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鋼企“走出去”需要模式創新(下)

2010-3-29 4:1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筵馬忠普
    (上接3月22日A9版)鐵礦石大幅度漲價不僅威脅中國鋼鐵企業的產業安全,也將會對鋼材價格產生極大影響,必然減緩世界經濟復蘇過程,遭到國際鋼鐵業的反對。最近,歐洲鋼鐵工業聯盟宣稱,鐵礦石大幅漲價對整個制造業和建筑業價值鏈都將造成沖擊,并將最終影響到消費者。
    五、對進口鐵礦石談判的被動態勢和導致鐵礦石進口價格上漲出現嚴峻的形勢,有很多原因。
    中國鋼鐵企業在國際鐵礦石和海運市場布局結構中,沒有自己的國際鐵礦石產業鏈建設布局;對國際壟斷寡頭沒有戰略影響力;對解決鐵礦石進口問題沒有實際戰略調控力是根本原因,進口秩序混亂等諸多因素都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從這個根本原因中衍生出來的具體原因。戰略上解決這個問題的出路要標本兼治,不解決根本問題,市場秩序問題就很難解決。
    為了解決鐵礦石進口秩序問題,有關方面提出了進口鐵礦石資質審查,推行進口鐵礦石代理制,最近又提出了由16家千萬噸級的鋼鐵企業投資參股組建國家礦業公司,統一16家鋼廠的鐵礦石采購和投資。其實整頓進口鐵礦石市場秩序問題之所以實際效果不大,有幾個主要原因:一是無論進口渠道的多元化,還是許多民營企業拿不到協議礦,都決定了中國不可能沒有市場現貨礦進口。同時,不同類型鋼鐵企業和鐵礦石的貿易商在鐵礦石進口問題上利益關系復雜,很難協調。如果16家鋼廠出資建議組建國家礦業公司的戰略思路不到位,重點不是國際鋼鐵、運輸產業鏈建設;不是通過進出口量和碼頭庫存的調控,穩定整個中國進口鐵礦石市場價格的合理性,而是國際集中采購,不僅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也解決不了16家鋼廠之外的鋼鐵企業進口鐵礦石市場價格秩序混亂問題。
    中國對進口礦疏于管理,巴西都要在中國港口進行直接的現貨礦銷售。同時,中國上百家鐵礦石進口貿易商的鐵礦不讓向所謂的不符合產業政策的民營鋼鐵企業銷售。這些民營企業勢必把握談判艱難時期的有利條件,大量擠入協議礦訂貨行列,提前接受比現貨價優惠的談判條件。盡管也受到輿論的壓力,但是仔細研究不難發現,從市場經營角度看,企業行為沒有錯,問題出在中國鐵礦石進口秩序建設中忽視了為企業創造公平服務的市場環境。
    今年將是中國鋼鐵企業市場經營非常艱難的一年。這種形勢有利于轉換鋼鐵企業發展思路和進行發展戰略調整。
    鋼鐵企業戰略大調整要分析好中國鋼鐵企業面臨的國內外經濟和鋼鐵市場形勢。戰略實施的有利和不利條件,三大寡頭的戰略弱點在哪里?我們為什么能打贏鐵礦石戰爭的力量在哪里。我們正確的戰略措施是什么?只有這樣,才能集中整體優勢,創新發展模式,把握時代機遇,才能在未來戰略調整和鐵礦石談判中奪取光明的前途。
戰略實施的不利條件
    一、印度面臨國內鋼材需求快速增長,2012年鋼產量將達到1.2億噸,三年內近億噸的鐵礦石國內需求增長,將導致印度鐵礦石出口大幅度減少,這將影響中國的鐵礦石進口。
    不過這個時間大約三年,這就決定了三年內中國鋼鐵企業走出去發展鋼鐵產業鏈建設必須取得突破性進展。
    印度2009年粗鋼產量5660萬噸,而印度人口超過11億,人均鋼材消費僅50公斤,遠低于中國人均表觀消費438公斤的水平。這雖然反映印度工業化、城市化和交通建設的差距,但畢竟顯示印度未來將進入鋼材消費快速增長的時期。印度鐵礦石平均每年出口近1億噸,印度探明鐵礦石的資源量為252.5億噸,屬于鐵礦石資源較豐富的國家之一。由于歷史的原因,一直沒有得到大規模的開采,礦山規模大的也只是年產幾百萬噸。
    目前包括韓國浦項在內四個千萬噸級的鋼廠正在開工建設,另有300萬~600萬噸級的5個鋼廠也在開工建設,預計三年時間印度的鋼產量將達到1.2億噸,屆時印度鐵礦石國內需求將增加近億噸。
