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報紙發(fā)出去
2010-3-25 1:36:00 來源:現(xiàn)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guān)注度:摘要:... ...
在一個小鎮(zhèn)上,每天都有兩個報童在賣同一種報紙。不用說,兩個人都明白,他們是競爭對手,小鎮(zhèn)就這么大,讀報的居民就這么多,如果一個報童賣得多,那么自然另一個就會賣得少。
因此,第一個報童很勤奮,每天沿街叫賣,嗓門也很響亮,可每天賣的報紙并不很多,而且還有越來越少的趨勢。
而第二個報童卻不同,除了沿街叫賣外,他還每天第一時間去一些固定的公共場合,如鎮(zhèn)上的餐廳、酒吧,去后就給大家分發(fā)報紙,過一會兒再來收錢。地方越跑越熟,賣出去的報紙也越來越多,當然也會有些損耗,但很小。漸漸地,小鎮(zhèn)上的居民基本都成了他的固定客戶,都買他的報。
不用說,第一個報童當然不得不另謀生路。
許多人不理解為什么,其實,第二個報童的做法大有深意:第一,在一個固定地區(qū),對同一種報紙,讀者和客戶是有限的。買了自己的,就不會買對方的,自己先把報紙發(fā)出去,這些拿到報紙的人肯定不會再去買對方的報紙,等于自己先占領(lǐng)了市場,自己發(fā)得越多,對方的市場就越小。這對競爭對手的利潤和信心都構(gòu)成沉重的打擊。第二,報紙這東西不像別的消費品購買時需要復雜的決策過程,隨機購買性強,一般不會因質(zhì)量問題而退貨。而且錢數(shù)不多,大家也不會不給錢,今天沒零錢,明天也會一塊兒給,讀報的基本都是文化人,通情達理,不會因為一份報紙的小錢去為難小孩子。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報,退報不給錢,也沒什么關(guān)系,一則總會積壓些報紙,二則他已經(jīng)看了報,肯定不會再買相同的報紙,他還是自己的潛在客戶。
后來,這個聰明的報童成了當?shù)囟嗉覉蠹堅谶@個區(qū)域的負責人,賣報、送報、訂報……他每個月可以輕松地賺到175美元,這個數(shù)字比一個普通職員的工資還要多,并且,他把賺來的每一分錢都用來投資,投資了他最喜歡的股票。那一年,他只有11歲。
幾十年過去了,全世界人都知道了這個報童的名字:沃倫·巴菲特!(孫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