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職業資格證:考不考,考什么?
2010-2-7 0:3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李衛衛
面對著越來越巨大的就業壓力,在校大學生從大二、大三就開始圍繞就業,有失有放地做各種準備在高校里可謂再平常不過了。甚至一些學生從進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天起,就將找個好工作作為自己的“行動綱領”。對于物流專業的學生來說,自然也概莫能外。
在這種背景下,被稱為求職“敲門磚”的物流職業資格證就成為不少學生眼中的香餑餑。于是,一股“考證熱潮”開始在不少高校的物流專業悄然盛行起來。
在這一數量龐大的考證“大軍”中,想要為今后找工作增加便利的占了絕大多數。正在北京一所高校的物流管理專業讀大三的小趙就是其中的一員。
“現在很多企業在招收物流專業畢業生的時候,一張嘴就要幾年工作經驗,像我們這種應屆生,除了在校期間有過一些蜻蜓點水一樣的所謂實習,根本沒有什么實踐經驗。我感覺如果手里拿著一份物流職業資格證書,或許用人單位會在同樣的情況下予以優先考慮。”小趙向記者“坦白”了他心里的“小九九”。
而據他介紹,現在他身邊的絕大多數同學,甚至還有大四的師兄師姐、大二的師弟師妹都在“備戰”物流職業資格認證。大家的目的都只有一個,希望這塊“敲門磚”真的能幫助自己敲開理想企業的大門。
雖然懷有美好的期待,但小趙他們在備考之余心里仍然不免有一些忐忑。“其實,關于考物流師證書究竟有沒有用的問題,我咨詢過不人少,但大家給出的答案不一而足。我們大多數同學心里也都沒有底,只是很單純的覺得‘有了總比沒有強’,所以大家都急急忙忙地去參加各種職業資格認證培訓班。”
對于小趙提出的物流職業資格證書究竟有沒有用的問題,相信真正有發言權的莫過于企業的招聘人員。“我個人認為現在一些在校學生熱衷考各種各樣的職業資格證書,其實是存在一定誤區的。我們在招聘的過程中,并不會將有沒有證書作為衡量一個應聘者能力高低的標尺。物流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同時物流的細分領域又比較多,在我看來,泛泛一張物流證書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在求職的時候,畢業生只要把自己做過什么,能做什么的實力展示出來,用人單位就可以據此來判斷是否適合自己的需要。”一位物流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告訴記者。
雖然認為“有沒有證書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但是這位人力資源總監并沒有將報考物流職業資格證書的人“一竿子打翻”。在他看來,每個人所處的發展階段不盡相同,考證書的目的也不一而足。雖然證書并不能同能力劃等號,但是對于一些人來說,卻仍然不失為一種進行自我升值和自我提升的手段。
張經理就是一位從庫管員成長起來的物流公司中層領導。雖然多年的實踐使得他工作經驗豐富,但隨著涉及的工作內容逐漸增多,他越來越感到自己在理論知識和戰略想法上的欠缺。“考慮到資格認證培訓相對來說更為便捷,也能夠達到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拓展未來職業前景的作用,所以我最終也成了考證一族。”他笑言,“我認為有了3~5年工作經驗,想要在職業生涯上再進一步的物流從業人員,可以選擇去考取一個比較具有含金量的物流職業資格證書。”
但是,業內人士同時提醒,在目前的物流培訓市場,由于大量培訓機構應運而生,因此其資質和所頒發證書的含金量也呈現魚龍混雜之勢。對于一些有志于考證的學生和從業者來說,可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如何在這些五花八門的機構和證書中找尋到最適合自己,同時經受過市場考驗的,具有權威性的證書,已經成為“考證一族”的心頭大患。
對此,在物流培訓行業內浸淫多年的王先生介紹說,目前國內的物流證書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由國內的相關部門頒發的證書,另一類則是由國外相關機構頒發的。一般來說,前者在考取時相對比較容易,而且費用也比較低,比較適合一些在校學生選擇。
至于一個證書的權威性究竟如何?王先生提醒廣大“考生”:要從發證機構的性質、是否全國統考等方面加以判斷。大致來說,發證機構越權威,考試的規范性越高,則證書的含金量也隨之提高。目前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三種物流資格認證,包括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頒發的物流職業經理認證,由英國皇家物流與運輸學會頒發的國際物流職業資格認證以及中國商業技師協會市場營銷專業委員會頒發的物流職業資格認證。每一種資格認證適合的人群都不盡相同,相關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