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動河南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支點在哪里?
2010-2-2 0:50: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全四清
當歷史把最后的大發展機遇給中部分享,人口近億的河南該如何把控?如何理解專家所說的“河南做好了保稅區建設就抓住了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對外開放這個‘牛鼻子’”?
河南人口眾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商貿繁榮、區位凸顯、基礎產業扎實、資源稟賦優良,是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中部崛起戰略的重要省份。60年來,河南一直在國家糧食安全和基礎產業上默默奉獻。目前,河南已經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冷鏈、方便面為主導的農副產品加工工業,有色金屬冶煉業,初具規模和特色的旅游業、商貿業等完整的產業體系構架,但經濟結構不優,特別是服務業薄弱、外向型經濟弱小一直是制約河南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2009年年初,國務院出臺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把服務業重要內容之一的物流業作為其他九大振興產業的重要支撐納入規劃,與此同時,國家對內陸地區放開了具有沿海地區保稅物流中心功能的“無水港”碼頭。但當歷史把最后的大發展機遇給中部分享,人口近億的河南該如何把控?
保稅物流B型功能受到地方政府重視。
(一)“功能缺失”掣肘和諧發展。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7》相關數據顯示:河南服務業增加值占比GDP 30%,分別低于國家標準和全國均值15和10個百分點。2008年河南生產總值達18407.78億元,穩居全國第五位,但外資和出口對河南GDP的貢獻率僅為3.3%和4.3%,外貿依存度只有6.61%左右,遠低于全國均值(59.17%)52.56個百分點;在中部六省中,河南的外貿依存度比安徽、江西、山西、湖北、湖南分別低9.39、7.86、7.79、6.00、1.21個百分點;在《中國31省市服務業競爭力評價報告》中河南居第17位。尷尬的數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河南對外經濟聯絡的“功能性缺失”!具體來說,就是河南保稅物流中心缺少入區退稅功能。
功能缺失的嚴重后果是:河南物流業長期處于散兵游勇的無序競爭狀態,很多優勢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合理的整合、開發和利用,交通樞紐作用被嚴重弱化,傳統制造業升級受阻;物流配送體系的不完善也制約了商貿業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河南原本薄弱的外向型經濟和招商引資,使整個中原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受限,使原本可以得到整合的國內外先進生產要素和資源在單極發達的交通中更快流逝,使中部之中的河南將被中部崛起的快車落下。
河南保稅中心總經理徐平曾在與來訪的清華大學物流專家劉大成教授交談時稱,因為缺少便捷通關的B型功能而使河南的交通優勢正在為獲得國家優惠政策的周邊省市做“嫁衣”,河南引以為榮的高速全國第一的基礎設施優勢陷入了“路修的越多資源流失越快”的怪圈!
(二)保稅中心建設納入政府規劃。鑒于物流業本身所具有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及在地方經濟發展中作為功能配套體系的無可替代性和不可或缺性,以及河南在發展物流方面巨大的市場空間,決策者們早就對鄭州國際物流港發展作出了重要規劃:《中國鄭州現代物流中心發展規劃綱要(2006-2010年)》已經明確了未來鄭州物流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布局——“由處于核心位置的河南省進口物資公共保稅中心為承載主體,與運輸、加工、集散、存儲、郵政等相互呼應,以空港和陸路樞紐為依托,實施‘兩翼帶動’戰略,以加快鄭州物流樞紐建設,構建全國重要的現代物流中心,鞏固、發揮和提升鄭州的區位優勢及其在全國現代物流格局中突出地位,增強鄭州的帶動力和輻射力,推動河南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和中原城市群發展。”
河南省會鄭州作為2009年全國物流年會東道主,在大會上更是高調宣布了建設鄭州國際物流中心的宏愿,提出了“構建大交通,帶動大物流,形成大產業,建設大都市”的目標。鄭州市有關領導也在年會和分論壇上表示:“在招商引資上別人能給的優惠條件我們都可以給,而且別人不能給的條件,只要對我們發展經濟有利,我們創造條件也要給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河南保稅中心B型獲批并成功運營不但是政府在招商談判中作為經濟功能要素的重要籌碼,而且是未來鄭州國際物流園區規劃中5平方公里綜保區的重要構件和載體。
“嫁接”資源、交通優勢是關鍵。
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省會鄭州位列全國21個重要物流節點城市之中,京廣、京珠、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107、310國道在此交匯,分支線路網絡密織,擁有亞洲最大的鐵路編組站鄭州北站和全國最大的鐵路零擔貨物中轉站鄭州東站,擁有亞歐大陸橋上最大的4E級國際機場。河南的立體交通優勢十分明顯,而且綜合運輸能力也不斷提高,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貨物集散地。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這些交通資源優勢只有通過整合,通過經濟功能配套實現大物流體系的無縫鏈接才能發揮更大作用。
業內普遍認為:在現有交通樞紐基礎上嫁接“無水港”功能,可以使未來中部大物流在整體上實現鐵路、公路、航空互相呼應、連貫一體,發揮更大的協同作用和整體優勢,釋放更大的能量,促進區域現代物流與空港產業的聯動發展,增強中部地區貨物中轉和國際貨源集聚能力。從而帶動和形成一大批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
從基礎產業和資源稟賦來看,河南是全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全國棉花、油料、煙葉等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河南的原煤、鋁、黃金、十種有色金屬、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機、紗、化纖、機制紙及紙板、卷煙、家用電冰箱、速凍食品、方便面等主要工業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鋁化工、銅加工、鉛加工等有色金屬加工工業更加凸顯;河南還形成了汽車工業、食品加工業等重要的產業集群。
這些資源和產業及其形成的后發工業優勢為河南招商引資、物流業的振興和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也為河南發展保稅倉儲、保稅物流、國際貿易、國外寄售等國際大物流體系構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河南保稅中心B型申報已經獲得國家海關總署、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外匯管理局四部委的聯合會簽審批。這就意味著,河南眾多外向型企業如盼甘霖的“無水港”碼頭、被業內稱為外向型經濟“發動機”的保稅物流園區即將形成,意味著河南經濟結構調整和招商引資有了強大“引擎”。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河南做好了保稅區建設就是抓住了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對外開放這個“牛鼻子”。對河南來說,擁有保稅物流中心B型功能是發展外向型經濟這個新增長點的“服務器”。而且,借國家政策東風發展保稅物流對于河南這個農業大省來說更具可操作性。因為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促進生產、拉動消費作用大,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發展功能配套全、集約化程度高的大物流更是促進中西部物流崛起,降低物流成本和提升對外開放度,促進河南鄭州國際物流中心盡快形成,實現河南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河南外向型經濟誰主沉浮?
