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關于雅安市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0-2-16 13:3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各位代表:
    受雅安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雅安市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0年計劃草案提請雅安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9年,是雅安發展史上攻堅破難的挺關之年,更是雅安發展史上奮進跨越的突破之年。一年來,面對瀑電庫區建設、災后重建和國際金融危機等多重壓力和挑戰,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擴內需、保增長、保民生”的決策部署,搶抓瀑電庫區建設、災后重建和擴大內需的重大機遇,認真落實“投資年”的各項工作,奮力推進“三個加快”,全市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基本完成市二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綜合實力全面提升
    2009年,全市經濟呈現出從年初的“止滑回升”、到二季度“提速增效”、再到下半年“持續加快”的發展態勢。全市生產總值(GDP)達到240億元,增長14.9%,同比提高3.4個百分點,增速在全省排第7位,創撤地設市以來的最好水平。三次產業結構由2008年的21︰49.5︰29.5調整為18.7︰52︰29.3。
    第二產業全面加快。第二產業增加值124.5億元,增長21.2%,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4戶,凈增23戶;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43戶,凈增4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92.1億元,增長28.3%,同比提高7.1個百分點。“3+1”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87.6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0%。市工業園區引進企業40家,投產31家;工業增加值、工業稅收分別達到5億元、8770萬元,分別增長95%、100%。建筑業增加值20.8億元,增長19.1%,扭轉了長期低位徘徊局面。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第一產業增加值44.8億元,增長3.5%。全市糧食種植面積183萬畝,減少2.2萬畝,糧食總產量53.9萬噸。經濟作物面積137.4萬畝,其中:茶園面積50.6萬畝,鮮葉收入10.7億元。畜牧業產值37億元,肉類總產量17.5萬噸。林業產值36.3億元,紙漿原料林基地100萬畝。骨干龍頭企業58家,農業專合組織295個。“康磚”藏茶被認定為馳名商標,實現中國馳名商標零突破。有機食品標識產品10個,綠色食品標識產品52個。名山茶產業、天全林產業列入全省首批新農村示范片建設項目縣。
    第三產業增速加快。第三產業增加值70.3億元,增長10.9%,扭轉了“十一五”以來增速和排位持續下滑的局面。大熊貓和茶文化旅游持續升溫,全年接待游客800萬人次、創旅游綜合收入39.8億元,分別增長13.7%、21.8%。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394.3億元,比年初增長28.2%;各項貸款余額192.9億元,比年初增長28.8%;新增貸款43.2億元。
    經濟質量明顯改善。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達到10.9億元,增長36%,增速在全省排第3位;非稅收入占一般預算收入比重達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增長71.4%,企業效益指數繼續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61元,增長13.4%;農民人均純收入4488元,增長8%。
    (二)投資需求拉動強勁
    投資規模及增幅創歷史新高。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34.9億元,增長64.53%,投資總量占全省的2.8%,增速在全省排第7位,投資總量及增速再上新臺階。主要行業投資力度加大,其中:水電投資126.8億元,電網投資14.6億元,交通投資63億元。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技術改造投資24億元,增長61%;房地產投資7.3億元,增長68.2%。重點項目支撐明顯,全市201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37億元,20個省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46億元,分別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71%、43.7%。重大產業項目加快推進,瀑布溝、龍頭石、金窩、寶興、洪一等一批水電項目建成發電,新增水電裝機209萬千瓦,累計建成水電裝機586萬千瓦;多晶硅、電極箔、水泥、電解鋅、工業硅、大理石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金紅葉紙業、四川通工專用汽車、張江集團產業科技園區、龍蒼溝旅游開發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
