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招工難”能否倒逼“中國制造” 升級?

2010-3-5 14:1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有著外貿行業“新春第一展”之稱的第20屆中國華東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華交會”)正在此間舉行。“招工難”成為不少參會企業共同的煩惱。   一邊是外來勞動力新增供給的減少,一邊是產品利潤空間的萎縮,一些企業面對招工難顯得“愛莫能助”。“招工難”能否倒逼“中國制造”升級,如何使企業擺脫這般尷尬境地?
  “招工難”困擾外向型企業
  市場風云難測。很多外向型企業沒想到,一年前,還在為訂單不足而犯愁;一年后,訂單無憂,“誰來完成訂單”卻讓人頭疼。
  “現在最緊迫的是,企業訂單比去年增長了10%左右,但卻找不到工人”,參加“華交會”的金紡貿易公司相關負責人杜松寶表示,“我們廠的工人多從江西、安徽等內陸省份招募,目前員工的返廠率僅50%左右,企業不得已只好去車站拉人。”
  本屆“華交會”設立了服裝、家用紡織、裝飾禮品、日用消費品四個專業展區,參展企業3300多家,其中95%來自國內,清一色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外部市場回暖之際,“招工難”卻暴露出來。
  同樣的煩惱困擾著“華交會”會場外更多制造業企業。上海閔行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東富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凍干設備制造的龍頭企業。公司人力資源經理吳懷東說,去年下半年以來,公司接到的中高端產品訂單增長30%左右,但是目前在裝配技工方面卻有150多人的缺口。春節以來,通過種種渠道,也只招聘到18人。一些回家過年的務工者,“一去不復返”。
  主營運動休閑服飾的福建健健集團商貿處經理周軍平深知企業員工“返廠率低”的根本原因:目前在沿海務工的待遇和內陸比,已無特別吸引力;現在沿海地區紡織企業普通工人的薪酬水平在1800元/月至2300元/月,而部分內地工廠也能開到1500元/月,工人生活成本更低,還可以就近照顧家里。
  破解“招工難”難在何處?
  能不能通過增加工資留住外來務工人員?不少企業顯得頗為無奈。
  周軍平說:“如果冒然提工資,在訂單形勢并不明朗且成本很難轉移的情況下,企業無疑要冒一定的風險。”另有參加“華交會”的不少企業負責人表示,雖然訂單增加,但是企業的成本也在同步增長,且出口更面臨著人民幣升值等諸多風險性因素,企業利潤空間壓縮。
  以紡織業為例。行業咨詢機構“第一紡織網”跟蹤監測結果顯示,2009年20種紡織原料及產品中有12種產品價格漲幅超過50%。“第一紡織網”總編汪前進說:“預計今年紡織原材料價格會在高位基礎上保持穩定。但由于處于產業鏈上端的基礎產品價格漲幅較大,而末端產品價格漲幅較小,會導致成本壓力難以合理釋放,進而給行業的穩定發展埋下隱憂。”
  此外,人民幣的升值問題更是外貿企業的心頭之患。汪前進說,不同的企業對人民幣升值的承受能力不同,比如現階段勉強盈利的中小紡織企業,人民幣如果升值3%,這些廠就可能扛不住;如果升值5%,即使是實力較強的大企業也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來。“當然,企業可以宣布提價,但前提是你的規模足夠大,擁有相當的議價能力。”
  “華交會”上,一位外貿業務員表示:“由于出口附加值不高,目前我們賺的基本就是出口退稅的錢,人民幣一旦升值,可能這點薄利也沒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哪里還能為工人漲工資呢?” 
  能否通過提價增加盈利空間?福建健健集團商貿處經理周軍平說:“現在,往往我們一說提價,外商就表示要把訂單轉移到越南、孟加拉國等國家去。”“第一紡織網”的調研顯示,目前出口企業預期的提價空間普遍比較有限,樂觀估計骨干企業在5%至10%之間,而議價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情況更不理想。因此,很多出口企業今年都將面臨“保客戶”還是“保利潤”的兩難。在此背景下,“保員工”乃至“招員工”的形勢無疑更加嚴峻。
  招工難能否倒逼“中國制造”升級? 
  作為上海的制造業基地,閔行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在整個工業產值中的比例近年來以年均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但外來勞動力數量卻在明顯減少。閔行區來滬人員就業服務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這幾年閔行區內外來務工者社會綜合保險參保率逐漸提高,但參保人數卻有所下降。截至2008年底,全區參保的外來務工者為46.2萬人;但至2009年底已減至44.5萬人;至2010年1月底,更減至43.5萬人。 
  分析人士認為,在一些沿海地區,新增外來勞動力減少、招工困難與當地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并存,而一些轉型較快、升級明顯、效益增加的制造業企業,正逐步從“招工難”的陣痛中走出來。 
  “第一紡織網”總編汪前進說,未來國內勞動密集型行業在布局上,可能將制造加工環節逐步內遷,而設計、銷售等高附加值部分仍留在沿海。在競爭路線上也有所側重,不再以“價廉物美”作為主要訴求,而轉以追求“價高物優”;這樣,沿海地區企業的“招工難”將有望緩解。 
  如果“中國制造”“中國品牌”能夠不斷升級,企業應對“招工難”就會有更多主動權。比如,采用大豆纖維、竹纖維等新材料制成的紡織品成為此次“華交會”的一大亮點,而一些外貿企業也更容易借這種利潤更為豐厚的創新產品吸引海外客商的訂單。參會的知名品牌企業步森服飾的海外部業務主管楊薇則告訴記者,雖然步森走的是“內銷+外貿”的路線,但在出口時,30%至40%都是通過自有品牌銷售出去的,其效益要比貼牌生產高5倍至6倍。在此情況下,企業隨時有實力充實勞動力資源。不少分析人士期待,此次大范圍的“招工難”能倒逼傳統的制造業企業擺脫對低成本勞動力的簡單依賴,加快自主創新,提升盈利能力,提高“抗風險”水平。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