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造船業低迷將抑制用鋼需求

2010-3-20 15:14: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李協商
“時至今日,造船產能過剩已愈演愈烈,再加上金融危機抑制了需求增長,造船產能問題已成為阻礙我國船舶工業良性、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江南造船(集團)公司總工程師胡可一表示。
    在溫家寶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產能過剩問題被三次重點提及,報告指出,當前產能過剩矛盾突出,2010年,要加強宏觀調控,對產能過剩行業從信貸上進行控制。
    有專家分析,目前,國內產能過剩問題最緊迫的是船舶行業,但現在船舶工業還不是最困難的時期,“今后一到兩年內將更加困難”。而這些都將影響到造船業對鋼材的需求。
產能過剩
    溫家寶總理在報告中指出:“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不足、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結構調整難度加大。”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辦公廳編審盧世琛對此解讀,“在所有行業中,產能過剩問題最緊迫的是船舶行業。”船舶行業去年的產能為6000 萬噸,預計今年能達到7000萬噸。但由于訂單明顯減少,2011年,船舶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會更加明顯。“據估計,明年船舶行業有近三分之一的產能過剩,將迎來行業發展的‘冬天’。”
    事實上,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船舶行業一片蕭條,但在2009年,一些船舶企業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業績。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秘書長王錦連認為,這主要還是歸功于金融危機前期在2007、2008年所接的大量訂單,由于造船周期性較長,金融危機對造船業的影響將順延到今后幾年。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09年全國船舶工業經濟運行分析》顯示,2009年,全國造船完工量424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了47%;手持船舶訂單1881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了8%。但是,2009年當年新承接的船舶訂單僅有2600萬載重噸,同比下滑達55%,國內約有65%的船舶企業未接到新船訂單。
    王錦連表示:“鑒于國際造船市場仍將繼續低迷,目前船舶工業還不是最困難的時期,2012年后將更加困難。”
    同時,有業內人士分析,我國船舶工業面臨的產能過剩應該屬于結構性產能過剩,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生產能力不足,我國現有造船能力已超過6000多萬載重噸,但大部分為常規的散貨船、油船生產能力,而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生產能力不足,所占的世界市場份額不到10%。目前,我國船舶工業手持訂單中,散貨船所占比例高達65%,國際散貨船市場的巨大波動將給我國整個船舶業帶來較大風險。
    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信息部副主任譚乃芬提醒,國際已經出臺和即將出臺的一系列強制性的、有期限的船舶工業新標準、新規范,包括對環保和安全的要求,對于我國船舶工業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政策調控
    對于這部分產能過剩嚴重、高能耗的資本密集的重工業,國務院曾多次開會強調,要予以重點關注,并提出不少具體政策措施對其進行控制,明確指出要“壓”。
    在兩會前剛剛閉幕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期間,國家發改委在所提交的報告中已經明確表示,要防止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重復建設等問題。
    針對造船行業的產能過剩,胡可一建議,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在調控手段上要步調一致,停止審批一切造船、海洋工程和重型機械、鋼結構項目。對現有造船產能進行合理評估,特別是名義產能、潛在產能和土地資源的占用等等,包括采用修正總噸代替載重噸計算造船產能;同步采取措施控制修船業、船舶配套業的產能過剩。
    報告指出,大力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和兼并重組,支持優勢企業并購落后企業和困難企業,鼓勵強強聯合和上下游一體化經營,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資源配置效率。“淘汰一批船型老舊、造船工藝落后、能耗污染大、落后的造船產能。”胡可一表示,“盡快出臺相關措施鼓勵兼并重組,同時,將一部分中小型船廠的造船產能有計劃地轉為區域性的專業船體分段制作的分包廠商。”
    此外,溫家寶總理在報告中明確提出,“嚴格控制對‘兩高’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
調整結構
    造船業的低迷必將會抑制用鋼需求,尤其是在今后一兩年內。但是,目前從鞍鋼傳來的消息顯示,“公司目前訂單比較滿,本部3條熱軋生產線基本滿產,下游訂單比較多的產品主要是汽車、家電、造船、電工硅鋼。”
    此外,全國人大代表、武鋼集團總經理鄧崎琳提出警告,今年國際鐵礦石價格或大幅上漲,如果針對汽車生產商、造船商和家電生產企業等下游客戶提高鋼材產品價格,可能導致嚴重的社會后果。
    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幾年,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正成為造船業新的利潤增長點,眾多船舶企業開始向海洋工程產品轉型,與之相配套的海洋工程用鋼的研發與生產成為眾多船用鋼材生產及流通企業關注的焦點。
    胡可一也提出,以造船產業結構調整為出發點,調整政策,鼓勵造船企業技術創新、開發高技術復雜船型和參與海洋工程項目的建造,引導造船企業利用現有造船設施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以期形成合理的造船產業結構。
    與造船相比,海洋工程用鋼雖然需求總量不大,但是海洋產品撤單情況比較少,市場需求穩定,利潤相對較高。因此,對當前低迷市場環境下的中國鋼企來說,將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作為新的目標市場,大力推進海洋工程用鋼的研發與生產,會相應提高企業競爭力,在滿足企業當下發展需求的同時,為今后市場復蘇增添新的經濟增長點。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