    消費需求穩中趨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3億元,增長20.4%,增速在全省排第7位。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品價格水平控制在5%以內。“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深入實施,鄉級農家店覆蓋全市95%鄉鎮,村級農家店覆蓋全市99%行政村,農村現代流通網絡綜合配送率70%。全市城鎮房屋施工面積256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10萬平方米,交易面積81.3萬平方米。
    外貿出口大幅下降。受國際外需萎縮、出口產品單一等因素影響,全市載能、汽車配件、石油機械、農產品加工等重點企業出口大幅下滑,全市實現外貿出口875萬美元,下降65%。
    (三)發展后勁進一步增強
    樞紐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編制完成《雅安市川西綜合交通樞紐規劃》,規劃構建“4+1”鐵路、“6+2”高速公路為骨架的川西綜合交通樞紐。成康鐵路雅安段可望今年開工建設,雅眉資遂鐵路完成項目規劃研究,雅甘鐵路、雅樂鐵路項目規劃研究啟動。雅西和名邛高速進展順利,雅樂高速開工建設,雅康高速公路列入藏區專項規劃,雅馬高速公路合作建設協議;完成國省干線災后重建294公里、客運站點16個。圍繞建設川西綜合交通樞紐,編制完成《雅安市川西物流中心建設規劃》和《雅安市第三方物流體系建設規劃》,華峰綜合物流中心、羽絨商貿城加快建設。電網建設加快推進。康定至崇州500千伏和草壩、安順220千伏輸變電項目建成投產,瀑布溝、深溪溝500千伏送出工程和漢源、名山、寶興、天全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加快建設;石棉、天全500千伏輸變電擴容項目,滎經、竹馬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一批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建設。城市建設穩步推進。《雅安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加快推進,城鎮化率34.6%,城區詳規覆蓋率達100%;國道318市區繞城路、大興二橋、雅安—名山快速通道、濱江大道等工程加快推進,市體育館建成使用,市博物館主體工程竣工,市行政中心、市博物館布展等工程加快推進,熊貓綠島、市文化館、市廣播電視中心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生態品牌日益彰顯。生態示范市建設穩步推進,森林覆蓋率達55.5%,繼續穩居全省第一,鞏固退耕還林6.3萬公頃,天保工程森林管護97.3萬公頃,公益林建設1.3萬公頃,營造林2.6萬公頃,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88.9平方公里。
    (四)改革開放深入實施
    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09.5億元,其中:引進省外資金71億元,加工制造業資金52.8億元。滎經、天全、富源電力公司資產重組工作加快推進。組建四川通工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完善雅化集團上市涉及國有資產的相關手續。規范全市電源點轉讓審核審批程序。落實寶興、漢源享受民族待遇縣的財政調整政策。穩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地方小水電、成品油、天然氣、污水垃圾處理等價格調整。健全雅安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擴大注冊資本規模。全面完成電影管理體制劃轉工作。及時啟動全市有線電視網絡資源整合工作,積極探索文化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圓滿完成水務管理體制改革,成立水務投資有限公司。除瀑電庫區部份鄉鎮外,全面完成全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五)和諧雅安扎實推進
    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646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29.3萬人,實現勞務收入19.2億元。征繳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社保基金12.4億元。按時足額發放55151名離退休人員養老金6.4億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農業人口117.5萬人,參合率達94.7%。高考上線人數達到 2364人、本科上線率為36.1%,中職招生8064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76.01%,小學學齡人口凈入學率99.35%。廉租房開工面積13.2萬平方米、竣工24.2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開工建設551套,市區棚戶區改造270戶。人口自然增長率4.13‰,符合政策生育率85.9%。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傳播得到有效遏制。
    全市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5.7%,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0%,淘汰落后產能企業24家。耕地保有量繼續保持在10.2萬公頃,基本農田保有量9萬公頃,完成土地整理3.4萬畝。積極開展固定資產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全市三項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排放量均控制在省政府下達控制目標范圍內。
