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華宇CEO徐水波:看清大勢
2010-3-7 1:2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中國物流成本占GDP的18%-20%,全球平均是10%,除了效率低下,物流貨損是造成成本高企的重要原因。
公路運輸行業目前有78萬家企業,有的公司就一兩輛車,如果出事故撞死了人,把車一扔人都跑了。最后查下來,連登記的身份證都是假的。
這個行業機會很大,國家4萬億投資,大量投入公路基礎設施;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也有物流行業……
對于15000人的天地華宇來說,管人是首要難題。
管人也正是徐水波的拿手好戲。
在成為天地華宇CEO之前的徐水波,曾擔任TNT大中國區的人力資源總監。
2007年,徐加入TNT不到3個月,就被任命為天地華宇副總裁,主抓收購后整合。面對這個復雜的家族企業,徐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人事改革。2008年,正式成為天地華宇CEO的徐水波,天地華宇的二次創業開始。
將外資企業的文化注入一個民營企業并非易事。尤其,在中國的零擔運輸行業,企業和客戶間的信用關系還非常薄弱。
日前,在橙色包圍的TNT中國總部,徐水波接受了本報的獨家采訪。
徐水波說,深知國家的物流行業振興規劃,是企業千載難逢的機遇;他痛恨行業里的信用缺失,也擔心民企的代收貨款風險;他建議,小而散的零擔運輸企業可以區域聯合,一起把行業做大。
二次創業
《21世紀》:有人說TNT收購華宇以后水土不服,天地華宇的整合過程是怎樣的?
徐水波:2007年收購完成以后,的確遇到不少整合的困難。2007年11月份,我們請了科爾尼公司做營運整合咨詢。結合了TNT的力量,結合了咨詢公司的力量,一起做了兩方面的事,一方面是天地華宇未來的發展戰略規劃,另一方面是營運優化,因為這個行業最根本的出路,就是你的服務質量要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
文化整合在2007年花了兩三個月,然后是人員整合。2008年3、4月份我們達到業務高峰以后,客戶數大量增加,從并購的角度來講已經成功了。2008年5月份,TNT總部正式確認了天地華宇未來5年的發展規劃以后,我們全面進行職能部門的建設和管理轉型,這里面包括運營、財務、人事、IT、質量、安全等等,全方位地轉型。我們內部叫B2B(Back to Basic),回歸根本。
2008年7月份,我接任天地華宇CEO,此后公司宣布成立“定日達”事業部,同時宣布天地華宇二次創業開始。二次創業的目的,就是在原來的零擔基礎上做產業升級。
2009年2月16日,是TNT公布2008年財報的日子,借著這個機會,我們宣布了兩件事情:一個是收購華宇成功,另一個就是推出“定日達”產品。
《21世紀》:TNT整合華宇以后,業務真的如你所說變好了嗎?有哪些數據來支撐你的觀點?
徐水波:最關鍵的兩個數據是差錯率和貨損率,差錯率零擔行業平均水平是2%-3%,華宇原來的標準是1%-2%,而我們現在的差錯率是千分之一,這個是由IT系統自動采集的。
再看貨損率。中國物流成本占GDP的18%-20%,全球平均是10%,很大原因除了效率低下,物流貨損是造成成本高企的重要原因。我們的貨損率在2009年同比下降了50%,但我去年的貨量增加了近30%。就2009年而言,天地華宇是TNT在全球唯一實現兩位數增長的營收單元。
《21世紀》:TNT將來會不會利用天地華宇已有的網絡來發展快遞業務?
徐水波:TNT也在設想天地華宇將來發展的很多種軌道,但是目前還不成熟。我們的做事方式是想法成熟了以后還要去論證,這個過程比較慢。但是一旦決策以后,執行很堅決,肯定要做成。比如TNT收購華宇以后,幾個決策好像比較慢,但執行起來很快。我們做定日達,一年半的時間就擴展到600多個網點,這個網點數在公路運輸業就可以排在前五位,相當于用一年半的時間做出了一個中大型公路快運公司的規模。
今后,還是側重于在零擔基礎上發展“定日達”,我們的貨量很充足,即使純粹做零擔也可以盈利,就是在華宇的成本結構下也能盈利(相對于外資的成本結構而言)。
信用關系
《21世紀》:物流行業代收貨款是很普遍的現象,但是風險也非常大,DDS快遞倒閉就是因為用代收貨款來彌補現金流,天地華宇在這方面是怎么處理的?
