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煤運輸受阻黃渤!氨椤
2010-2-7 14:1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電煤運輸受阻黃渤!氨椤 記者 劉 俊
眼前只有白茫茫的一片冰雪天地,這是活生生的現實,自去年12月下旬以來,黃渤海域出現近三十年同期最為嚴重的海冰災害。
1月12日,渤海海冰分布面積已達3萬平方公里,占整個海區面積的近40%,遼東灣海冰外緣線離岸最大距離達71海里,黃海中部的青島膠州灣也出現了罕見的結冰現象。
1月22日,渤海海冰結冰面積占整個渤海的45%,渤海和黃海北部海冰分布面積達41312平方公里。港口碼頭告急、海上油田告急、北煤南運告急、漁船海島告急……黃渤海告急!
為保障航運和海上作業安全,海軍冰情調查隊1月23日搭乘“海冰七二一號”破冰船從秦皇島港啟航,赴渤海、黃海北部海域,展開冰情調查和海上突發性搶險救援行動。
冰“封”航道
從山東省龍口港至河北省塘沽和秦皇島一線,離岸20海里至30海里范圍均被海冰所覆蓋,而遼寧省遼東灣大部分海域面積被海冰覆蓋。國家海洋局調查組此前的調查顯示,北海區沿海主要港口航道普遍浮冰嚴重,盡管航道大多保持暢通,但船舶進出港受到較大影響,作業效率大大降低,移動作業平臺受影響較大,山東勝利油田8個平臺中有6個被迫停止作業。
由于運輸船舶作業效率降低,煤炭運輸速度減緩,嚴重地影響了碼頭運輸作業。秦皇島港從1月19日中午1點半就開始封港,1月20日凌晨3點再次封港,曹妃甸港和津塘港也于1月18日下午陸續封航。
為應對惡劣冰凍天氣,渤海灣各港口都啟動了緊急破冰預案,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破冰作業。
天津港航道冰凍區域每天26艘次破冰船進行破冰作業,確保航道暢通,目前千噸級船照樣航行靠泊,各型船舶航行基本均不受影響。但再往北航行,冰凍形勢嚴峻,錦州葫蘆島一帶海面航道受到極大影響,短時間內無法有效排除。
為保電煤運輸,防寒凍氣候,曹妃甸海事處啟動預案,加強對冰情監控,對浮冰易聚集區域每日多次破冰防凍。山東海事局在冰情不十分嚴重的港口,安排具備破冰能力的大型船舶和拖輪現行進港,再安排小型船舶進港,保障更多的港口通航效率。
電煤運輸不暢
渤海灣區分布著秦皇島、營口、大連等重要能源轉運的港口,也是南方地區能源的重要保證區域,海冰嚴重影響了各港口的電煤運輸。秦皇島港海域冰層最厚達25公分,冰情對電煤運輸產生不利影響。秦皇島港出動破冰船開通航道,河北海警支隊也出動艦只隨船護航。目前,秦皇島港冰情雖然對大型運煤船影響不大,但是對中小型運煤船影響仍不容忽視。部分運煤船已從被海冰圍困的秦皇島港調往附近的曹妃甸港。1月17日,河北省緊急將19艘電煤船舶調往冰情較輕的曹妃甸港。大秦鐵路也通過遷曹線向曹妃甸港分流部分煤炭運力,使曹妃甸港區煤炭場存驟增。
在山東,受海冰災害影響,濰坊盛達煤港已經停止正常航運10多天,嚴重影響港口運輸。濰坊森達美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廷恒說:“近日來港口斷斷續續出現結冰,十多天就有100多艘貨船未能正常靠岸,貨物總噸位達35萬噸。”
位于環渤海區域三大煤炭港口的秦皇島港、曹妃甸港和京唐港,每天的煤炭出港吞吐量約120萬噸,占全國煤炭海運量的70%。但此次受到海冰影響,使得電煤運輸不暢,對于華東電網統調的上海、江蘇、浙江等地來說,在各地電煤緊缺現狀下,封港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寧波,寧波寧電燃料配送有限公司主要向寧波長豐熱電、明州熱電、九豐熱電、煙臺萬華4家發電廠供應電煤。按規模計算,4家電廠每月平均需消耗10萬噸電煤。按計劃,秦皇島港每月要向寧電公司供應10多萬噸電煤,但是,“對方都已經發貨了,可港口封航,電煤只能在港口等著上船。”一企業內部人士稱。“有‘不凍港’之稱的秦皇島今年都有浮冰了,何時能解封,就要看天氣了!卑凑諏庪姽镜挠媱,如果北方天氣情況不見好轉,公司只能啟用“二手準備”!坝5萬噸印尼進口煤正在洽談中,可作為補充。但這也只能滿足4家電廠半個月的需求!