    (六)重點工作成績斐然
    災后重建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率先啟動中期評估調整工作,編制完成災后恢復重建年度投資計劃,全市災后重建項目2377個,規劃總投資272億元。爭取港澳援建項目38個,援助金額8.6億元,創造了港澳援建打捆招標試點的雅安經驗。編制完成利用國外優惠緊急貸款規劃,爭取國家統借統還國外優惠緊急貸款10579萬美元。積極爭取財政資金、稅費減免、金融信貸、產業園區、項目用地、項目審核、招投標等災后重建政策支持。全力推進重建項目建設,全市災后重建項目累計開工1885個,開工率87%;累計完成投資159.5億元,完成投資率64.7%。湖北省、海南省、廣安市對口支援重建項目153個,援建資金總額21.58億元,到位資金17.91億元,占規劃總投資的82.96%。
    瀑電移民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瀑布溝水電站于2009年11月1日下閘蓄水,瀑布溝水電站兩臺機組分別于2009年12月13日、2009年12月23日并網發電。永定橋水庫首部樞紐于10月20日成功截流。漢源新縣城房建規劃總面積253萬平方米,開工145萬平方米,西區主次干道硬化21.6公里和城市支路硬化8.76公里基本完成。除大樹集鎮1.6萬平方米房建外,農村6個集鎮、31個集中安置點、2個分散安置區房建和附屬工程全部完工。萬里、甘溪壩園區基礎設施全部完工,庫區79戶淹沒企業中重組復建42戶,有9戶投產、8戶建成、19戶在建、6戶進場準備。國道108線改線工程完工通車,大渡河右岸公路基本具備通車能力。投親靠友、自謀出路安置10434人,農村集鎮和集中安置點永久性安置15466人,新縣城永久性安置7311人。
    擴大內需應對危機成效顯著。累計爭取中央、省擴大內需及常規預算內項目83個,項目總投資236億元,中央、省預算內資金12.9億元,超過2009年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總額;實施重點推進重大項目制度,實行市級領導、縣(區)、部門責任制,交通、水利、市政設施、社會事業等一批重大項目提前開工建設。率先在全省啟動“十二五”規劃,躋身區域次級樞紐和成都都市圈增長極,拉開雅安融入成渝經濟區成都都市圈增長極合作序幕,雅安工業園區擴區、漢源和石棉工業園區申報省級工業園區的工作加快推進。主動做好電力、資金、運輸等重點要素的統籌協調,支持企業多種渠道融資,全年新增貸款43.2億元,實施臨時差別電價支持企業生產,免征或暫緩征收企業部分稅費和基金;提前并適度擴大工業發展資金,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切實落實國家促進消費各項措施,全力實施“五緩、四減、三補貼”等特殊政策、分類就業方案、技能培訓、開發公益崗位等多種有效措施,確保全市就業平穩增長。
    過去的一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重點工作實現了突破性進展。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外部經濟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瀑電移民工作、災后恢復重建任務依然艱巨。政策、區位、資源等后發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仍然滯后。庫區建設、災后重建、電力建設投資占全市投資很大比重,目前這些投資進入收尾階段,固定資產投資長期保持高位運行難度增大。工業產銷率、企業盈利能力偏低,工業持續回升基礎不夠穩固。受特大地震、庫區建設、應對危機因素影響,能耗下降目標欠賬較多,節能減排任務艱巨。農民增收困難,就業形勢依然嚴峻。
    二、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預期目標 
    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中央、省委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牢牢把握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內轉變發展方式刻不容緩、西部大開發深入實施的大背景,繼續抓住庫區建設、災后重建和擴大內需重大機遇,圍繞“以樞紐為綱、于極地奮起”戰略新思路,按照“抓重建、強基礎、調結構、增活力、重民生”工作思路,認真落實“樞紐為綱建設年”各項工作,以加快鐵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以融入成都都市圈增長極為契機,以強化投資和產業支撐為重點,積極發展生態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災后重建步伐,加快移民工作進程,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努力開創雅安奮進跨越新局面。
    上述預期目標的確定,綜合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及省內發展環境,既突出了加快發展的需要,又考慮了支撐發展的實際。
    (一)關于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
    全市生產總值(GDP)增長12%。
    世界經濟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可望實現緩慢復蘇,2010年預期增長3%左右;國內經濟率先在全球回升向好,經濟發展信心增強,2010年預期增長8%以上;全省經濟止滑回升總體向好,處于爬坡上坎、蓄勢突破的關鍵階段,2010年預期增長10%以上。
