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打造成西新的城市和產業發展核心區
2010-3-4 16: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9年底,成都市委在立足6年多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基礎上,正式確立了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發展定位和歷史目標,吹響了新一輪追趕跨越式發展的新號角。作為成都西部二、三圈層鏈接區域和龍門山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中心區域,崇州市已敏銳地感到了空前歷史機遇的來臨。緊緊圍繞成都發展戰略調整、城市建設轉型、發展方式轉變、產業升級轉移的契機,崇州市委、市政府響亮地提出了把崇州打造為“西部輕工名城”、“田園宜居之都”、“山地旅游高地”的未來發展定位,欲打造成都西部新的城市和產業發展核心區域。剛開年,該市上下便進入了熱火朝天的工作狀態中。
轉變方式取向高端——
打造“西部輕工名城”
目標解讀
經過多年發展,崇州市工業已初步形成主導產業明晰、基礎較為雄厚的三大產業集群。充分考慮崇州未來工業發展預期,以省級經濟開發區落戶和國家級循環經濟產業園申報為契機,我們將以現有三大產業為基礎,重點發展產業高端,大力實施“515工程”和“10+3工程”,堅持“創業環境最佳、發展速度最快、產業特色最濃”的目標,把工業集中發展區打造成為“西部一流、全國知名”的“中國家具名城、中國女鞋基地、西部涂料基地、西部管材基地”。
解讀者:崇州市委副書記、工業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肖壓西
據悉,為了實現“西部一流、全國知名”的目標,崇州市工業發展將堅持四個戰略:首先是產業高端戰略。該市將大力引進處于“微笑曲線”兩端的設計研發和市場開拓企業;大力引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和稅收高的“三高”企業;大力引進影響力強,帶動效應大的品牌企業;大力引進產業鏈補鏈式企業。同時,繼續堅持不符合產業規劃的不引進,有污染的不引進,達不到投資強度和稅收強度的不引進,規模小無品牌的不引進的四個“不引進”原則,真正實現由“招商引資”到“招商選資”的轉變。
其次是重點項目戰略。崇州市將采取措施繼續扶持家具行業中全友、明珠,鞋革行業中康奈、立申,裝修裝飾材料行業中美涂士、康樂,以及川建管道、川西蓄電池、凱霖水泥等龍頭企業,加大培育規模以上企業的力度,力爭今年該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20家以上,到2012年達到200家以上,其中稅收過億元企業2家,稅收過5000萬元的企業4家,稅收過千萬元企業20家。
三是實施人才培養戰略。崇州市將通過引導企業引進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體系、創新體系、生產體系和銷售體系,促進企業向集團化、正規化轉型;以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為平臺,積極與川大、財大、交大等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各類專業研究機構開展合作,努力引進各種專業技術團隊和人才,提升園區智力支撐能力;同時以園區人力資源平臺和技師學院為載體,努力為園區企業培養和輸送一大批優秀的企業骨干和熟練技術工人。
據悉,在注重實體發展的同時,崇州市還將實施企業文化戰略,通過塑造企業精神、搭建企業文化交流平臺,不斷提升工業園區的文化內涵,并最終將企業文化轉化為生產優質產品和打造知名品牌的企業發展的生產力。
產業融合統籌深化——
打造“田園宜居之都”
目標解讀
崇州市區位突出,交通便利,早已獲得“中國人居范例獎”殊榮,尤其是位于龍門山脈一帶,具有山水相融、生態宜居的自然資源優勢。建設“田園宜居之都”,就是要按照“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一體”的現代田園城市理念,高標準、高品味構建現代城市與現代農村和諧相融、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新型城鄉形態,把崇州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田園式、現代化中國人居范例城市。
解讀者:崇州市委副秘書長、統籌局局長楊林
打造“田園宜居之都”,既要注重經濟效益,又要注重生態效益、環境效益,這是建設現代田園城市的“本底”。據悉,圍繞成都西部高端農業集中發展區的規劃,該市將堅持“接二連三”、整合資源、集中集約發展的思路,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榿泉、花果山、羊馬新農村示范片建設打造,著力培育優質糧油、禽畜生產加工兩大主導產業和花卉苗木、綠色蔬菜、食用菌、林竹產品四大特色產業,積極搭建完善農產品物流和營銷體系,強化農產品品牌打造,努力將崇州建成集“功能多樣化、運作市場化、經營規模化、產業特色化、生產設施化、質量標準化、產品品牌化、服務社會化”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區。同時,充分用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成果,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多渠道吸引各類資金參與農業和農村建設發展,積極培育集現代農業、生態觀光、綠色消費、假日休閑為一體的新型業態,努力拓展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崇州市還將通過打造服務業新亮點,不斷增添“宜居”魅力。