    兩年后無論是印度國內的鐵礦石需求大幅增長,還是政府控制鐵礦石出口,都會使印度的鐵礦石出口大幅度減少,對于這一點,三大礦供應商是清楚的,他們甚至認為中國鋼材消費至少幾年內還會保持較快的增長。很顯然,中國鋼鐵企業如果在兩三年內走出去的戰略調整不能在國際鐵礦石產業鏈開發,多途徑進口和增加國內產量上接近和超過印度的鐵礦石出口數量,三年后國際鐵礦石市場的供需關系和價格形勢仍將十分嚴峻。
    二、三大礦山為了擴大壟斷地位,不斷利用滾滾暴利,在全球收購資源型礦山,它們對國際鐵礦石市場的高度壟斷地位短期難以改變。
    巴西2008年通過海運出口鐵礦石2.817億噸,占全球海運總量的33.6%,居世界第二位,第一位澳洲出口量為30890萬噸,占全球海運總量36.8%,兩國合計占全球海運市場總量70.4%。為了維持自己的市場壟斷地位,正是利用近幾年鐵礦石大幅漲價攫取的利潤,繼續擴大礦山收購和建設開發。
    不久前力拓首席執行官湯姆·阿爾巴內塞宣布,力拓將把鐵礦石的產量提高3倍,達到每年6億噸。其中,力拓將投入100億美元,在10年內把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的鐵礦石年產量提高到4.3億噸。力拓在皮爾巴拉地區的兩個新鐵礦石項目將于2010年投產,除此以外,力拓在非洲幾內亞錫芒杜山的鐵礦石項目將于2013年投產,產量將達到每年1億噸。必和必拓的鐵礦石總探明儲量約為29億噸,還有未開發的采區,保有儲量45億噸,而澳大利亞鐵礦的前景總儲量為350億噸。
    依靠從中國鋼鐵企業積累資金發展起來的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不遺余力地擴大鐵礦投資和礦山收購,只占世界鐵礦石儲量的一小部分。同時,瘋狂的擴張,也暴露了三大礦山的戰略弱點。那就是:他們沒有能力包攬世界的鐵礦石開發。一旦中國鋼鐵企業積極參與的擁有市場優先選擇權的世界其它地區鐵礦石產量能夠滿足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需求增長,甚至還有剩余,中國鋼鐵企業就有了國際鐵礦石供需布局結構的戰略控制力,就有了產業鏈的安全,三大鐵礦石供應商的過度投資就成了包袱。2008年力拓無力償還短期到期貸款給力拓經營帶來的困難似乎讓人們看清了這個問題。
    針對這次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和防范未來金融危機的周期性復發,中國避開了人民幣與美元壟斷地位關系的無意義爭論,而是走出了發展國際區域貿易多國貨幣結算,加快人民幣業務走出去,推動國際貨幣結構體系多元化改革的道路。在鐵礦石世界戰爭中,中央的這個戰略思路也完全適用中國鋼鐵企業的國際產業鏈建設。到三大礦山之外的澳大利亞和巴西,到鐵礦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開礦、建鋼廠,走合作雙贏的發展道路,這正是擁有6億噸國際鐵礦石市場需求的中國鋼鐵企業在與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壟斷游戲規則博弈中應當思考的戰略問題。而這一基本戰略的原理正是鋼鐵企業國際產業鏈戰略的核心思路。
戰略實施的有利條件
    一、世界鐵礦石儲量豐富
    目前探明的世界鐵礦石儲量主要集中在烏克蘭、俄羅斯、巴西、中國和澳大利亞,儲量分別為300億噸、250億噸、210億噸、210億噸和180億噸。世界鐵礦石即使按目前探明儲量也足夠開采100多年,而新探明儲量正在不斷增加。
    去年中國就新探明儲量50億噸。非洲礦業公司在西非塞拉利昂北部地區發現了一個鐵礦石儲量達100億噸的巨大礦床,當地政府對此十分重視。利比里亞也位于西非地區,鐵礦石儲量為40億~65億噸,這個儲量接近于南非探明儲量。幾內亞、喀麥隆、塞內加爾、毛里塔尼亞的鐵礦資源也很豐富。南美的委內瑞拉鐵礦遠景儲量146.57億噸,其中已探明儲量41.84億噸。南美玻利維亞ElMutun鐵礦區遠景儲量高達400億噸。亞洲哈薩克斯坦儲量在83億噸。