    2010年是實現“十一五”規劃和市二次黨代會確定目標的關鍵之年,是謀劃“十二五”發展的基礎之年,需要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提升公共設施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化解就業困難等也需要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以樞紐為綱、于極地奮起”戰略新思路全面啟動,“三個加快”后續投資持續拉動,將有力支撐經濟保持較高速度增長。也應看到節能減排壓力加大、發展方式亟待轉變,都給經濟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帶來的巨大壓力與挑戰。
    (二)關于三次產業的預期目標
    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城鄉統籌力度加大,“三農”工作將面臨有利政策環境。糧食總產量可穩定在50萬噸左右,瀑電庫區內安移民生產發展加快推進。名山、天全新農村建設示范片建設深入推進,市、縣(區)兩級新農村示范片同步啟動。繼續壯大茶葉、林竹、果蔬、水禽、長毛兔等骨干產業,積極發展蒙頂山茶、花椒等區域特色品牌,不斷增強省市龍頭企業綜合實力,大力發展農村專合組織。全面完成57.72萬公頃集體林權改革,抓好土地流轉工作。轉移輸出勞動力30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1億元。也應看到,瀑電庫區減少4萬畝耕地,農業自身抗風險能力較差和自然氣候不確定等不利因素。
    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8%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2009年水電新增裝機和技改投資在今年形成新的生產能力。今年280萬千瓦左右的水電裝機、300萬噸左右的水泥生產能力將集中投產,漢源工業園區遷建企業全面建成。產業園區(集中區)和超億元骨干企業培育力度將大大增強。
    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旅游收入達50億元。國家出臺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刺激國內消費的國民休閑計劃逐步啟動。深入實施旅游“南下北上”和“線路統籌”戰略,完成“三山環線”改造,策劃旅游城市品牌,建立成都都市圈旅游合作機制。熊貓電影周和蒙頂山國際茶文化旅游節品牌影響力提升,啟動新景區建設,加快傳統景區改造。重大項目投資將繼續強勁帶動運輸、物流等服務業發展。加大商品房開發投資力度、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應量,房地產、金融業將成為第三產業的重要支撐。
    (三)關于三大需求的預期目標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以上,完成投資355億元。全市重大項目230個,計劃投資240億元。從主導行業看,水電87億元、制造業和技術改造58億元、交通59億元、電網13億元、城市基礎設施26億元、住房41億元、社會事業25億元、水利8億元、農林牧漁8億元、其他投資30億元。也應看到:為抑制通貨膨脹,國家投資政策將適度收緊,在政策取向上體現“兩保一嚴控”(保續建和收尾項目、嚴控新開工項目)。支撐我市投資高速增長的災后重建、瀑電等大中型水電項目投資力度將逐漸減弱,投資在較高規模基礎上保持增長缺乏支撐。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國家將不斷充實完善擴大城鄉居民消費的政策,加強行業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著力培育流通企業。全市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體系基本形成,農家店基本覆蓋全市鄉村,家電汽車下鄉、汽車以舊換新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力度加大,農村消費有望繼續保持20%以上速度增長。城市旅游品牌影響力加快提升,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住宿和餐飲業可望繼續保持增長30%以上的強勁勢頭。
    外貿出口1200萬美元,增長37%,實現恢復性增長。擴大傳統產品出口規模,挖掘主要出口潛力,圍繞新能源、新材料、機械制造、農產品深加工等優勢產業,積極引進外向型企業入駐我市。著力引進出口服務類企業,完善外貿流通網絡。
    (四)關于改善民生的預期目標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3萬人。完善就業再就業服務體系,積極開展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被征地農民等品牌培訓和創業培訓。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力爭五項社會保險新增擴面2萬人次,扎實做好社會保險關系轉移全國統一接續辦法的銜接準備。加快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機制,改善教育辦學條件,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完成市電影公司改制工作,啟動雅安川劇團改制工作。新增廉租住房3000套,完成市區棚戶區改造650戶。完善市體育場館建設,舉辦國家級體育賽事,承辦省級體育競賽。
    (五)關于價格總水平的預期目標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幅控制在3%左右。確保農產品市場價格基本穩定。高度重視民生價格管理,繼續做好部分重要商品價格監測。完善副食品價格調節基金、天然氣專項調節基金等征收管理制度。繼續加強地方災后重建建材價格監管。著力提升價格監測、成本監審、價格認證等工作。繼續加大價格執法檢查力度。
