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保稅區建成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先導區
2010-3-29 4:0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眼下,大連保稅區已經成為全國最為開放和獨特的保稅區、保稅港區、出口加工區功能和政策疊加的特殊經濟區域,在帶動遼寧和東北腹地對外開放、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其他任何區域所無法替代的作用。著眼未來,大連保稅區應該秉承什么思路繼續向前,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一些專家、學者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A以自由貿易區為目標,建成區域合作先導區
遼寧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孟煒中認為,目前,大連保稅區是東北地區開放水平最高的區域,與東北及內蒙古東部廣大腹地在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享受的開放政策有很大不同。應當最大限度地發揮大連保稅區的功能疊加和政策疊加的優勢,與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和東北腹地在平等協商、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互惠機制,成為引領腹地對外開放和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先導區。
孟煒中表示,大連保稅區依據自身優勢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現實需求,提出了打造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能源港和以出口為主導的中國北方汽車物流城兩大概念,應當盡快將概念做實,以自由貿易區為發展目標,將大連保稅區建成推進東北亞區域合作的先導區。
首先,形成三個層次的互動發展。一是與遼寧沿海經濟帶的互動發展,在互惠的基礎上與遼寧沿海經濟帶的各個城市和港口形成細化腹地、優勢互補、產業分工、錯位發展的開放格局;二是與東北及沈陽、長春、哈爾濱、赤峰等中心城市的互動發展,以臨港企業、臨港產業為龍頭,向腹地延伸產業鏈,與內陸企業和產業形成互補互動的發展態勢;三是與滿洲里、黑河、綏芬河、琿春、丹東等邊境口岸的互動發展,以保稅區為核心編織和打造出東北亞地區最發達、最便捷的國際物流網,利用保稅港區的雙向輻射作用及服務功能,為腹地創造良好的開放環境、開拓暢通無阻的國際交流通道。
其次,搭建東北亞區域產業梯度轉移的平臺。進一步完善保稅區的信息網絡和交通網絡,不斷拓寬商品、服務、信息、資金等各種生產要素的集散渠道,增強對周邊市場、全球市場的開拓能力。
第三,探索區域經濟合作的新模式。保稅區今后的發展,應當以參與和推進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為切入點,主動融入當代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潮流。
B建立離岸金融中心是新形勢下的迫切需要
《大連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規劃》中提到建設保稅港區離岸金融中心,具體表述是依托大連保稅港區“境內關外”的政策優勢,爭取離岸金融試點,培育離岸金融市場,鼓勵已開辦相應業務的金融機構設立離岸金融業務部,鼓勵外資銀行設立分支機構,擴大離岸金融業務規模,提升離岸金融服務功能,逐步發展成為東北亞地區的離岸金融中心,提升大窯灣保稅港區和大連國際航運中心的金融服務功能。
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系主任原毅軍認為,建立大連離岸金融中心首先是新形勢下利用外資的迫切需要。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將發展重點放在大連,與傳統的來料加工型外資項目相比,跨國公司財務活動對跨國金融業務的需求將大大增加。為了實現降低國際資本的流動成本,方便跨國業務活動,將需要離岸金融業務的大力支持。隨著外貿規模的擴大,對貿易融資、外貿結算等相關跨國金融業務的需求急劇增加。建立離岸金融中心有利于從根本上優化外貿發展環境,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
原毅軍覺得,大連保稅區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關鍵是其功能的轉型,應該實行區港一體,在保稅區內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這樣才能引進更多的外資和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來大連。保稅區應該以口岸國際物流業為核心功能,發展貿易、海運、貨代、倉儲、商展、信息、金融等業務,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轉口貿易提供便利、優質和低成本的物流服務。開辦金融業務可以使得保稅區內的企業享受資金調撥自由,存款利率、品種不受限制,免征存款利息稅等優惠的政策。離岸金融能夠為保稅區發展帶來持續的推動力,因此,離岸金融業務應作為未來保稅區重點發展的金融服務的核心。
對于推動建立離岸金融中心,大連理工大學經濟系主任原毅軍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想法,他建議由大連市政府牽頭,會同大連保稅區管委會、市外管局、外匯辦、銀監局、中國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抽調專門人員,組建大連保稅港區離岸金融中心籌建小組,開展離岸金融中心的創建工作。同時,建議吸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專家及海外著名的金融公司為該項目的重要推手。
C保稅區將促進高端的服務領域的發展
大連新興產業規劃研究院院長劉立說,從宏觀上看,大連的“三個中心”和“一個聚集區”的建設都和大連保稅區有密切的關系。“三個中心”涵蓋的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其中前兩個中心就落在了保稅區,保稅區也就成為了核心功能區。另外保稅區正在爭取建設離岸金融中心,從大物流、大貿易、大金融來看,金融和物流將是緊密結合的,從貿易金融的角度來說,今后保稅區的金融功能也將非常強勢。
劉立說,從產業上看,保稅區的產業更多地體現了產業升級的態勢。以汽車城為例,從物流上來看,保稅區已經從單純物流和一般的港航服務進入到了更多包括貿易、展示、還有汽車4S店綜合的功能,物流功能進一步完善,有了更廣泛的輻射力;從生產功能講,保稅區的目標不僅僅是圍繞打造一個汽車制造基地,更多的也是在謀劃做一個汽車研發產業、汽車檢測產業、教育培訓以及高端汽車電子產品的制造、新能源汽車的建設,這些都體現了基本的理念,產業向高端發展、向低碳發展。
保稅區在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劉立認為應該抓住的就是物聯網,FID、傳感器的使用都和物流有著密切關系。而大連保稅區作為物流的集散地,特別是大宗物流、高附加值物流的集散地,FID和傳感器在這里都會有一個良好的應用平臺。未來,大連保稅區發展這樣一個戰略性新型產業,會大量應用無線技術、移動技術、傳感器技術。
劉立相信,隨著物聯網的應用,保稅區未來不光是一個單純的功能區,將進一步促進制造業、研發產業、包括生產服務業還有一些高端的服務領域的發展。
D力爭走入一條創新驅動、綠色增長的道路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標表示,保稅區經過18年的發展,已經進入到新的階段。標志一,發展思路更加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思維,比如提出由政策功能區向政策功能區和產業發展區乃至生態衛星新城轉變。第二,區域空間進一步拓展。第三,要素集聚能力顯著提升。聚集了很多高端的產業要素,比如石油交易、航運服務。第四,開放先導作用更加突出,2009年大連保稅區實際利用外資8.17億美元,占全市的13.6%;吸引內資108億,占全市的16.7%。能夠占全市如此高份額,凸現了保稅區功能作用的充分發揮。第五,產業高端化、國際化、低碳化特別明顯。
他認為,大連保稅區應該走一條增量發展的道路。應該在增量調整中優化經濟結構,在優化經濟結構中推進產業升級;在產業升級中實現科學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力爭走入一條創新驅動、綠色增長的道路。
王標表示,保稅區具有好的基礎和好的發展態勢。應該積極實現轉型發展,成為大連經濟與國際經濟融合發展的先行區域,促進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的核心載體,牽動東北地區走向世界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