    很顯然,鐵礦石并不是稀缺資源。僅僅是一個目前形成的生產經營能力、勘探和經濟開發模式問題。同時,即使本世紀全球實現現代化,廢鋼90%以上的循環利用,深度礦井和低品位礦石的開發,世界也還是不缺鐵礦石。
    二、中國鋼鐵企業走出去開拓產業鏈保障戰略和國際化經營戰略已經邁出了步子。
    機遇的把握上超前一步或遲后一步,都會出現差距很大的結果,不過畢竟已經剛剛開始。不久前武鋼和委內瑞拉礦業集團公司下屬的CVG礦業公司達成遠低于“2009年鐵礦石長協價的價格”。2009年11月份,武鋼投資巴西EBX集團下屬MMX公司獲得該公司6億噸鐵礦石資源權益;同時與EBX集團合資,在巴西里約州阿蘇工業園區建設鋼鐵廠。3月1日河北鋼鐵正在與巴西方面洽談鐵礦開發項目的合作,總投資額達到60億美元,將成為今年繼武鋼后,第二家在巴西進行鐵礦投資的中國企業。中國順德民營日新發展有限公司宣稱已經成功收購智利一座儲量高達30億~50億噸的鐵礦,此項目總投資達150億元人民幣,包含礦山投資,港口鐵路及航運,其中基礎建設投資由大型央企的參與投資興建。年產5000萬噸的產能一旦完全釋放,五年內相當于再造一個澳大利亞的FMG礦山公司。
    此外,中國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擊敗巴西礦業巨頭CVRD公司,取得世界已知儲量最大的富鐵礦加蓬貝林加鐵礦的開采權,該項目預計耗資30億美元。
    三、從明年起中國鋼鐵需求將歷史性地進入高消費低增長時期。
    減輕了國內發展鋼鐵生產能力的壓力,為中國鋼鐵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實施創造了條件。面對2010年鐵礦石進口市場的嚴峻漲價形勢,鋼鐵企業將面臨很大的成本壓力,這一年也將是經營困難的一年。這種嚴峻的市場環境有利于鋼鐵企業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
    受投資拉動影響,中國2009年鋼產量增加6500萬噸,影響鐵礦石進口達到6.28億噸,比2008年的4.4億噸,增加了近1.8億噸。這里雖然有國內需求大幅增長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去年國際鐵礦石需求大幅減少,國際市場價格低,導致國內許多礦山減產或停產,一些鋼鐵企業利用這個機會大量進口低價鐵礦石,我國投資拉動型經濟的基本態勢會延續到2010年,但是調整結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改善民生的努力,雖然導致實際GDP目標增速放緩,但卻提高了經濟增長的質量。在世界仍處在后金融危機的經濟恢復時期,有利于中國鋼鐵企業把握機遇,降低走出去的成本。
    今年影響我國鋼材消費會增加5000萬噸,但是目前國內市場3000萬噸的庫存增加風險亟待緩解,實際上新增產量需求仍是變數,目前進口鐵礦石價格已經高于國內市場鐵礦石價格,會刺激國內礦山恢復和增加生產。同時,即使國際社會粗鋼產量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實際經濟和鋼鐵需求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也要到第三、四季度,因此,2010年世界鐵礦市場的供需矛盾并不突出。
    經歷了連續兩年投資拉動影響,2010年我國粗鋼產量將突破6億噸,這個數字已經離中國鋼材消費飽和點很近了。無論東西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還是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0%以上,從2011年開始,中國年度鋼材需求變化將歷史性地提前進入高消費、低增長時期。每年3千萬~4千萬噸鐵礦石需求增長,不僅國內礦山能夠通過增產來滿足,而且中國鋼鐵企業多途徑進口鐵礦石的努力會大幅度減輕鐵礦石談判的壓力。
