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2010-3-25 1:5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王若懿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 “兩會”上,高鐵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為了充分展示我國在高鐵建設上取得的成績,鐵道部專門向“兩會”提交了有關我國高鐵建設的整體發展情況,為我們認識高鐵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高鐵,如今已成為我國一張閃亮的“名片”。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高鐵已經在中國制造業當中率先突圍,成為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且領先全球的領域。自京津城際鐵路運營以來,我國陸續又有數條高鐵通車運營。隨著高鐵建設數量的增加,我國鐵路成功邁入高鐵時代。這不僅是我國鐵路技術領先的反映,而且在我國經濟建設方面,高鐵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技術領先世界
我國高速鐵路發展規劃,是2004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確定的。《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0萬公里,主要繁忙干線實現客貨分線,建設客運專線1.2萬公里以上。2008年,國務院根據我國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需要,對《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進行了調整,確定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萬公里以上,建設客運專線1.6萬公里以上。
近來,鐵路系統按照“先進、成熟、經濟、適用、可靠”的技術方針,瞄準世界高速鐵路最先進技術,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創新成果,系統掌握了集設計施工、裝備制造、列車控制、系統集成、運營管理于一體的高速鐵路成套技術,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其中,主要體現六大特點:一是工程建造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二是高速列車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三是列車控制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四是客站建設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五是系統集成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六是運營維護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鐵路現代化建設取得的顯著成就,特別是高速鐵路的發展在國際上產生了重要影響,也為中國鐵路“走出去”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目前,我們已經與美國、俄羅斯、巴西、沙特、委內瑞拉等國家達成了合作建設高鐵的意愿,這些國家希望我國參與他們高鐵建設的合作,部分合作項目已取得重要進展;我們還與緬甸、波蘭、印度和中亞部分國家達成了合作發展鐵路的共識,參與這些國家鐵路建設合作,其中,有的合作項目正在加快推進。”談及我國高鐵“走出國門”的現狀,鐵道部相關人士言語中透中興奮和自豪。該人士表示,目前,我國企業在境外承攬的鐵路項目涉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同金額有260多億美元;鐵路裝備已出口亞洲、非洲、澳洲和美洲等30多個國家。這對于實現“中國制造”由低端向高端發展、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帶動沿線經濟
鐵路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和大眾化的交通工具,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和推動作用,高速鐵路的作用尤為明顯。
實踐證明,高鐵的運行,有利于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帶動沿線經濟發展。縱觀人類發展史,交通運輸是工業化和城鎮化不可或缺的保證。建設一條鐵路,就能夠形成一條工業走廊和城市帶。目前,我國正處在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的關鍵階段,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我國工業化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城鎮化水平將由2008年的45.7%提高到60%。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流動的數量和頻率將大幅度提升。高速鐵路具有全天候運輸、方便快捷和運能強大的特點,最適應現代社會城鎮人口的出行。在我國發展以高速鐵路為重點的快速客運網,對于保證城鎮人口的大量流動,對于實現中心城市與衛星城鎮的合理布局,對于發揮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對于強化相鄰城市的“同城”效應,都具有重要作用。
這在去年底開通的武廣高速鐵路上表現得尤其明顯。記者了解到,縱貫鄂湘粵三省,3小時由武漢到達廣州,給沿線人民群眾提供了最快捷的交通方式。目前,武廣高鐵每天運送旅客最高時達到8萬多人,不僅促進了武漢、長沙、廣州3個省會城市經濟、文化的融合,而且韶關、郴州、衡陽、株洲、岳陽、咸寧等沿線地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流動速度在加快。舉世矚目的京滬高速鐵路,跨越7個省市,貫穿我國最大的城市帶,這條高鐵開通后,北京到上海只需4個小時,北京、天津、上海等中心城市對其他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將大幅提升,每個中心城市與周邊城鎮之間將融為一體,將極大地推助沿線的工業化和城鎮化。
此外,高鐵的運行,也有利于推動區域和城鄉協調發展。高速鐵路連接區域、覆蓋城鄉,對縮小區域和城鄉之間差距,具有積極作用。
鐵道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從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來看,加快發展高速鐵路,在各區域之間構建起最快捷的鐵路通道,將大大縮短各區域間的時空距離,我國東西之間、南北之間將不再遙遠,可以實現區域間勞動力尤其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動,帶動相關產業由經濟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把欠發達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區域間優勢互補、協調發展;而從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來看,建設高速鐵路,不僅可以直接增加沿線農民就業,有效拉動當地消費,增加農民收入。更重要的是,高速鐵路能夠使城鄉的聯系更加緊密,為人才、技術、資金流向農村和農業創造有利的交通條件,有力地促進農村又好又快發展。
促進產業升級
高速鐵路還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高速鐵路是高新技術的集成,產業鏈長,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高速鐵路大量采用冶金、機械、建筑、橡膠、電力、信息、計算機、精密儀器等高新技術產品,對這些產業的發展有強勁的帶動作用。例如,新一代高速列車零部件數量達到10萬多個,獨立成子系統的有260余個。生產這些零部件涉及的核心層企業近100家,緊密層企業達500余家,覆蓋20多個省市,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高新技術研發制造產業鏈。近年來,地方黨委政府對高速鐵路有關的技術、設備的研發和制造極為重視,以高速列車設計制造廠家為龍頭,建設配套產業基地。2010年,全國鐵路計劃投資1000億元采購高速列車等機車車輛裝備,據測算,這1000億元的投資,可以對相關產業產生1萬億元的拉動效應。
高鐵運行以來,我國部分線路實現了客貨分離,不僅提高了鐵路運行效率,而且帶動了國民經濟的發展。記者了解到,長期以來,我國鐵路網的規模嚴重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尤其是繁忙干線的運輸能力極度緊張,不僅客運能力十分短缺,而且貨物運輸受到極大制約,有些線路在春運、暑運、“五一”、“十一”黃金周客運高峰期,停開所有貨物列車。直到高鐵出現后,這種情況才有所緩解。“發展高速鐵路,不僅給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安全、快捷、舒適的交通方式,適應廣大人民群眾出行的需要,而且可以實現我國鐵路繁忙干線的客貨分線運輸,把既有線的能力騰出來,發展貨物的重載運輸,極大地釋放既有線貨運能力,能夠為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充足的運力保障。”談及高鐵帶來的積極變化,鐵道部相關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