后出臺了促進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聚集、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等13個文件,對項目的招投標、合同的履行、工程的變更、項目資金的監管和使用都制訂了詳細的措施,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豆腐渣"工程和"不廉潔"工程。
在資金籌措上,上饒重視搭建和完善新的城建融資平臺。整合市城投公司、市自來水公司、三清集團的資產,組建新的城投集團,凈資產達到44億元;整合市直單位公共事業資產,組建市國資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市土地儲備中心,加強與市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合作,市中心城區已與銀行簽訂融資協議35.8億元。由市財政局、三清山管委會合作,組建上饒市小城鎮建設擔保公司,注冊資金6000萬元。婺源、德興、玉山也相繼組建了擔保公司。到2009年底,中心城區土地儲備總量超過1.3萬畝。
在管理上,上饒深入開展了中心城區"十亂"整治和"違規用地大清理、違法建筑大整治"活動,開展了"市民看城市、評創建"和"告別陋習,樹立新風"活動,加大了城市夜景工程建設,動員社會投資改造億升廣場、潤豐大廈等高層建筑的亮化工程,對13幢大樓進行了立體亮化改造,對信江北岸建筑進行了立面改造,進一步美化、亮化了城市。
突出“造城”與“造人”相結合
在城市變大的同時,上饒注重"以人為本",統籌城市建設和市民素質建設,統籌城市亮化與市民心靈美化,統籌提升城市內涵與提高市民的文化內涵,統籌城鎮化與工業化,使城市不僅變大了,而且城市更靚麗、市民更文明。針對農民大量進城的形勢,開展"告別陋習,樹立新風"活動,通過農民學校、文化夜校、辦班短訓等平臺,強化市場經濟、科學文化知識、城市公共生活常識等知識的普及教育;適應市民追求高雅的需要,開展"高雅藝術進上饒"活動,兩年來引進了21場高雅藝術演出,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努力造就更多文明、高雅的市民;適應市民良好的精神追求,開展了"弘揚方志敏精神,推進經濟健康發展、干部健康成長’雙健康’"活動,大力造就一代有覺悟、有朝氣、有信仰、有素質的市民;適應"以文化人"的需要,開展"挖掘整合上饒地域文化"活動,征集市樹、市花、市徽、市歌、市旗、城市精神,在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同時,著力宣傳有特色的地域文化;適應未成年人教育的需要,大力開展"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關心獻給他人、恭心獻給自然、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的"六心"主題教育活動,在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推動城市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不斷深化。
登高遠眺,上饒城市變大了,變高了,變亮了;上饒的天更藍了,空氣更清新了,夜色更美了。更值得一提的是,上饒市民的家園感、幸福感、自豪感在發展中增強了,呈現出城在綠中,綠在城中,市民生活其樂融融的嶄新面貌。宋代大文豪楊萬里曾經路過上饒,被這里的美景吸引,在這座被綠色簇擁的城市流連忘返,寫下了"饒水回回轉,靈山面面逢。……遠看方更好,還隔翠云重"的美好詩句。穿越時間隧道,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化城市正在江西東部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