    如果2010年鐵礦石談判中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不能從冷戰怪圈中走出來;如果2010年的鐵礦石談判不能為雙方建立長期合作奠定一些基礎;用不了2~3年,隨著中國鋼材需求歷史性的進入高消費、低增長時期,鋼鐵企業以發展中國家投資合作為重點,走出去,開礦、建鋼廠的國際產業鏈戰略和國際化經營戰略的實施就會收到明顯的效果。
    四、世界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為中國有實力的鋼鐵企業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提供了機遇。
    2009年中國鋼產量達到5.7億噸,幾乎全部為國內消費。企業發展沒有界限,中國經濟走強,需要中國大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不論是面對未來的世界鋼鐵需求和鋼鐵供需布局結構調整的發展機遇,也不論是中國鋼鐵企業國內進一步發展面臨的諸多約束條件和難題,都表明中國鋼鐵企業發展已經處在戰略調整的關鍵時期。
    僅僅幾年時間,中國鋼鐵企業,鋼材貿易商就經歷了鐵礦石談判的艱難和國際鐵礦石市場的爭奪。面對國際鐵礦石市場和海運市場的壟斷勢力,中國鋼鐵企業產業鏈安全保障戰略如何實施?經歷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帶來的鋼鐵市場供需關系和價格劇烈震蕩的波瀾巨變;經歷了鋼材國際貿易大進、大出和凈出口為零的回歸;面對國際貿易保護,今后滿足國際鋼鐵需求增長,中國鋼鐵企業的國際化經營道路怎么走?如何創造中國大鋼鐵企業的國際跨國經營優勢?
    目前,中國鋼鐵企業的國際化經營剛剛開始起步。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內的大鋼鐵企業,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跨國公司,這正是中國鋼鐵企業的軟肋。對于國際鐵礦石、海運和鋼鐵市場的風云變幻,我們沒有實際影響力。鋼鐵企業確實需要從未來國際化鋼鐵生產經營布局結構調整和產業鏈發展戰略上思考這個問題。
    中國有一流的鋼鐵設備制造、鋼鐵建設能力,有世界最大的海運市場。走出去,立足于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鐵礦石國際開發、國際海運、國際鋼鐵生產和市場營銷布局這四個戰略目標上,通過模式創新,匯聚優勢。加快直接投資、聯合投資、企業并購的步伐,加快產業鏈保障建設。提高經濟合作層次,走合作雙贏的國際化鋼鐵經營發展道路。用國際化的生產經營滿足未來國際鋼鐵需求增長,創造中國大鋼鐵企業的國際競爭優勢。
    面對發展中國家未來鋼鐵消費快速增長的大趨勢,中國鋼鐵企業走出去戰略如果不兼顧鐵礦石和鋼鐵生產兩個目標,滿足不了國際社會對鋼材需求的增長,不僅不能穩定鋼材的價格,也穩定不了鐵礦石的價格,還會增加投資風險。許多發展中國家經濟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時,鋼鐵工業都會成為這個國家的工業化、城市化推進的重要支撐。也正是這個原因,兼顧開礦和建設鋼廠兩個目標有利于提高合作雙贏的經濟規模,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有利于實現鋼鐵、金融、海運和有關行業全面戰略協調,提高我國對外經濟合作的水平,有利于得到所在國當地政府的合作與支持。
    五、中國鋼鐵企業一定要把上游產業鏈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迫使三大礦商回到同中國鋼鐵企業發展長期合作的正確軌道上來。
