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設計將于月內獲批
2010-3-3 14:0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初步設計已順利通過交通運輸部評審,這標志著大橋海中橋隧工程正式進入施工招標階段。
2月26日,記者采訪了港珠澳大橋的設計聯合體總負責人、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孟凡超。他表示,港珠澳大橋橋隧主體工程的初步設計已經通過交通運輸部的專家評審,本月將會獲得交通運輸部批準。
參與工程設計的有關人士則透露,工程的部分人工島、隧道關鍵工序施工圖設計將分批完成。至于備受業內關注的主體工程施工招標,可能于近期啟動。
港珠澳大橋工程包括三項內容:一是大橋主體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其中大橋主體工程采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為每小時100公里,橋梁總寬33.1米,隧道寬度為2乘以14.25米,凈高為5.1米。大橋的設計使用壽命長達120年,能抵抗8級地震、16級大風。
根據達成的共識,大橋主體工程由粵港澳三地共同建設,三地口岸和連接線由三地各自建設。大橋走線采用石散石灣—拱北/明珠的線位方案,路線起自香港大嶼山石散石灣,接香港口岸,經香港水域,沿23DY錨地北側向西,穿(跨)越珠江口銅鼓航道、伶仃西航道、青州航道、九洲航道,止于珠海/澳門口岸人工島,海中橋隧全長約35.6公里。
主體工程采用橋隧結合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銅鼓航道段約6.7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其余路段約22.9公里采用橋梁方案。主體橋梁部分共設三個通航孔橋,自東向西分別為:青州航道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和九洲航道橋。
為實現橋隧轉換和設置通風井,主體工程隧道兩端各設置一個蠔貝造型的海中人工島,東人工島東邊緣距粵港分界線約150米,西人工島東邊緣距伶仃西航道約1800米,兩人工島最近邊緣間距約5250米。
作為迄今中國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復雜、建筑標準最高的項目,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難度集中在海中橋隧主體工程。因大橋主體囊括了交通行業內路橋隧島各項工程,其中水下隧道和人工島部分的建設難度在目前世界上更是首屈一指的,較已建成的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更復雜、標準更高,因此其初步設計歷時近一年時間,設計費用高達2.98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減少大橋建設對于航道、水利等環境的不利影響,設計方案將非常重視“阻水比”,其中一個重要施工技術,就是把橋梁的部分承臺,埋入海底,這在國內橋梁建設中尚屬首次。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在確保不會破壞中華白海豚的家園,不會對這片海域造成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