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力改善交通基礎設施 鄉鎮通暢率達97.3%
2010-2-9 17: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有著“山城”之稱的重慶,地處四川盆地東部邊緣,北部、東部和南部分別為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婁山環繞,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地極少。在重慶的崇山峻嶺之中,道路修建極為不易,因此自古以來,交通就是制約重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之后,在重慶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重慶的交通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重慶人民的生產生活也從交通的改善中獲得了極大的實惠。
如今,重慶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形成了——
一張覆蓋城鄉的公路網絡
單石村是巴南區天星寺鎮的一個邊遠小村,有1000余名村民。這兒地處深山,過去交通極為不便,每次趕場,村里人都要背著背簍走上近10公里崎嶇山路,翻過幾個山嶺才走得到。
而如今,一條水泥公路修進了單石村,村民趕場再也不用肩挑背扛,爬山涉水,騎著摩托車一溜煙就到了。“孩子上幼兒園也方便了,每天都有校車接送,我們家長省事了,也更放心了。”單石村村民陳志萍告訴記者。而單石村通往天星寺鎮的公路,也已經在修筑之中,將于不久后投入使用。
單石村的變化,是近幾年來重慶農村交通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的一個縮影。在重慶市委、市政府的強力推動下,2009年重慶市全年新改建農村公路10000公里,超年初計劃的25%,解決了112個鄉鎮通暢和834個行政村通達、770個行政村通暢的問題。重慶市鄉鎮通暢率、行政村通達率和通暢率分別由2008年底的83.5%、85.7%、38.9%提高到97.3%、96.2%、50.5%。
此外,重慶還加快構建農村客運網絡,設立發展資金對車船保險費等予以補貼,新建農客站點150個,新解決19個鄉鎮、900個行政村通客車問題,全市鄉鎮和行政村客車通達率分別達到98.1%、64.6%,使廣大農村地區出行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據介紹,在2010年重慶市還將新建農村客運站點100個,增加線路160條、客車1000輛,解決14個鄉鎮、800個行政村的通客車問題,使全市鄉鎮和行政村客車通達率分別達到99.4%、72.6%。
一套富有特色的公交系統
每個工作日早上7點多,陽光燕又像往常一樣,前往離她家最近的楊家坪輕軌站,然后坐輕軌去牛角沱上班。陽光燕是重慶口腔醫院的一名護士,也是一位年輕的“老重慶”,她見證了重慶公共交通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只有汽車到索道、輕軌、地鐵、汽車協同發展的全過程。
“交通擁堵,堵的不僅是車輛,也堵了咱重慶老百姓的心。”陽光燕這樣認為。為了千千萬萬像陽光燕這樣的重慶市民的需要,2009年里重慶市深化主城區公交營運體制改革,調整、新開公交線路30條,積極落實“錯時上下班”措施,開行“大站快車”和區間車,提高公交服務保障能力。
日前,重慶規劃的兩路綜合交通換乘樞紐已開工建設,該換乘樞紐位于重慶空港開發區內,緊鄰該市軌道交通3號線和210國道。據悉,整個換乘樞紐由主體建筑區、配套建筑區、長途客運停車區、公交停車區、出租車及社會車輛換乘區、軌道交通站、加油加氣等9個功能區組成,總建筑規模65441平方米,設計最大日換乘能力為12.04萬人次。
此外,在2010年重慶將加快185公里軌道交通建設,爭取開工4條延伸段,全線貫通輕軌三號線1期工程,并啟動一批跨江橋梁、穿山隧道、快速干道建設,緩解高峰時段市民出行難問題。
為了讓政策落到實處,起到實效,重慶市還對居民出行、道路車速、堵點交通特征等情況展開調查并形成報告,為“暢通重慶”建設和交通規劃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