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供應鏈管理

SCM時代我國物流標準化建設

2010-3-23 14:3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供應鏈管理環境下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新特點
經濟全球化,本土生產、全球采購、全球銷售的經濟格局逐步形成。21世紀的市場競爭將是供應鏈間的競爭,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意識到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的重要性,謀求企業發展,應“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核心企、止為盟主,以提高競爭力、市場占有率、客戶滿意度和獲取最大利潤為目標,以協同商務、協同競爭和雙贏原則為基本的運作模式”,與客戶、銷售商、供應諾氛制造商等結成伙伴,形成戰略聯盟。物流管理是世界級SCM的重要內容,關注物流對供應鏈上價值的影響具有戰略意義。
1.現代物流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建立物流標準化體系,加強物流的技術開發利用,推進物流信息化。在政府引導下,在幾大經濟區內規劃和建設了不同類型物流園區,深圳、上海等省市將現代物流業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物流活動范圍發展到跨地域、跨國界的全球生產、采購、消費,物流企業(LogiStics Enterprise)向集約化與協同化方向發展。
2.服務標準化促進現代物流服務優質化
伴隨消費多樣化、流通高效化,物流成本不再是客戶選擇服務的唯一標準,人們更多地關注服務質量,對綜合物流服務(Integrated Logistics Service)的要求越來越高。物流服務標準化(Logistics Service Standardization)促使現代物流服務向優質化方向發展,實現JIT,把好的產品在規定的時間、地點以適當的數量、價格送達客戶。
3.現代物流服務將更多地依靠現代物流技術與裝備
發達國家的物流業已形成以系統技術為核心,以信息、運輸、配送、裝卸搬運、倉儲、庫存控制、包裝等技術為支撐的現代物流裝備技術格局。我國要在全球采購與供應鏈中扮演盟主角色,必須建立完善的物流標準化平臺,集成現代物流技術與裝備。
4.電子物流的興起。成為現代物流發展的趨勢之一
電子商務的發展促使電子物流興起。企業通過互聯網加強企業內部、企業與供應商、消費者、政府部門的溝通,迅速、準確地了解需求信息,實現基于顧客訂貨的生產模式和專業性服務,在線規劃運輸路線、追蹤在途貨物、進行物流調度和貨運檢查。
二、我國物流標準化管理現狀
1.物流標準缺乏統一規范,來源多而重復
我國物流標準化工作滯后于物流業的發展。不同行業、不同運輸方式中,均有各自的標準,運輸裝備和集裝箱標準不統一,影響海鐵聯運,倉庫、站臺、貨架、儲罐的標準不一致,阻礙運輸、儲存等機械化、自動化水平的提高;物流作業的規范化程度低,非標的物流裝備設施、信息交流相當普遍;各分系統標準往往由不同行業、組織制定,難以形成系統化管理。
2.我國物流標準化體系已具雛形
(1)健全的物流標準化機構為物流標準化建設提供組織保障
標準化是經過優選之后的共同規則,標準化組織能完成物流系統及內部設施、裝備、專用工具等分系統技術標準,以及運輸、包裝、裝卸、倉儲等分領域工作標準的制定。世界上有近300個國際和區域性組織,為推進標準化,多數國家均成立了標準化組織,其中較有影響的物流標準化機構,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美國國家標準協會(ANSI)、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和日本物流管理協會。2005年,我國設立了物流標準化技術委會員、物流信息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企業綜合評估委員會。
(2)物流技術國家標準發布為物流企業界定、分系統標準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2006年出臺的《物流術語》(Logistics Terms GB/T 18354-2006),確定了已基本成熟的145條物流術語及定義;2005年頒布的《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GB/T 19680-2005),明確了物流企業的定義、分類原則與方法、企業類型及綜合能力的評估指標,可作為對物流企業進行規范與管理的依據。物流技術國標的發布為制定分系統標準提供了科學依據,如GB/T 2934-2007《聯運通用平托盤主要尺寸及公差》標準規定:平托盤外部尺寸優選800min×1200mm和1000mm×1200mm、可選800min×1000mm,高度為100mm或70mm。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