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信息化資訊

企業弱小癥困擾物流業 信息化建設是突圍良方

2010-3-2 17: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去年是南京物流業發展數十年來最困難的一年。規模偏小而導致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從業者素質良莠不齊,是南京不少物流企業面臨的發展“瓶頸”。
  如何“突圍”?這個問題成為新年之初不少物流企業老板思考的首要問題。
  上規模物流企業不到百家
  一張辦公桌、一部電話、幾個工作人員,掛上一個有“物流”字樣的牌子,對外便號稱是“物流公司”。在城東的不少物流聚集地內,這樣的小公司隨處可見。記者甚至還見到了一家把“廠房”搭建在橋墩下的物流公司,貨物幾乎全是露天放置。
  “其實這些公司都應該定義為貨運配載部,因為它們的規模達不到物流公司的標準,抗風雨的能力也很弱。”南京金鵬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注冊一家物流公司,需要50萬—100萬元啟動資金,300萬元的備用資金,5輛符合一定噸位的運輸車。而事實上,目前南京這種規模的物流公司僅占10%左右。
  南京市物流行業協會的一份調查顯示,南京物流企業普遍規模偏小,企業從業人員在10—50人之間的,占到了近六成。
  南京市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承祥介紹說,目前南京和物流相關的企業和機構有將近2萬家,光城東一家大型物流基地內就聚集了上千家“物流公司”。但整個行業里,個體性質的運輸、配送、快遞公司比比皆是,真正具備一定規模、比較專業的物流公司,其實不到百家。
  小型物流企業利潤低于5%
  “‘弱、小、散、亂’,這是南京物流行業的一個突出問題。”張承祥說,除了規模偏小外,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程度普遍較低,人員流動大,技術裝備和管理手段比較落后等問題,都成為限制其發展的瓶頸。
  在堯化門附近的一家小型物流企業,記者看到,這里的員工一共只有4人,其實就是一個家庭作坊。老板除了開車,還兼搬運卸貨。老板娘則在做飯的同時管起了收單發單,可她卻不會使用電腦,貨運單一律手寫,散亂地堆放在桌上。客戶打電話來查不到貨,提貨時又得翻找上半天的情況時有發生。
  “我們主要靠幫一些大公司分包業務,可運送一車貨物到了目的地后,往往就找不到下一個客戶,只能空車而返,成本相當高,基本上掙不到什么錢。”這家企業的老板訴苦。
  張承祥告訴記者,物流企業的利潤率近幾年來不斷下降:2002年,物流業的毛利率在30%左右,到了2007年已經跌到10%以下。如今,大多數小型物流企業的利潤只有3%—5%。
  “究其原因,是這些物流企業只能從事簡單的運輸和倉儲服務,無力開展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務、庫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務。”張承祥說。
  信息化建設是“突圍”良方
  “物流信息化的建設很重要。對外企業需要了解物流市場需求信息、物流業務運作資源信息等;對內則需要實現訂單處理、庫存管理、貨物跟蹤等的信息化。”張承祥說,南京物流企業亟需用信息化來“武裝”自己,借此整合優化資源,減少成本。
  南京映格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幫物流企業搭建電子商務信息化平臺的公司。負責人之一的楊林告訴記者,他們的信息平臺能夠自動完成對貨物運輸過程的監控,將客戶需求信息和車輛信息進行匹配,并對路徑進行最優選擇,盡可能減少車輛空載率。目前,該信息化平臺已在南京一些物流企業推廣開來。
  “引進信息化平臺以后,企業的運輸速度明顯加快,差錯率減少,以前一天接8000件貨物,現在能達到15000件。”天鵝快運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過,物流信息化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楊林算了一筆賬:以一個在全國各地有80個營業網點的中型快遞企業為例,每個網點至少要配備一臺電腦、一臺掃描儀,每輛車還要配備一個GPS定位系統,再加上局域網的建設,條形碼的購買等等,初期至少要投入200多萬元。對于大多數物流公司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望而卻步”的數字。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