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鐵水空齊頭進 淮安市構筑大交通紀實
2010-2-4 16:4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大路延伸,1.01萬平方公里的淮安大地上,公路總里程突破1.1萬公里,高速公路和干線公路構筑了外聯內暢的高等級公路網絡,區域鐵路樞紐也已雛形初現;
奔向海洋,鹽河這條歷史上的蘇北通海航運黃金水道經過徹底整治,筑起了借港出海邁向海河經濟的水上高速通道;
飛上藍天,隨著淮安漣水機場的即將建成,空中對外通道將開啟淮安對外開放和各類高端資源集聚裂變的輝煌篇章。
經濟要發展,交通要先行,這正是市委市政府把“構筑大交通”放在“五大建設”之首的題中應有之意。2008年以來,全市交通系統以“構筑大交通、當好先行軍”為使命,著力建設“公鐵水空”齊頭并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升行業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交通質量、安全、廉政、穩定等各類風險,推進交通運輸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在全市推進五大建設、打造蘇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宏大實踐中以先行軍的角色成為跨越發展、開放發展之脊。
五大工程筑牢大交通之基
構筑大交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當務之急。
2009年,全市交通系統搶抓國家擴大內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機遇,搶抓江蘇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蘇北地區整體納入長三角發展規劃的有利機遇,搶抓部省加快推進干線公路、鐵路、航道建設的政策機遇,按照適度超前的要求,以公路升級、航道整治、鐵路聯網、港站配套、機場建設“五大工程”為抓手,努力構筑各種運輸方式全面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和緊密銜接,以交通的高速化帶動淮安的現代化。全年共完成投資41.3億元,再創淮安市交通建設投資新高。
公路升級碩果累累。2009年,共實施干線公路19條,養護大中修工程6個,新改建農村公路905公里。在全省干線公路工程建設質量檢查中位列第4,創歷史最好成績。目前,332省道金寶南線主線建成,237省道完成淮陰區段老路改造,完成開發區水穩基層建設,完成楚州區部分路基及中小橋涵;325省道、205國道半幅通車。
航道整治提前進行。鹽河航道整治工程從“十二五”提前到“十一五”實施,于2009年11月6日正式開工。為使鹽河航道整治工程能夠早日開工,交通部門先行墊付1.5億元用于征地拆遷。楊莊、朱碼兩個二線船閘進場建設,2011年將投入試運行。京杭運河兩淮段水上服務區交工驗收,洪澤湖西線航道完成疏浚工程。對盱眙港清水壩河進行疏浚,保證港口效益發揮。
鐵路聯網指日可待。到去年底,宿淮鐵路征地拆遷工作基本完成,施工隊伍已經進場,建成后將成為皖北的煤炭運輸通道;淮連鐵路工可已通過鐵道部審查,確定設計時速200公里,預留250公里,屬于高鐵范疇;淮揚鎮鐵路將與淮連鐵路同等規模,同步實施,建成后將成為蘇北過江通道,南接寧杭、北接青島。爭取規劃建設寧淮城際和徐滬高鐵,加快對接南京、上海等長三角核心城市。這些鐵路建成后,將有6條鐵路交匯淮安,交匯條數僅次于南京,淮安將成為區域鐵路樞紐。
港站配套日趨完善。目前,市區城南汽車客運站投入試運營,城北汽車客運站已經開工建設,城東汽車客運站正在進行站房主體施工。漣水汽車站完成候車廳主體施工及內部建設,金湖汽車站主站房封頂,4個農村客運站主體工程完工。淮安鹽化工園區通用碼頭已經省發改委批復,正在進行初步設計,建成后主要為臺玻集團等企業提供水上運輸保障。
機場建設快速推進;窗矟i水機場是國家“十一五”重點建設的國內支線機場之一,發展定位為蘇北國際機場和蘇北航空客貨運輸紐。目前已完成投資3.5億元,航站樓、飛行區、助航燈光工程等進展順利。明年6月將完成機場全部土建工程,同時開展各項設備調試及校飛工作,爭取國慶期間首航,屆時,將極大地滿足IT產業等高附加值產品的時間需求,吸引高端人才來淮。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交通工程質量始終處于良好受控狀態,淮安新火車站、楚州新汽車站、寧淮高速公路、宿淮高速公路等4項交通工程榮獲“揚子杯”優質工程,宿淮高速公路還榮獲我省2009年唯一的“詹天佑獎”。
多措并舉顯大交通乘數效應
2009年,在金融危機的不利背景下,全市公路水路客貨運輸量、運輸周轉量及港口吞吐量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現代物流業得到快速發展,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顯示其承載能力更強、運轉效率更高、運輸成本更低、安全性能更好的乘數效應。
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全市交通系統在大力推進工程建設的同時,堅持以全新的發展理念,跳出交通看交通,立足全局謀發展,堅持統籌兼顧,不斷提升行業管理水平,為淮安加快融入長三角、策應沿海大開發服務,為加快中心城市建設和地方產業發展服務,進一步推動地方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規劃先行。市交通部門堅持高標準、高起點規劃,邀請多所知名院校,先后完成《淮安市國省干線公路網調整規劃》、《淮安市航道網規劃》、《淮安港總體規劃》,編制《淮安中長期鐵路規劃》,調整《淮安市農村客運站規劃》。
政策推動。市交通部門提請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大交通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水運事業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3個文件,為構筑大交通提供政策保障。
創新科技攻關。去年以來,市交通部門依靠自主創新和柔性引進人才,組織多項技術攻關,開展多個課題研究;面向社會公開進行交通軟科學課題招標4個,涉及多個交通行業管理問題,為解決交通工程建設和行業管理中的的熱點、難點問題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
多措并舉之下,淮安市運輸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去年以來,市交通部門積極培育、引導公路、水路運輸及相關企業加快發展,市、縣際客運班車公司化經營率穩定在70%以上,危貨運輸企業公司化經營率達到100%。全市現已擁有4S店22家,機動車維修企業636戶、駕校40戶,基本形成規模適當、門類齊全的完整產業鏈,服務范圍輻射周邊城市。全市累計開通內河集裝箱運輸航線4條,與揚州、江陰建立港口戰略合作關系,年吞吐量突破3.4萬標箱,成為淮安市運輸經濟新亮點。
強力推動之下,淮安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勢頭強勁,便捷的“交通走廊”正在轉變成高效的“物流高地”。全市已有從事物流業務的企業576家,佳吉快運、申通快遞等一批知名物流企業入駐淮安,淮通物流園、金網物流公司等一批本地物流企業成為全省重點物流基地和物流企業,寶潔公司、青島海爾、雙匯集團、格力電器等國內知名企業紛紛在淮設立分公司或倉儲中心。
以建設“負責任、有作為”的行業為行動指南,全市交通系統效能建設、管理水平、服務水平得到有力提升。61項公務審批服務的辦理時限普遍壓縮一半以上;96196交通服務熱線作為全省首批試點單位實現聯網,并與96520熱線并線運行,實現“一個號碼、一條熱線,交通服務全覆蓋”目標;全市所有危貨運輸車船、縣際以上客運班車、市區公交車輛及出租車GPS安裝率達到100%;在蘇北率先開通長途客運網上售票和114/118114電話訂票業務;65周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市區公交車輛,為老年人辦理免費乘車卡達到6萬余張。
大交通的格局已初步建成,大交通的效應日益彰顯,邁入2010年,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6億元的大盤已經擬定,全市交通系統“工程建設攻堅年、行業管理提升年、制度建設創新年、隊伍素質提高年”的大幕已經拉開,淮安交通人正意氣風發踏上新的征程。(記者 周熔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