而受到北方冰凍的影響,全國范圍內的煤炭供應偏緊,市場煤價全面上漲。上海航運交易所1月20日發布的秦皇島至寧波航線運價指數報收于1927.89點,較上周上漲2.3%,市場運價為66元/噸,較上周上漲1元/噸。
交通運輸部指揮救險
1月9日,交通運輸部水路交通應急指揮中心下發了《關于做好電煤搶運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全力做好電煤運輸保障工作;及時啟動并組織實施《水路煤炭運輸保障應急預案》,應急指揮和協調機構迅速運轉,實行關鍵崗位人員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迅速派員深入秦皇島港等北方主要港口和華東地區有關港口的現場,靠前指揮,加強一線的組織協調;優先保證電煤運輸,實施優先安排計劃、優先引航、優先進出港、優先靠離、優先裝卸、優先過閘等“六優先”原則,發揮沿海北煤南運、長江等內河主要干線等煤炭運輸主通道的重要作用;建立煤炭動態信息日報制度,加強運行監控。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于2009年12月14日下發了《關于做好防抗2009-2010年度海上冰情確保海上交通安全的通知》,對有關單位防抗海冰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各級海事部門完善防抗海冰應急預案,提高應急反應能力和搶險救援能力。同時,各級海(水)上搜救部門加強應急值守,一旦接到險情報告,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確保險情發生后在第一時間沖得上、救得下。同時,加強與海上搜救各成員單位的溝通協調,及時、科學合理調派救助、破冰力量,盡最大努力減少損失。
當前,港口、航運、航道、海事等部門迅速行動,加強組織協調,主動做好服務,為電煤運輸保障工作保駕護航。各骨干港航企業按照交通運輸部的統一部署,精心組織,優化調度管理,充分發揮電煤搶運主力軍的作用。
“航運氣象經濟”值得關注
多位權威氣候學家表示,連日來的異常氣候很可能只是全球氣候變冷的開端而已,在接下來的20年至30年間,地球將經歷一個“微型冰河世紀”。一個“動蕩的氣候環境”可能是人們今后一段時期內不得不面對的自然環境。
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張頁近日撰文指出,在地區間產業分工越來越細,產地-原材料-中間產品-成品-市場間的物流需求高度發育的當今,氣象的變化首先影響的就是現代經濟生活的“血管”——交通運輸業。從這種意義上講,交通運輸也是“靠天吃飯”的,特別是航運業,船、貨、人在江河湖海走,氣象是首先接觸的,是第一受到影響的。
在國外,“氣象經濟”已經非常成熟,他們開發了 “啤酒指數”、“空調指數”、“耗電指數”、“冰激凌指數”等氣象指數,成為企業確定生產營銷計劃的重要依據。借“風險管理”的理念,張頁認為“氣象經濟”就是經濟的氣象因素的“風險管理”,“航運氣象經濟”可以說是航運業氣象因素的“風險管理”。
目前,我國應對海冰災害的能力十分薄弱,沒有一艘民用專業破冰船,缺少破冰通海的利器。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建議,我國目前能夠使用的破冰船僅有極地探險船“雪龍號”一艘,因此,應為相關部門配備2艘到3艘專業破冰船部署在我國北部海域,防止不可預期的冰情給我國北方航運事業帶來較大沖擊。
據悉,目前大部分遠洋運輸公司都已經向專業機構購買了遠洋導航氣象服務。在經歷了連續幾個航運運輸吃緊的冬天之后,政府主管部門、港口部門以及海事部門應該更加重視“航運氣象經濟”,從而可以提前制定更加合理的生產規模和應對策略,更加合理和更有效率地應對災害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