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協會瞄準企業需求
2010-2-26 2:3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在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過程中,運輸業是龍頭,那么貨運代理就相當于運輸業的組織者,擔當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談到貨代行業的功能,上海市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協會秘書長李林海作出這番概括。
國際貨運代理,是指接受進出口貨物發貨人、收貨人的委托,為其辦理國際貨物運輸及相關業務。自2004年7月國務院取消政府主管部門對國際貨代業務的前置審批,轉為工商注冊登記制度后,滬上國際貨代企業數量猛增至近4800家,初步形成國有、外資、民營貨代企業同臺競爭、互相促進的態勢。
審批制度一取消,協會就成了實施行業自律的重要主體之一。作為我國(除港澳臺外)最早成立的省市級國際貨代行業協會,上海市國際貨運代理行業協會配合政府相關部門,緊扣辦會理念“服務行業、服務企業”中的“服務”二字,積極探索提高服務質量,擴大受益面的可行性路徑,不斷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奔走,為了行業公共利益
優惠政策一出臺,協會往往比企業還敏銳。從前期的密切關注,到政策解讀,對接企業,都傾注了協會的熱心服務和專業引導。市政府《服務貿易發展專項基金使用和管理試行辦法》出臺后,協會及時通知首批20家重點企業參加政策說明會,讓企業第一時間知曉相關信息。隨后,協助企業做好“績效支持、認證補貼和中高級專業人才培訓補貼”等材料的申報,讓首批重點企業得到財政支持的同時,獲得榮譽,品牌效應自然凸顯。
此外,協會積極走訪會員單位聽取意見,多次召開專題座談會,向市商務委員會、上海海關、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市港口交通運輸局等相關部門反映企業面臨的困難。擴大物流試點企業范圍,降低貨代物流稅賦比例;降低各類行政收費標準,降低物流成本;改進中小貨代物流企業抵押貸款的融資模式,拓寬貨代企業融資……這一項項建議正是協會在傾聽、總結、溝通的基礎上奔走呼吁的“碩果”,為行業發展贏得了較為寬松優惠的政策環境。
“走出去”,是協會為企業拓展市場環境的另一渠道。據協會介紹,一年來,協會先后組織愛沙尼亞物流運輸推介會、中美物流合作論壇、奉賢物流園區考察、韓國經濟自由區投資環境說明會、加中物流合作交流會等。去年6月,協會率會員單位近60名代表,參加在香港召開的中外貨代物流企業洽談會,充分發揮對外交往優勢,積極為會員搭建對外交流平臺,為其拓展業務創造有利條件。
呵護,鼓勵企業“爭上游”
行業信用等級評估,是鞏固與深化行業自律建設的關鍵。由誰來評?記者了解到,協會充分利用社會專業力量,選用具備優質資源、熟悉評估工作、擁有高素質人才團隊的品牌評估公司作為評估實施機構,力求公開公正。
去年以來,參評企業達33家,評出貨代企業信用等級A級(含A級)以上企業22家,并在協會網站及媒體上予以公示。如何參評?協會的助推服務貫穿“全程”:前期宣傳鼓動企業積極參加,召開參評企業代表會議,介紹評估過程,告知評估要點,把參評作為優化企業管理的動力和載體,發揮誠信企業的示范領頭作用,大力推進行業誠信體系建設。為什么要評?形成較好的品牌示范效應后,直接受益者還是企業自身。
在市商務委正式行文發布《上海市國際物流(貨代)行業重點企業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后,協會做好申報初審工作,按照重點企業A、B類標準,逐一對照標準核實材料,對申報材料不全或文字未達要求的,及時與企業溝通,補充完善所報材料。同時,了解企業實際情況,對個別評審量化指標提出修改建議,力求重點企業評定更符合行業實際。首次國際物流貨代重點企業的評定開辟了行業自律與激勵的新途徑,為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作了積極有益的嘗試。其中,協會促企業自我提升的服務、激勵機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把脈”,找準專家請進門
國際貨運代理涉及的法律關系很多,而且因為不同的法律系統、不同國家的法律及行業規定不同而存在很大差異。對此,協會“搭準脈”,與上海海事法院共同舉辦“促進貨代行業規范運作、推動現代航運服務業健康發展”專題研討會,由海事法院介紹近年來貨代經濟案件審理情況,剖析案件,暴露問題,增強貨代企業法律意識。
會后雙方繼續探索有效減少訴訟案件,提高調解比例,降低企業管理成本的途徑。自去年6月起,一周兩次,協會開展“法律咨詢日”服務,聘請上海海事法院退休法官和律師組成咨詢服務隊,面向會員單位和社會各類經濟組織,以法律知識宣傳與調解經濟糾紛為主要手段,為優化貨代市場經營環境進行有益的嘗試。開辦至今,已接待12批企業咨詢。
隨著貨代物流國家標準的頒布與實施,協會在匯編印刷《貨代物流行業五項國家標準》一書發送全體會員單位的同時,舉辦“五項國家標準的法律意義與應用”專題講座,邀請滬上知名律師作專題輔導,會員單位紛紛前來“取經”。
此外,針對人事勞動、業務發展等共性的具體問題,協會先后舉辦勞動法規熱點問題及市高院《關于適用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解讀的專題講座等。
在市商務委的支持下,協會為貨代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培訓班“量身定做”課程,四方尋求具有認可條件和權威背景的授課專家。教學板塊中既有宏觀經濟形勢、政策法規等“高屋建瓴”式的講解,也有“對癥下藥”的實務管理知識等內容,幫助企業改變觀念,防范風險,推進企業轉型,獲得參訓人員的廣泛好評與認可。據協會秘書長李林海介紹,一年來,協會組織大型培訓活動7次,1000多名會員單位管理人員及業務骨干參加專題講座。圍繞全面助推航運中心建設的目標,協會的“服務”之路仍在延續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