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擔當珠江口東岸龍頭 深圳特區力謀“擴版”

2010-3-29 15:5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道“二線關”,幾乎讓特區與關外變成“城”“鄉”兩重天。
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政協主席王順生拿出了《加快深圳特區內外一體化進程推動深圳實現科學發展》的提案,當場獲得16位委員聯名簽署。
這個有關深圳二線關將深圳割裂的問題已經被呼吁了12年。早在1998年的深圳兩會期間,就首次有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提出將“二線關”撤銷的提案。但在隨后的中央調研組調研后,認為其“并不影響深圳的經濟發展”而擱淺。
這個被期待已久的“撤關”呼吁有望在近期獲得突破。坊間猜測,已經為廣東省政府同意,并已通過其遞交國務院的特區擴版方案,極有可能在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的8月獲得批準,成為中央給深圳的一份厚禮。
“關內”“關外”兩重天
去年5月,獲國務院批準的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中,并未直接解決深圳的“二線關”問題,國務院在回復中明確提出“涉及到特區范圍、土地、金融等重要專項改革,另行按照程序報批。”當時,滿懷希望的深圳市民盡管有些失落,但也同時從這句話里看到了希望,這意味著困擾深圳多年的版圖割裂問題,終于提上日程。
在等待國家批準的同時,深圳已經開始做一些職權范圍內的區劃調整。去年五六月,深圳先后在關外的寶安、龍崗劃出一部分面積成立光明與坪山兩個新區,直屬深圳市政府管理。這是在深圳特區土地十分緊張的條件之下,試圖從關外的廣闊土地上,試點一種準特區的城市管理,為下一步特區擴版探路。
深圳市的總面積為1948平方公里,其中特區的面積為395平方公里。有消息稱,在目前成立的光明新區與坪山新區的基礎上,深圳下一步可能將寶安與龍崗兩個面積超大的關外城區再分割出4個新區,加上原來特區內的4個區,形成10個左右區組成的管理格局。
當前,廣東珠三角地區的土地資源已經十分緊張,深圳在這方面表現得更是突出。深圳市常務副市長許勤此前表示:“此次特區延伸的方案,主要還是考慮到深圳下一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的合理布局,以及深圳的經濟結構、公共事業和社會服務等多方面要求提出來的。”
一道“二線關”的存在,已經人為地將深圳割裂成兩個差異巨大的世界。這是一條長90.2公里、高2.8米的鐵絲網,從深圳市中部橫穿而過,將深圳一分為二。“二線關”除了使交通在關口處形成了梗塞的瓶頸,還導致城市規劃的脈絡中斷,甚至直接導致關內關外基礎設施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比較突出的例子是,深圳一旦到暴雨天,關外的一些城區由于城市排水系統的落后,一片汪洋,而特區內的城區絲毫沒有這個問題。
在深圳人的印象里,關外除了市政設施、城市規劃落后,還有治安狀況不好的情況,許多關內的市民很害怕走在關外的路上。
更為可怕的是人們的心理距離,“關外”兩個字,讓人感覺有一種“邊塞”般的遙遠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副院長朱榮遠早在多年前討論二線關撤不撤時就曾闡述過二線關的心理效應,在人們的心里,關內、關外表現的是兩種不同的價值標準,“關內”、“關外”也成了對人們身份的一種特殊的識別方式。而城市的一體化也成為突破這道心理關口的重要途徑,也可能是唯一的途徑。
事實上,關外對高端服務業、高技術含量產業的聚集能力非常弱,對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力更是勉為其難。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 經濟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張玉閣一直關注深圳特區發展與區域合作,他一言以蔽之說:“深圳特區是國際化大都市,而‘關外’的城市化發展狀況,連相鄰的東莞與惠州都不如。特區內是城市包圍農村,特區外是農村包圍城市。”
特區立法權的“魅影”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全面建立、經濟特區特殊政策的逐步取消,經濟特區和內地在政策上已無根本區別。特區之路如何走下去,成為包括深圳在內的所有經濟特區所共同面對的課題。
這幾年一直在苦苦尋求突破的深圳,更是有一種特區人所特有的危機感。人們發現,深圳剩下的優勢中,一個是毗鄰香港,另一個就是手中還握有“特區立法權”的尚方寶劍。
“但在目前的實踐中,特區立法權的效用還無法發揮到最大。”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市司法局副局長鐘曉渝說,按《立法法》規定,特區法規只能在特區內實施,也就是可以變通國家法律、法規,具有創新功能的特區法規只能在特區范圍內適用。這樣,不僅造成具有創新功能的特區法規的適用范圍太狹小,也造成特區內外執法標準的不一致,形成“一市兩法”或“一市兩制”,形成法規的沖突,成為政府管理和經濟發展的障礙。