“河南很多東西是沉淀的,一旦發掘出來就像食品加工一樣一發不可收拾。河南既是資源大省又是油脂油料等進口資源消耗大省。河南有明顯的區位優勢,未來中國發展中亞戰略是個大趨勢,河南要抓住這個大趨勢,利用本省獨有的特色資源優勢,延伸產業鏈條。目前,我們致力于拓展具有河南特色的物流發展模式,旨在抓住短期內撬動河南保稅物流業快速發展的杠桿,尋找符合國家對河南發展大局定位和發揮河南優勢的三個切入點。”具有豐富國際物流經驗,被法國達菲集團中國區總代理約翰先生稱為“強人掌舵”的河南保稅中心總經理徐平,透露了公司經營班子的工作思路:
1.致力于紡織加工制造業。根據剛剛通過的國家關于中部崛起的戰略定位,河南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紡織服裝加工業。為此,他們已經通過現有的進口保稅倉庫平臺著手引進東部產業轉移中棉紗紡織的市場資源,嫁接河南現有的先進紡織業和服裝制造業的生產能力,通過國家進出口優惠政策和通關平臺,發展棉花、棉紗和服裝業國際貿易。
2.立足實際,充分發揮河南作為全國皮革產業大省的加工技術和原材料資源匯聚優勢,依托河南現已達標的生產基地,在東部產業轉移中瞄準東南沿海的皮革加工業已被國家停業,但市場需求又必須有新的支撐這樣一個實際情況,不失時機地加快發展。通過資源深度整合延伸目前已經成形的皮革產業鏈條,把傳統皮革產業大省的初級加工業延伸到覆蓋皮革、箱包、沙發等皮革產業鏈的深加工和精加工業,拉動該產業整體升級。而且,由于皮革業的深入發展,以及紡織業在帶動服裝、鞋帽等產業鏈條的過程中,又拉動了橡膠物流的市場需求。
3.河南是全國農業大省,全國最大的方便面生產加工基地、肉食等食品加工基地,有了B型保稅物流中心平臺,僅冷鏈產業就會給河南帶來60個億的GDP。河南完全可以形成方便面生產原材料供應的規模優勢。目前,僅生產方便面所需的棕櫚油這一個品種,河南每年的進購量就有260多億元人民幣,但目前河南還沒有一家物流企業來做,被業界稱為尷尬的“無人區”。因此,河南保稅中心完全可以在B型獲批后瞄準國際化大市場空白點,充分發揮河南保稅中心做國際貿易的優勢發展個性化業務,與出口加工區形成整體互補優勢,共同在河南“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發揮重要的現代物流體系平臺支撐作用。
據悉,該公司經營思路得到了河南省發改委、口岸辦、鄭州海關的普遍認同,口岸辦領導希望該中心在河南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時以建議的形式提交河南省政府。鄭州海關關長栗洪顯也曾在保稅中心B型獲批前的一個工作協調會上稱:“你們的條件是成熟的,經營思路是正確的,我們大力支持,從海關角度,我不允許我的人員隨便說個不字。”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方針已寫入了黨的十七大報告,而“三個基地一個樞紐”是中央對中部六省最新定位的綜合描述,可以概括為中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其中河南省被確定為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紡織服裝業和交通運輸業。這就給河南物流業的發展和振興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也給長期歷練、尋機遠航的河南進口物資公共保稅中心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河南保稅中心爭取用5~8年的時間,建成國內最大的皮革、油脂、冷鏈食品、有色礦產等產品的現貨交易和期貨交割市場。迅速形成上千億元甚至數千億元的新興支柱產業,安置巨量社會就業。
祝愿河南保稅中心能夠在低下的外貿依存度留下的巨大市場空間上開疆拓土,真正撐起河南外向型經濟及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和中部崛起的脊梁,在更高層次上吸引和集聚國內外先進生產要素,成為河南擴大開放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