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業“嗅出”商機
2010-3-17 22:5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記者近日采訪貴陽幾家物流企業得知,現在貴陽物流企業已經注意到客車站搬遷的事情,紛紛在商討判斷其中可能引發的商機。正面觀點認為“對物流企業而言,本身是‘逐物而居’,哪里有貨源就往哪里跑”,反面觀點認為“畢竟金陽新區新的批發市場形成還需要一段時間,只有形成市場,有較大物流需求凸顯,才能吸引物流企業前往設立物流網點的”。
據了解,貴陽客運總站是貴陽中心城區唯一比較正規的大型客運站,1954年投入使用,現占地面積24133平方米,有發車位56個,經營客運班線174條(其中跨省班線57條),經營管理營運客車773輛,日發營運客車560班次,日均發送旅客9300人次。
在專業物流企業出現之前,從事批發業的零擔貨物運輸主要以客車托運為主。直到今天為止,仍有部分服裝、文化用品等零星配送是以客車為手段的。原來的市西路服裝批發市場、花香村文化體育用品市場、羅漢營五金批發市場、棗山路機電市場等都是圍繞客車站布局的,目的就是便于物流和人流。這些市場逐漸發展成熟,形成了今天知名的市西商圈。
因為有這樣一些市場在此,近年吸引了很多物流企業在此來設立收貨點,在羅漢營路、頭橋、海馬沖一帶有很多物流企業沿街經營。也因此,這一段現在成為貴陽市非常擁堵的一段,大型客車、物流企業的貨車,加之這本身屬于貴陽市區西部出口,車流量很大。據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俞洋介紹說,其中,客車站每天大約給該區域帶來1.5萬人流量和1000余輛客車流量。“客車站搬離,不但可以減少當地的人流量、車流量,還能減少中心城區主干道的無效行車率,緩解黃金路、威清路、棗山路、延安路、北京路、瑞金路等路段的交通壓力降低,讓一環線暢通起來。”
貴州經典名特優產品經營有限公司財務及供應鏈管理吳總監,從事物流行業已經十幾年,他認為,客車站搬遷之后,原周圍商圈所擁有的人流和物流優勢不復存在。因此將促進這些批發市場逐步外移,圍繞新客車站,將建立起新的各種批發中心,促進金陽新區商貿快速發展。對物流企業而言,本身是“逐物而居”,哪里有貨源就往哪里跑。
他說:“目前在頭橋一帶設點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貨源在這里。而頭橋一帶貨車白天不能進入,加之沒有適合物流企業經營需要的倉庫、零擔站臺等,都是沿街占道經營,運作效率和貨物安全都沒有保障。對物流企業而言,更高興到金陽新區附近的批發市場附近設點,最起碼那邊沒有這么擁堵”。
而據貴陽市交通局機關黨委書記孫林向媒體介紹,貴陽市作為全國45個公路主樞紐城市之一,《貴陽公路主樞紐總體布局規劃》于1996年提交送審,1998年就已獲交通部與省政府批復批準。其中,貴陽主樞紐總體布局規劃范圍共有15個主樞紐子項目,有組織管理中心、8個客運站、6個貨運站。
他說,貴陽是具有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然而目前只有一個長途客運站,只能容納500輛客運班車,進出貴陽的長途客車日均已達2000多輛,達到飽和狀態。貨運站更是缺乏,至今還沒有一個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的公用型貨運站。對貨運站、倉儲等基礎設施仍缺乏統一的布局規劃,遠不能適應交通運輸發展需求。
市交通運輸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今年內我市轄區內的長途客運車站將全部搬遷至一環以外;擬在2020年前在中心城區以外建成7個客運車站,形成貴陽公路運輸樞紐客運系統。
關注到這個變化的物流企業認為,是時候開始搶占新的“旱碼頭”了。本報特約經濟專家曾海鷹也認為,市西商圈早期本來是依靠客車站而形成的,客車站搬到金陽后,在將軍山再形成一個“市西路”也不是沒有可能。商機如同一列不停奔馳的列車,而每一個打算搭乘這列火車的人,要想順利地攀上它,就要提前活動筋骨,還要在列車到來之前先行起跑,以確保列車從身邊飛馳時能順勢攀緣而上。
另一方觀點認為,目前還沒有必要專門針對此事作出行動。畢竟金陽新區新的批發市場形成還需要一段時間,只有形成市場,有較大物流需求凸顯,才能吸引物流企業前往設立物流網點的。他們建議,貴陽下一步進行城市規劃時,在各類批發市場附近,要考慮人流和物流相配套的設施。批發市場一般不要設在鬧市區,在批發市場周邊,根據批發市場物流量規模,配套相應的物流站場設施,讓物流企業進場經營而不是沿街占道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