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談判牽動人心 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達60%
2010-3-2 16:1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鐵礦石談判的戲劇性沖突牽動人心,也再一次暴露了我們在對外貿易中,大宗商品談判的捉襟見肘。實際上,不只是鐵礦石,諸如原油、糧油、煤炭等各種資源性物資的對外依存度也高高在上。工信部部長李毅中近日表示,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達60%。對外依存度是各國廣泛采用的一個衡量一國經濟對國外依賴程度的指標,是用一國進出口總額除以該國的GDP。 鐵礦石:節節攀高至62%
中國與三大礦商為首的鐵礦石賣家正在面對面激烈博弈。在這場你來我往的年度大戲中,中國作為鐵礦石全球第一大買家的地位已經固若金湯。中鋼協的數據表明,2009年我國進口鐵礦石6.2億多噸,比2008年增加了1.8億噸,成了全球礦業巨頭名副其實的“取款機”。
雖然“瘋狂的鐵礦石”已令鋼廠不堪重負,但我國鐵礦石的對外依存度仍在節節攀高。不久前,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已經從2002年的44%提高到69%。
還有另外一種算法。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最近澄清,中國的鐵礦石需求中只有62%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而非之前所說的69%。羅冰生解釋道,2009年進口增幅達到41.5%。但是,2009年有8500萬噸屬于超需求進口,所以計算依存度應該把這部分扣除掉。
伴隨著進口量的節節攀高,礦價也隨之水漲船高,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才暫時回落,三大礦業巨頭把持著七成以上的資源,依靠壟斷地位欺壓中國。據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吳溪淳透露,現在三大礦山公司供應中國的鐵礦石只有一半按長協價供應,其余均為較高的現貨價,但在日、韓卻只有長協價格。
原油:超50%警戒線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目前已經達到了51.3%,首次超過輿論所稱的50%的警戒線,而在1993年我國首度成為石油凈進口國時,這一數字為6%,我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在16年間翻了數倍。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我國原油進口也是一路飛漲,高位徘徊,平均每月在1600萬噸以上,國際油價的波動直接影響著國內市場。
受此影響,此前《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預測的“2020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將達60%”,被去年年中的《能源藍皮書》修改為:“在2019年我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4.5%。”
而除了石油,我國煤炭進出口的形勢也在發生巨變,2009年首次由煤炭出口大國一躍成為煤炭的凈進口國。
大豆:四大糧商全盤控制
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我國大豆的對外依存度高達70%,大豆已成為需要“看人臉色”的農產品,而農業部相關負責人還不無憂慮地指出,經濟貿易全球化對農業和糧食發展的沖擊越來越大。目前除稻谷外,國際糧棉油產品價格都低于國內,除了已被蠶食的大豆,油菜籽和食用植物油的進口量也持續增加。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大豆的市場已完全受“ABCD”四大糧商控制。據了解,2004年的大豆危機導致國內壓榨企業陷入倒閉風潮,而四家國際糧商趁機低價收購、參股中國大豆壓榨企業。這四家企業——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的首字母分別為“A、B、C、D”,被簡稱為“ABCD”。
“我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有64家已被國際四大糧商參股控股,占總股本的66%。”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研究所副所長鄭風田教授介紹說,這四大糧商從原料生產、貿易到加工直至零售,幾乎是“全產業鏈”的控制,牢牢把握著定價權,這也是一直以來令業界最為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