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再駁“缺地論”稱實際缺口不大
2010-3-26 4:2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日,隸屬于國土資源部的中國土地市場網公布了各地的供地計劃匯總表。按照要求,各地要在4月5日前,將今年的供地計劃上報國土部。
國土部還表示,4月10日上述計劃將向社會公示,并報國務院。據了解,目前該表格已經下發到各地。
據悉,從南京、北京等城市已經公布的今年供地計劃看,各地均加大住宅用地供應,其中,北京今年的住宅用地供應量達到去年的兩倍多。
三類住房用地不低于70%
按照國土部的要求,各地今年的供地量要比前五年的年均供地量適當增加。同時,國土部還要求各地分別上報保障房用地、棚改用地和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的供應量和比例。國土部還在匯總表中明確,中小套型住房指套型建筑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下住房。
國土部3月10日發布的《關于加強房地產用地供應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要求,上述三類用地不得低于住房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70%,嚴格控制大套型住房建設用地,嚴禁向別墅供地。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上述供地計劃還必須包括300萬套保障性住房、280萬套棚戶區改造。
在22日召開的視頻會議上,國土部副部長贠小蘇也強調了這一點。贠小蘇還表示,各地在今年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計劃沒有編制公布前,不得出讓住房用地。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表示,在保障房建設的土地供應和規劃等方面,地方政府一直執行不力,國土部以此來進行約束。
國土部發布的上述表格還要求,各地最遲于4月5日前將供地計劃上報國土部,同時抄送派駐地國家土地督察局。地方國土部門與建設、規劃等部門協調后,還將此表報同級政府確認,并在當地公開。此外,該計劃將于4月10日向社會公示,并上報國務院。
國土部再駁“缺地論”
在確保保障房用地供應的前提下,商品房用地似乎面臨供應不足的態勢。
“土地供應不足是推高地價的主要因素。”陽光壹佰置業集團總裁易小迪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他還向記者透露,陽光壹佰投入到土地購置的費用已占銷售收入的50%。華遠地產總裁任志強近期也多次表達上述觀點。
對此,國土部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通過數據分析,不存在商品房用地供應不足的現象。來自國土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土地供應總量為31.9萬公頃,同比增加44.2%。其中,房地產用地供應10.3萬公頃,增加36.7%。但截至去年年底,全國閑置的房地產用地仍有約1萬公頃,占去年供應總量的約10%。
在去年底的一次新聞通氣會上,國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長廖永林明確表示,目前供應的土地足夠房地產企業開發的需要。
上述人士表示,正在進行的“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很快將取得階段性成果,屆時國土部將公布相關的土地供應和利用數據。
北京住宅用地供應同比翻番
據了解,目前已有部分城市制定并公布了2010年住房用地供應計劃。在國土部供地新規發布后,南京第一個回應。與去年近390公頃的成交面積相比,2010年的南京土地市場更加充裕,總量達到600公頃,其中居住類地塊達460公頃。
北京提出2010年住房用地供應不低于2500公頃,可建成房屋面積在3000萬平方米以上。這是去年供地的兩倍多。去年,北京供應住宅用地約為1072公頃。天津2010年計劃供應住宅用地2378公頃,同比增加40%。
福州市計劃拿出1036公頃土地,建設約2010萬平方米住房。無錫計劃2010年土地的供應總量在600公頃左右,除了一部分商業開發房之外,其余都是普通商品房用地。
同步播報
“百人調研”帶回一堆“抱怨”國土部:實際缺口不大 是用地太沖動
在土地利用指標上,地方政府與中央再次面臨博弈。
針對近日地方政府普遍抱怨的“缺地”現象,一位參與國土部“百人調研”的專家表示,盡管個別地方確實存在土地指標緊張的現象,但多數地方的實際用地缺口沒有那么大。
他還表示,調研發現,大部分地區存在粗放型用地的現象,對土地資源的浪費十分嚴重,這種問題亟須解決。
從3月5日開始,由國土資源部近百名司局級高官帶隊的30個調研組,在中國30個省區市展開“百名機關干部集中下基層調研活動”。期間,相當數量的省份對調研組表達了“缺地”訴求。
安徽省國土資源廳預計,今年全省建設用地需求在50萬畝左右。其中,新增建設用地需求約43萬畝,而每年國家給安徽省的用地指標加上國家直管計劃共約20多萬畝,缺口達20多萬畝。
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羅歐在向國土資源部廣東調研組介紹情況時也表示,目前,廣東土地需求依然旺盛,城鎮化推進以及房地產開發對土地需求進一步加大。
另外,河北、浙江、海南等地也向調研組明確反映了“缺地”的問題,并表示,城鎮化推進、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和國際旅游島規劃的啟動,帶來了旺盛的用地需求,并超出了用地指標的限制。
在本月22日的“百人調研”活動匯報會上,多數調研小組的報告中,均提到了“土地供需緊張”的問題。
上述參與調研的人士表示,不同地區的土地利用情況和需求量都不盡相同,但大部分地方的實際用地缺口并沒有這么大,一些地方甚至還沒用完去年的指標。各地在土地利用問題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沖動心態。
他還表示,國土部制定的用地規模綜合了中長期需求,如果地方政府今年獲得了較多指標,勢必會影響今后的批復量。他還向記者透露,根據往年的情況,多數地方索要的用地指標并不能全部獲得批復,一些地方的批復量甚至只有1/3。
據了解,地方政府與中央的“土地博弈”一直存在。盡管各級國土部門在查處閑置土地,但地方政府仍然希望獲得更多的用地指標。對于過于離譜的要求,一些業內人士甚至斥為“漫天要價”。
上述人士還表示,城鎮化推進帶來的用地需求,不會在短期內體現出來。同時,通過土地的集約化利用和對閑置土地的查處,同樣可以釋放大量建設用地,緩解土地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