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黨中央:建好農村公路促進新農村發展
2010-3-15 17: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農工黨中央日前向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提交了《建好農村公路,促進新農村發展》的書面發言。
農工黨中央認為,農村公路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基礎性建設,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速度,關系到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農民早日脫貧致富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進程。農工黨中央一直高度關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農村公路建設發展態勢良好,不僅是一項民生工程,同時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取得了民心,農民得到了實惠。同時發現,農村公路建設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
農工黨中央了解到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有:
1、農村公路建設政府專項經費投入不足
現行的農村公路建設政府經費投入標準是2004年制定的,“村村通”路為每公里國家和省補助12.5萬元。大部分市、縣、鄉對每公里補助累計不足8萬元,加起來僅20萬元,而一般路面造價為每公里25萬元,資金缺口很大。若考慮建涵架橋,設立防危護欄,資金缺口就更大。“村村通”的路基工程一般由村負擔,遠遠超出他們的承受能力。
2、農村公路路政管理薄弱與法律缺位
“村道”的概念在《公路法》中沒有提及,原來村道都是一些砂石路或土路,不存在車輛超限運輸問題,但隨著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實施,建設了一大批油路和水泥路,由于造價低、標準低,村道對超限的承受力很低,村道的養護問題越顯重要。責任主體不明確,到底該由誰管、如何管等問題,急待法律法規明確,否則路政執法工作非常被動,不利于農村公路的長遠發展。
3、農村公路重建輕養現象依然普遍
過去農村公路養護欠賬較多,養護資金普遍不足。在新一輪大規模建設中,經費不足、人力和技術的不足、責任意識不足的矛盾仍然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建設量越大,今后養護量也就越大,加強農村公路養護已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農村公路的重要工作,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各級分級管理的職責沒有有效承擔起來,重建輕養現象普遍存在;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程度低;局部地區超限超載運輸車輛為躲避治超檢查和計重收費繞道行駛,使農村公路不堪重壓,損壞嚴重。
4、區域發展不平衡
由于各地政府重視程度、經濟發展水平、道路基礎狀況、自然條件和人口多少等因素的差別,導致“村村通”工程建設發展不平衡。“村村通”公路建設計劃是公平下派,但條件好、積極性高的村“吃不飽”;條件差、積極性不高的村“吃不了”,建設速度、質量標準和完成情況差別很大。
5、市、縣、鄉農村公路管理機構人員經費得不到保障,管理不到位
市、縣、鄉各級農村公路管理機構人員經費來源發生改變,辦公經費和人員工資得不到保障。原來各級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的辦公經費和人員工資來源于養路費的切塊資金,現在取消養路費,實行財政轉移支付,但沒有新的文件規定經費出處,造成相關經費沒有著落。另外省管縣的逐步實施,也使得市一級財政對農村公路管理的經費供給無著落。在鄉鎮各項管理工作中,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任務量巨大,但基層管理力量薄弱,缺少專職、專業的管理人員,養護和路政管理工作難以正常開展。
6、鄉村公路安全隱患大
由于鄉村公路級別標準低,邊危護欄、彎道保護設施不全,超載限速監督不力等因素,造成鄉村公路的運行安全存在很大隱患。在對某市的調查了解到,2008年全市鄉村公路事故死亡200多人,而過去每年是20多人。
農工黨中央建議:
1、強化政府主導,加大資金投入
建議政府應進一步明確,把農村公路建設列入各級地方政府年度考核責任目標,明確各級政府職責、權限和義務,分工協調,發揮對農村公路建設的主導作用。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基礎性、公益性事業,國家要加大對農村公路的投入,省、市、縣也要逐年加大投入。要求地方財政預算支出上也要合理確立切塊比例。對于省民生工程中用于農村公路的資金,要以文件形式或在相應計劃中予以明確,以便交通部門進行統籌安排使用。市縣級政府也要在地方財政預算支出上明確農村公路建設的合理切塊比例,給地方農村公路建設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
2、修訂和完善與公路法相關的農村公路法律法規
由于國家現行公路法律法規沒有明確將村級公路列入管理范圍,村級公路成為管理與養護的盲區,農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環節和制度障礙,建議各省按照實際情況修訂、完善相關的公路法律法規,將村級公路納入地方管理范疇,并進一步明確農村公路的路產路權,為加強路政管理提供依據,使交通行政執法有法可依。
3、積極探索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加快培育公路養護工程市場
按照國辦49號文件精神,可以考慮探索走養護市場化道路,將原有的小道班進行合并、重組,擴大規模,組建中心道班,配備一定數量的機械設備,并在每年的養護工程計劃中安排專項經費,逐步將其培育成“規模適度、技術先進”、具有一定競爭實力的公路養護公司。
4、認真總結,統籌兼顧,制定措施,保障農村公路又好又快發展。
距離“十一五”末還有一年時間,不僅要重視農村公路的建設速度,重點更應該放在對總體工程質量的全面檢查、認真總結、分類指導上。既要重視鄉村公路的建設,也要重視養護,防止繼續出現路面損害嚴重的現象,以鞏固成果,發揮效益。為解決群眾日益高漲的修路熱情和建設里程不足的矛盾,必須科學規劃,統籌考慮。首先,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合理制定建設目標,既要與各級財政能力相適應,也要與農民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其次,要研究確立符合省情、滿足廣大農民客觀需要,并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匹配的工程技術標準;第三,要進一步在各級財政資金中加大對農村公路的建設補助力度并建議省政府將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政府落實民生工程的一項重要和長期的舉措,列入今后特別是“十二五”期間各級地方政府年度考核責任目標,明確各級政府職責、權限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