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沒有統一采購 就沒有鐵礦石中國價

2010-3-1 22:19: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常河山實習記者張金永
    以寶鋼為代表的中方鋼企與鐵礦石三巨頭的談判還在膠著。忽聞“中國國內多家中小鋼企同必和必拓已達成‘臨時價格協議’,接受了鐵礦石價格40%的漲幅;必和必拓“臨時價格”策略,也得到了其他鐵礦企業的贊同。”頓感中國鋼鐵有種“前方鏖戰正酣”,后方“自抄后路”的悲哀。
    在中國,鐵礦石的主要購買者并非上述那些中小鋼企,而是在鐵礦石談判中居于采購主導地位的各大鋼企。出于從中國鋼鐵業在國內國際產業環境中發展與競爭的現實考慮,中方談判代表堅守價格談判底線,這無疑與三巨頭的漲價愿望相距甚遠,談判雙方難以形成價格共識。于是,必和必拓便提出“臨時價格”定價機制,倒逼中方接受鐵礦石長協價漲幅。
    不難理解,必和必拓和國內幾家中小鋼企簽訂的上漲40%的“臨時價格協議”,是在“大企業談不來,就跟中小企業談”的背景下,鐵礦石巨頭策劃的圍剿中國鐵礦石采購的一招兒。“臨時價格協議”,意在告訴鐵礦石談判中的中方代表:價格上漲40%,已有“多家鋼企”接受,鐵礦石現貨市場預期良好,產能可能難以滿足客戶需求,為鐵礦石供不應求造勢。
    盡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買家,但鐵礦石供應商自認為完全能夠憑借手中壟斷的大量資源來主導市場的定價權。而且,動不動就采取縮減供應量,來為難采購方,迫使采購方就范,換取失衡的行業暴利。
    在成本高企的重壓之下,中國鋼鐵產業利潤甚至跌至成本底線。盡管如此,鐵礦石巨頭依然利用中國鋼鐵產業集中度低、采購市場分散、不能一個聲音發力的“短板兒”,采取迂回戰術,取道中小企業,提出靈活定價機制,繞過大鋼企這座堅固堡壘,避其鋒芒,進而促使中方代表接受三巨頭與中小企業達成的40%漲幅的既成事實。
    業界有不少人多次批評這種不健康的行業供應采購機制對世界鋼鐵產業,尤其是對中國鋼鐵產業的損害。但是,為什么這種鐵礦石巨頭不太高明的招兒總能變著花樣兒在中國上演?如何才能斬斷資源壟斷的暴利黑手?
    中國國內的情況比較復雜,鋼鐵企業700多家,我們具有進口鐵礦資質的企業112家。采購談判秩序也不規范、不統一。大企業在談,小企業也在談;大企業有采購渠道,小企業也有采購渠道。如果大家都無序地出去跟世界上三個供應商去談的話,吃虧的只是中國。所以,以行業整體利益為重,鋼企無論大小實施國家統一采購,一個聲音發力,加強采購自律,無疑是首要之舉。
    中小企業直接同鐵礦石供應商接觸商談,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難以拿到長協礦,但與礦商簽約的價格相對低于現貨價格,成為他們降低成本的“曲線自救”之策。所以,主導正面談判的大型鋼鐵企業應從整體利益考慮,在自身利益、中小企業利益和行業利益的鏈條上,找到一個平衡點,同中小企業共享鋼鐵產業大發展的成果,這樣才能避免各自為戰,才能避免產業的成本內耗,這樣才有利于中國鋼鐵產業整體競爭合力的形成。
    中國鋼鐵產業的工業增加值占到了全國GDP的4%左右,它的總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大體都占了全國工業整體的8%到9%,它的地位和作用在國民經濟中非常重要。故在鐵礦石采購這個鋼鐵產業主要成本要素上,中國必須充分發揮管理職能,整頓和規范混亂的進口鐵礦石市場秩序,構建新的鐵礦石進口模式,主導產業統一采購,但凡因各自為戰、自行采購等造成國家采購優勢和談判主力被分解的行為,均給予嚴厲懲處,讓這種行為不劃算,在此情況下,想必不再會有掣肘談判的力量出現。彼時,或許才真正是“鐵礦石中國價”擲地有聲之時。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