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正在成為世界五金市場 一站式發展成主流
2010-3-10 17: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長三角在經濟上指以上海為龍頭的江蘇、浙江經濟帶。這里是中國目前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上海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帶動著“長三角”地區和整個長江流域的發展。2010年世博會花落上海,從各方面給上海帶來了良機,上海正努力成為“世界城市”。上海強大的輻射力及其周邊“近水樓臺”城市的飛速發展,已經使蘇、浙兩省的所有城市都意識到了區域合作的重要性,其它城市無不同樣在努力尋找自身的城市定位,在資金、信息、人才、商品的流動中找到城市崛起的機遇。接軌上海,實現共贏,推進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已成為長三角區域內各地政府的共識。“長三角”周邊城市不約而同地把與上海的聯動看作是重要的戰略,以路橋交通網絡的規劃和建設為契機,長三角正在打造一個“3小時經濟圈”。 長三角”一體化是入世后中國經濟全球化的一個縮影,大量外企的存在,使得“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國際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整個“長三角”正在成為“世界工廠”,“中國制造”的產品源源不斷地從這里走向世界。以華東五金城為依托,借助華東地區最大的五金貿易集散地的招牌和年銷量100億元的市場規模,吸引全國各地的五金產品制造企業落戶該園,形成前店后廠、產銷一條龍的聯動發展態勢,促使五金市場一站式發展成主流。
長三角人才資金平臺集聚
引進高層次人才,資金和平臺缺一不可。長三角各地紛紛以此為著力點。據羅百輝了解,江蘇省政府每年舉行一次“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評選,自主創業、企業引進類以及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創新項目引進人才每人將可獲得100萬元資助,而領軍人才除100萬元個人資助外,所承擔的項目還平均獲得1000萬元左右的省科技經費支持。
在浙江,各級政府普遍設立了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用于人才引進、激勵、補貼等工作。如湖州的南太湖精英計劃,引進帶項目、帶技術、帶資金、帶國外工作經歷的高層次人才,給予50萬—300萬元創業資助。杭州市規定,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創業,啟動項目資助額最高可達20萬元,重點項目的啟動資金甚至可達100萬元。
為人才搭建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是吸引人才的基礎。目前,長三角各地分別圍繞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全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留學生創業園等各級各類創業創新載體建設,努力為已引進的人才搭建能夠真正發揮作用的平臺。如寧波大力投入建設留學生創業園,目前全市已有留學生創業園6家,這些成熟的創業園目前已孵化出企業266家,總投資近5億元。南通市加大對科技企業孵化器、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市區各區、企業投資建設的市級以上孵化器,由市級財政補貼100萬—200萬元;對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分別按200萬元、50萬元、20萬元的標準給予匹配資助。
長三角五金市場一站式發展成主流
“小產品創造大市場”。如浙江溫州市區的打火機占世界總產量的70%,嵊州的領帶產量占國內市場的80%、占全球市場的30%,而蒼南鋁制徽章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45%,海寧的許村、許巷的裝飾布占全國市場份額的35%以上,永康的衡器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二,諸暨山下湖鎮的淡水珍珠占全國總產量近九成等等。
隨著全球資本的流動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國際五金市場可謂供需旺盛,中國五金制造業已經成為世界產量第一大國,目前年產值達到2500億元人民幣。在國內,長三角地區是中國五金制造和需求的最重要區域之一。近幾年,長三角的經濟發展成就有目共睹,尤其隨著內部生產要素的北遷,該地區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快速提升,形成了對五金產品的龐大需求,加之房地產投資的快速增長,必然拉動江蘇對建筑五金、裝飾五金、工具五金以及日用五金等五金產品需求的大量增長,五金需求并將持續走旺。
雄厚的產業基礎是市場興旺的基石,眾多的五金產品也需要有集中的展示窗口,讓國內外采購商擁有快速高效采購平臺,這也是中國五金貿易國際化的需要。
一直以來,長三角地區現有的五金產品中很大一部分通過其他地區大型市場進行交易的,主要原因在于本地缺少上規模、上檔次和高效率的五金交易平臺,難以形成成本優勢和價格優勢,導致一方面長三角地區大量五金產品外流到其他專業市場交易,另一方面長三角各地所需的大量五金產品又得從外省流入,如此造成了交通及其他相關資源的浪費。因此,長三角地區急需大型的五金專業市場,龐大的市場需求也在呼喚專業五金市場的出現。羅百輝指出,“一站式”的管理和采購模式,既是專業市場吸引客戶的重要手段,也是未來五金專業市場的發展趨勢。長三角地區將建的五金專業市場打破了傳統的經營模式,根據產業集群的特點,推出了集批發、期貨、展示貿易、交易、零售、物流、倉儲、辦公、生活配套、原材料配套、管理配套等12項專業服務于一體的商駐理念。將產品流通的渠道簡化為由生產廠家和總代理,直接與采購接軌,從而將流通渠道縮減至一層,大大降低了成本。讓采購商“要采購找源頭”,實現利潤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