這種沖突,在一個小小的交通罰款問題上就被顯現出來。去年5月,深圳就《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處罰條例》(草案)向市民征求意見,其中,特區內闖紅燈罰款1000元等大幅度提高處罰標準的條款,就曾引發市民的熱議。有市民抱怨:“同樣是在深圳,關外闖紅燈只罰200元,這樣太不公平。”法律人士認為,要是特區立法能在全市適用,則不會引發這種矛盾。
作為全國人大授予深圳經濟特區的立法權,其權限是在不違背《憲法》、法律法規的基本原則前提下,根據深圳的實際情況立法。但是,按《立法法》的規定,財政、稅收、金融、行政管理、司法等立法權屬于中央,這也限制了特區的立法權限。
有激進的深圳網名甚至表示:“深圳拿著這個‘名存實亡’的‘特區立法權’,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用的話,明知道它是沒有用的,遇到問題分分鐘鐘影響到主政官的政治生命,一點遮風蔽雨的功能都沒有,深圳曾自己給自己畫了一柄‘尚方寶劍’——《深圳經濟特區改革創新促進條例》,即是想自我授權‘先行先試免責’,實際是‘走夜路唱歌’,自己給自己壯膽而已,真正出了事,那就是一副紙盾牌。可是要是不用的話,全深圳人民、全國人民都對深圳特區感到失望,覺得深圳改革勇氣不在,只剩下了利益分贓機制。”
觀察人士認為,要是特區的版圖不能擴大到全市,稟賦空間本來就有限的特區立法權,加上一道“二線關”的阻隔,政治風險與效益完全不對稱,更將嚴重影響深圳的改革熱情。
“解放”深圳:撬動珠江口東岸經濟區
“現在珠三角都要一體化了,深圳特區內外還沒有一體化。”深圳市社科院教授楊立勛說,“‘二線關’已經嚴重阻礙深圳發展了,再不撤銷說不過去了。”
張玉閣認為,二線關的存在,不僅嚴重制約了關外的經濟發展、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管理等諸多方面的綜合水平,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兩張皮”現象甚至降低了深圳這座城市的整體競爭力,對深圳的產業轉型和升級都會有限制。
去年年底,《深圳城市更新辦法》正式公布,并提出“城市經營”的概念,深圳希望通過整合特區內與特區外的整個城市土地與空間,實現科學的功能分區,提升整個城市的競爭力。
在去年國務院批復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深圳被定位為全國經濟中心城市。而在廣東省的珠三角經濟一體化規劃中,深圳被定位為珠江口東岸經濟區的龍頭,以深圳為首位度城市的“深莞惠”一體化正在全力加速推進中。
深圳市副市長唐杰認為,一體化重要的因素就是它和城市功能有關。他提出,深圳作為一體化的首位度城市,作為金字塔結構的頂端,需要考慮能為最底下的城市,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深圳的組團結構就是按照首位度來劃分的,形成核心區與各個不同的組團,這是世界大城市基本的邏輯、理論框架。
觀察人士指出,作為深莞惠一體化城市組團的核心區,深圳需盡快解決自己區域內部的割裂問題,才能真正撬動整個珠江口東岸新的大發展。
相關
二線關
二線關是一個俗稱,指的深圳特區與深圳市寶安、龍崗區的隔離網和檢查站。
1979年,中央批準建立深圳經濟特區,4年后,在東起小梅沙、西至寶安的南頭安樂村,開始架設一條長90.2公里、高2.8米的鐵絲網,90多公里長的鐵絲網將深圳分割成兩部分:被它“網”住的395平方公里就是深圳經濟特區,外面則是1500多平方公里、卻與特區無緣的寶安和龍崗區。
與“二線關”相對應的就是深圳與香港交界的27.5公里長的“一線關”。在1997年之前港英當局統治香港時期,曾多次發生逃港偷渡潮。因此,設立“二線關”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減輕一線的壓力,確保香港的安全。
二線關存廢之爭
●1983年12月 深圳特區檢查站成立,主要任務是對出入特區的人員和車輛實施檢查。
●1997年 香港回歸后,“二線關”對于深圳關內關外一體化和城市化發展所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開始被各界談起。
●1998年 在深圳市兩會期間,代表和委員提出撤銷“二線關”的議案提案。
●2000年6月 國務院有關部門組成調研組,對深圳“二線關”調研結果是: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并不影響深圳的經濟發展,深圳經濟的成功經驗已充分證明這一點。
●2003年 全國兩會期間,深圳再次掀起“二線關后移或者撤銷”的呼聲,將“二線關”外移到深圳與東莞、惠州接壤的地方或者撤銷“二線關”,成為當時人們的兩種設想。
●2008年1月 國務院有關部門組成的調查組前往深圳等地調查“二線關”。據稱,此次調查組結論為2017年香港“普選”之前“10年之內不撤銷”二線關。
●2009年5月 獲批的深圳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中,明確“涉及到特區范圍、土地、金融等重要專項改革另行按程序報批”。
●2010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政協主席王順生拿出了《加快深圳特區內外一體化進程推動深圳實現科學發展》的提案,當場獲得16位委員聯名簽署。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