    三大礦山與中國鋼鐵企業有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也有利益博弈關系。從長遠看,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仍將是中國鋼鐵企業的長期供應商,尋求利益博弈中的公平,尋求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的前提條件是中國鋼鐵企業要在國際鐵礦石市場供需布局結構中有自己的鐵礦石產業鏈基地,有多渠道進口、開發鐵礦石合作的新經營伙伴,有國際鐵礦石市場的戰略影響力和調控力。沒有國際鐵礦石市場戰略控制實力,在三大鐵礦石壟斷勢力游戲規則面前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公平。這也是中國鋼鐵企業在幾次鐵礦石談判中,屢屢被動的癥結所在。
    中國不僅有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市場、散貨輪海運市場,也有同國際企業發展合作雙贏的愿望。任何一個國際礦業、海運公司只有同中國企業建立這種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才能在中國市場上得到長期發展。
    但是這種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的維護需要有一定的實力為后盾。只要中國鋼鐵企業國際化經營和產業鏈經營取得階段性成果,有了鐵礦石供需布局結構的戰略調控能力,才能為中國鋼鐵企業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奠定基礎。
鋼鐵企業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調整,需要模式創新
    一、中國鋼鐵企業正面臨國內加快結構調整,推動企業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國際競爭力。
    對外需要加快實施走出去的戰略調整。由于鋼鐵企業走出去發展的意義影響深遠,由于到發展中國家開礦、建設鋼廠面臨國際資本的競爭,由于僅僅靠幾家大鋼廠走出去解決不了我國鐵礦石市場面臨的整體被動局面。為了彌補中國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低的實際不足,對鋼鐵企業實施國際產業鏈建設和國際化經營需要納入國家對外經濟發展戰略,制定鼓勵政策;鋼鐵產業政策制定要適應企業戰略重點的調整和發展模式的創新。
    鋼鐵企業之間要加強國際戰略研究和協調,推動相關行業的戰略和作。盡快形成若干具有國際開發競爭優勢的新企業集團。通過模式創新,不斷創造中國鋼鐵企業國際化經營的新競爭優勢。
    二、加快鋼鐵企業的國際海洋運輸產業鏈發展是鋼鐵國際產業鏈建設的重要環節。
    建設鐵礦石、鋼鐵的國際產業鏈基地,改變鐵礦石進口談判被動局面和進口鐵礦石秩序混亂尚需時日。那么相對比較而言,雖然我們的鐵礦石海運市場仍然操控在國際海運集團手中,但這畢竟是鋼鐵產業鏈的最薄弱環節。
    把鋼鐵企業、海運企業通過產業鏈利益整合形成的一體化發展機制,與單獨靠中國國際遠洋運輸集團自己發展的結果是大不一樣的。那種靠每個大鋼廠各自買兩條船,降低海運價格風險的發展模式更是沒有前途的。擁有6億噸鐵礦石海運市場的中國鋼鐵企業,需要把握國際海運市場不景氣的有利時機,利用我們的造船、買船、租船的產業能力優勢,以中國海運集團為核心,由鋼鐵企業入股組建世界最有競爭前途的鐵礦石和散貨輪運輸集團。這不僅有利于減少國際鐵礦石海運市場價格震蕩,也有利于煤炭、大豆散貨輪海運市場的穩定。
(馬忠普:中國聯合鋼鐵網副總級首席分析師 新華社鋼鐵行業特邀分析師 著名鋼鐵市場專家)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