據悉,依托羊馬新城打造,崇州市將加快嘉裕五星級酒店及購物中心、羊馬濕地公園等重大項目的建設,加快配套羊馬新城基礎設施,努力將羊馬打造成該市又好又快發展新的拉動區;圍繞打造“北部崇州”規劃,該市將高規格、高品位策劃論證“高端論壇”項目,搶占龍門山脈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同時,加快崇陽中心城區舊城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盡快完善功能配套,切實發揮中心城區在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核心聚集作用;積極組織、聘請高水平的策劃機構,全力打造以西江親水宜居為重點的城市房地產和以羊馬、街子、文井江、雞冠山等重點區域的休閑旅游房產,深度展示崇州“宜居”品牌,并大力實施城市營銷戰略,綜合利用多種傳媒手段,加大對外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崇州對外形象和知名度。
西部一流全國知名——
打造“山地旅游高地”
目標解讀
崇州旅游資源豐富、歷史人文厚重,已被成都市納入龍門山脈整體發展的核心區域。尤其是近年來街子古鎮開發和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更增強了“北部崇州”區域發展動力。此次崇州市委確定的“山地旅游高地”,就是要按照成都龍門山脈國際生態旅游綜合發展區的規劃,深度挖掘崇州的旅游資源,高水平、高檔次開發打造集會議會展、山地運動、療養度假、休閑觀光、生態體驗等為一體的山地旅游產業,使崇州成為西部一流、全國知名的旅游高地。
解讀者: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北部崇州管委會主任何維楷
按照崇州市委“山地旅游高地”的發展定位和“一區、一軸、三走廊、六節點”發展布局,崇州市將著力推進旅游產業向“高端”路線發展。一是打造以雞冠山、文井江為主的“高端會議度假區”,發展高端會議會展、商務接待、溫泉養生、森林避暑等產業,建設國際一流的會務休閑度假勝地;二是打造以街子、元通、懷遠為主的“古鎮文化體驗區”,打造古鎮“金三角”,發揮古鎮旅游群聯動效應,重點發展文化體驗旅游產業,建設全國一流的古鎮群落;三是打造以重慶路沿線6鎮1鄉黃金走廊為主的“生態觀光休閑區”,依托重慶路建設,以道路為軸心,發展旅游小村、旅游商品制造、生態觀光農業等復合產業。通過打造旅游產業高端,吸納民間資金參與區域開發建設,實現土地增值,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在三大區域規劃基礎上,2010年,崇州市將以街子古鎮提檔升級打造和琉璃壩“高端論壇”綜合開發為龍頭和重點,不斷優化旅游產業結構,強力推進北部崇州重大旅游項目招商和建設工作,將街子古鎮打造為集旅游、休閑、度假、養生為一體的全國一流、西部第一的田園古鎮,抓緊論證啟動琉璃壩“蜀山論壇”項目。同時,輻射帶動三郎、文井江、雞冠山、懷遠、元通等鄉鎮旅游項目招商和建設。依托街子4A景區升級打造,抓緊啟動西源豪庭等五星級酒店項目建設,加快把街子景區打造成為“全國一流、西部第一”的田園古鎮、養生天堂,并適時啟動元通、懷遠古鎮開發,打造古鎮“金三角”,加快形成崇州旅游產業新的亮點;加快道明白塔湖核心區和旅游帶的開發打造,著力打造重慶路沿線6鎮1鄉鄉村旅游產業走廊帶,推進“北部崇州”旅游服務業加快發展。方馳陳泳文/圖
書記訪談
問:成都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發展戰略對崇州市將有怎樣的影響?
范毅:這是一次空前的歷史機遇。從外部環境看,成都市委工作會指出的“三大宏觀機遇”、“四大特有優勢”,也是崇州今后一個時期追趕跨越發展的優勢,同時,成都市域總體發展規劃及功能分區的調整,使崇州與一、二圈層區(市)縣站在了適應調整、推進跨越發展的同一起跑線上,為崇州逐步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提供了機會;而從我市內部環境看,崇州得天獨厚的空間、區位、交通優勢、山水相融、生態宜居的自然資源優勢、以及近年堅定實施“一點突破,兩翼齊飛,統籌推進”發展戰略形成的后發優勢、持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打下的堅實基礎、災后重建贏得的關注度、知名度、美譽度的提高,也必將使崇州在成都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新一輪大發展中實現追趕跨越。因此,我們將抓住成都發展戰略調整、城市建設轉型、發展方式轉變、產業升級轉移這一大好機遇,推動崇州實現追趕跨越發展,努力使崇州成為成都西部新的城市和產業發展核心區域之一。
問:此次崇州市提出了打造“西部輕工名城”、“田園宜居之都”、“山地旅游高地”,這個宏偉目標將怎樣實現?
范毅:我們的全新定位并非僅僅著眼于眼前,而是對今后20年的科學規劃。從現在起,崇州市將通過近、中、遠“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力爭用5—10年時間,使崇州主要經濟指標跨入成都市前列,經濟社會發展邁入西部縣域20強;第二步力爭用10—20年時間,使崇州經濟總量和質量顯著提升,成為成都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城市群組團中的核心區域之一,初步建設成為西部一流的現代化中等城市;第三步力爭用20—30年時間,使三次產業尤其是工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入成都經濟區核心區域板塊,努力將崇州建設成為“西部輕工名城、田園宜居之都、山地旅游高地”和全國知名的現代化中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