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美專家認為全球貿易戰今年恐難避免

2010-2-5 19:20: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一些評論員認為,2008年危機引發的全球需求收縮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導致貿易戰,使世界重返20世紀30年代走過的道路。在七國集團下個月在加拿大伊卡盧伊特召開會議之前,好幾位領導人已經對混亂的貨幣市場表示了憤怒。看起來2010年似乎會證明這些評論員是正確的。   這應該引起擔憂。貿易崩潰會減緩全球復蘇并使主要經濟體之間產生敵意和猜疑,令環境、恐怖主義和核擴散等重要的全球性問題難以得到解決。貿易問題要得到最圓滿的解決,主要經濟體的決策者們必須首先理解,對其他國家的決策者而言,這些問題是多么棘手。
  像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之前的美國一樣,中國得益于十年來迅速上升的生產率和估值偏低的貨幣。它在全球制造業中占據了超大的份額,而在全球消費中所占的份額較小,這迫使它保持對外貿易順差。
  在全球需求上升的時候,這不是問題。但是全球金融危機引起了過度消費國家的債務和多余需求的收縮。中國像1930年時的美國一樣,盡全力保持其出口過剩產品的能力,但是其亞洲的貿易競爭對手和西方進口國,就像1930年的歐洲一樣,不愿接受。結果就是,與1930年以后的情形類似,貿易越來越成為沖突的核心。
  同當時一樣,由于每一方都誤解或者低估了對方的問題,很難想象貿易爭端能得到圓滿解決。緊張關系逐步升級、作出挑釁性行動和反應以及全球復蘇放緩的可能性將加大。
  中國的問題在于,它不能足夠迅速地改變對外國凈需求的依賴。歷史上的先例清楚地表明,使經濟恢復平衡、改變生產過剩并擴大國內需求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但是對于貿易逆差國家、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來說,在政治上也無法接受因需求向貿易順差國家流失而造成的高失業率。在失業率達10%的美國以及失業率更高的一些歐洲國家幾乎沒有人會認為允許國內需求被國外吸收,以保持中國的就業有什么好處。
  中國政府需要懂得,世界不可能無限期地繼續接受迫使中國消費者為出口商提供補貼的政策,例如偏低的匯率和過低的籌資費用。華盛頓和布魯塞爾必須懂得,中國不可能在對自己的經濟造成嚴重破壞的情況下迅速使經濟恢復平衡。除非西方認為北京愿意實行造成國內制造業崩潰、失業率猛增的轉變,否則它們不能指望迅速解決這個問題。
  情況會先惡化,然后再好轉。世界主要經濟體為避免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實行的大規模貨幣擴張暫時減少了經濟上的痛苦,但也許反而加劇了根本的不平衡。美國和歐洲國家政府推遲了必要的儲蓄增加。中國把資金投入到增產或者基礎設施投資上,因為這些錢勢必由長期受苦受難的中國消費者來承擔,所以將繼續阻礙消費增長。
  因此,貿易順差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用貿易不平衡來證明增加投資是正確的,但失業率的上升使得逆差國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無法接受這一點。美國儲蓄的上升會與中國長期保持的高儲蓄發生沖突。
  除非立即共同制定長期的解決辦法,否則貿易沖突會惡化,扭轉對立的政策也會越來越困難。最重要的是,如果逆差國家要求順差國家實行結構性改革的速度超出后者所能控制的限度,我們最后幾乎肯定會陷入嚴重的貿易爭端,這將減緩全球復蘇并造成國家間關系長期惡化。新的十年不應這樣糟糕地開始。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