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中、美商務部發布雙邊貨物貿易統計差異研究報告

2010-3-5 14: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美貨物貿易統計差異由來已久,近年來因為數額巨大、連年增多,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也影響了雙方對貿易不平衡問題的認識。為找出相關原因, 2004年第15屆中美商貿聯委會決定成立統計小組,聯合研究雙邊貿易統計差異問題。經雙方成員共同努力,2009年10月在第20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上,中國商務部與美國商務部、美國貿易談判辦公室聯合簽署了《中美貨物貿易統計差異研究報告》。   統計小組按“東向貿易”和“西向貿易”對雙方數據分組進行比對。東向貿易指中國對美出口、美國自華進口;西向貿易指美國對華出口、中國自美進口。研究發現:西向貿易差異不大,2006年僅為40億美元,雙方認識較為一致;同年東向貿易差異高達843億美元,用一般統計因素很難解釋。統計小組運用轉口及轉口增值、大宗商品跟單比對等方法,重點對東向貿易差異進行技術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貨物經第三地轉運導致了統計差異,香港是重要中轉地。中國對美出口的貨物中,一部分先被運至香港、韓國、墨西哥等地,再被轉運至美國,這種運輸方式會使雙邊統計產生差異。主要原因:一是當貨物經第三地轉口時,往往被重新包裝、簡單加工或直接加價,進而產生增值;二是部分貨物在中國報關時被報作對中轉地的出口,但最后被轉運至美國,美國按原產地規則記為自華進口。2006年,以上兩種情形導致的差異達441億美元,占東向貿易差異的52%。
  直接貿易差異日益顯著,雙方報價不同是重要原因。隨著中美貿易的快速發展,直接貿易(即貨物在兩國之間直接運輸)成為雙邊貿易的主要方式,其中產生的統計差異也日益顯著,2006年為402億美元,占總體差異的48%。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對美出口貨值的60%為加工貿易商品,中國加工企業通常只負責接單生產,不掌控設計、銷售等環節,中方出口報關價格因此會低于美方加價后的進口報關價格,進而導致美方進口額大于中方出口額。
  對可識別因素進行量化調整后,美方自華進口規模及雙方統計差異縮減。2006年,中方統計出口從2035億美元調為2005億美元,減小2%;美方統計進口從2878億美元調為2247億美元,減小22%;雙方統計差異相應由843億美元調為242億美元。
  為促進社會各界更加客觀全面地了解中美貿易發展狀況及統計差異成因,雙方商定于2010年3月4日分別在兩國商務部網站上發布報告全文。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