徐水波:TNT的現金流很充足,所以我們不把代收貨款作為主要業務。如果客戶有需求,我們就做,但我們的收費很高,客觀上是不鼓勵代收貨款的。
代收貨款在行業里很普遍,跟美容店收月費卡是一樣的,一般的民營企業用這個來套現金流。有的零擔企業發展那么大,第一沒融資,第二還在虧損,錢從哪里來?只有代收貨款一條路。
我舉個例子,比如代收貨款我們要收1%的手續費,這是非常高的了,100萬的貨款你就要給我1萬,1000萬就要給我10萬,你如果嫌貴可以不做。而一般民營的運輸公司代收貨款的手續費200-300塊就封頂了,但它代收了這個錢以后,說好是3天還,結果變成7天還,說好7天拖成一個月。像DDS這個事,是行業的信用問題,相信政府會干預。
一個行業要健康良性的發展,客戶跟企業之間、員工和公司之間,必須要有一個穩定的、契約化的信用,雙方都要有條不紊地去恪守這種信用,否則這個行業就發展不起來。
《21世紀》:你所說的行業缺乏信用是指什么?華宇和員工之間的信用關系又是怎么建立的?
徐水波:公路運輸行業目前有大大小小78萬家企業,信用怎么可能好。有的公司就一兩輛車,如果出事故撞死了人,把車一扔,人都跑了。最后查下來,連登記的身份證都是假的。對于我們服務行業來說,信用是最關鍵的。
外企是契約文化,而許多不規范的民營企業奉行的是口頭文化。民企老板經常對員工說,“兄弟啊,好好干,干得好怎么樣怎么樣。”但到了后來員工不提他就忘了,員工提起來,老板還說“啊?我講過么?”——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華宇作為一個外資企業,現在有15000個員工,口頭是蒙不過去的,要定好游戲規則。管理層都有績效考核方案,公司和他們簽約,每年通過績效考核,給予什么樣的獎勵。你做到什么我給你什么,按照契約清清楚楚,這才是華宇和員工之間的信用關系。
大勢與標準
《21世紀》:如果把你放到一個零擔運輸的民營企業里,沒有背后TNT的制度和管理支撐,你該怎么著手改造它呢?
徐水波:對于民企來說,我不主張他們盲目擴張,這是很危險的,因為資金鏈永遠是大部分民企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在中國融資是非常困難的,而你要讓外資或VC或PE進來,也未必是好的策略。
我自己有過失敗的創業經歷,VC的條件太苛刻了,中國很多民企去做對賭協議,很少能贏的。我們的民企應當把有限的客戶一個一個做扎實,我做不到全國網絡,就先做全省網絡,總之把客戶服務好。
這個行業實在太不規范了,我從其他行業轉過來以后,看得很清楚。我能給到的建議就是:尊重客戶,看清大勢。
《21世紀》:你說的“大勢”是怎樣的?
徐水波:這個行業機會很大,國家的4萬億投資,大量投入公路基礎設施;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也有物流行業的專項規劃,這些都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大好契機。但是機會不是給那些不講信用、不聆聽客戶需求、盲目擴張的人,而是給仔細聽取客戶需求、把服務做到位的人。
中國市場機會太多,所以企業很容易激進。民營物流企業的現金流管理比人力管理還重要,就公路運輸行業而言,那些固定做大客戶的除外,大部分做網絡型的民企都是靠代收貨款支撐現金流的,這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你認清不了這點,就會給行業帶來更多的動蕩。
《21世紀》:對于天地華宇來說,有沒有進一步收購兼并的計劃?
徐水波:各種機會我們都在留意。但收購跟娶媳婦一樣,不光你要看上人家,人家也要看上你。外資有他自己的運作方式,華宇目前還比較謹慎。因為華宇這么大,成功轉型已經很幸運了,過程很艱辛。如果再去整合新的企業是不是真的準備好了?對我們來講,能把現在的營運質量、現有的人才穩定住,并且達到今年的經營目標的話,我們就全面超越目標了。
天地華宇目前還是要專注。這么大的跨國收購能夠成功,是華宇很幸運的地方。但要讓這個幸運轉化成長遠的優勢,基礎必須要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