    (六)關于城鄉居民收入的預期目標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優惠政策。努力提高種植業、畜牧業、林業、務工等方面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完善農民工、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深入推進事業單位津補貼和績效工資改革,不斷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七)關于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預期目標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全年出生人口控制在1.7萬人以內,符合政策生育率達到84%以上。堅持人口計生目標管理,加快基層計生技術服務體系規范化建設。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嚴格再生育審批程序,加大社會撫養費征收力度。
    (八)關于節能減排的預期目標
    萬元地區生產總值(GDP)綜合能耗下降5%以上。重點抓好工業節能,同時抓好建筑、交通和公共機構節能。加強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加大污水垃圾處理及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優化三次產業結構,促進工業內部結構調整。切實抓好節能技改項目實施,落實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加強項目節能評估,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重點耗能企業的管理監督。
    三、2010年重大項目建設計劃
    2010年,繼續抓住庫區建設、災后重建和擴大內需重大機遇,實施“以樞紐為綱、于極地奮起”戰略新思路。扎實推進“樞紐建設年”各項工作,確保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55億元。
    (一)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建設交通樞紐。全年交通投資59億元。力爭成康鐵路雅安段開工建設,力爭雅甘鐵路、雅眉資遂鐵路、雅樂鐵路等項目納入國家和省鐵路網規劃。確保名邛高速竣工,加快雅西高速、雅樂高速建設進度,力爭雅康高速開工建設,爭取雅馬高速公路列入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確保9月30日前全面完成國省干道災后重建項目,建成農村公路500公里。加快實施《雅安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加快建設居民消費品、商貿流通、農產品、工業品、煙草、石油等專業配送中心。
    全面加快電網建設。全年電網建設投資13億元。建成瀑電500千伏送出工程,開工建設2個500千伏擴容項目。建成4個220千伏項目,開工建設2個220千伏項目。建成2個110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6個110千伏工程。加快實施近1.2億的農網完善工程。加快推進大崗山、飛仙關電站送出工程的前期工作,積極做好1000千伏特高壓電網項目前期工作的協調服務。
    快速提升城市規模。全年城市基礎設施投資26億元。按城區人口50萬人和面積55平方公里規模,抓緊推進《雅安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完善城市專項規劃。建成雅安-名山快速通道,開工建設第二條雅安-名山快速通道,盡快將名山建成雅安城市副中心;建成市行政中心、濱江大道、雅草路等建設進度,開工建設國道318繞城路、姚橋支干道、大興二橋等工程,帶動姚橋、大興、草壩新區發展。啟動熊貓綠島、南郊備用水源、城市橋梁等項目,加快市體育中心、城區亮化、背街小巷改造、三雅園支路等工程,不斷完善中心城區功能。
    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年水利基礎設施投資8億元。加快永定橋水利工程建設,開工建設“銅頭引水”、九龍水庫等工程,完成市區青衣江防洪堤建設,解決1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二)產業項目建設
    繼續加快水電基地建設。全年完成水電投資87億元。新增水電裝機280萬千瓦左右,累計建成水電裝機866萬千瓦,基本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力爭瀑布溝、靈關等水電站全部建成投產,加快深溪溝、飛仙關等水電站建設進度,開工建設大崗山、民治、出居溝等水電站,加快鍋浪蹺、老鷹巖等水電站前期工作。
    加快推進加工業項目。全年制造業和技術改造投資58億元。漢源79戶淹沒企業中42戶重組復建企業建成投產,加快永旺硅業二期、九晶單晶硅、中雅二期等新材料項目和匯得利鋅業、東順鋅業、天盛化工等載能項目,開工建設金紅葉紙業、福明電子等項目,力爭二郎山、兆山新星、泰昌益通水泥建成投產。加快推進茶葉、石材、木材、羽絨、紡織等加工業項目。重點推進市區“退二進三”企業搬遷技改,著力實施47個省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和18個技術創新項目。
    加強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年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9.3億元。園區基礎設施投資5億元,全力推進張江集團產業科技園區項目,加快市工業園區220千伏變電站、污水處理廠等項目進度;加快編制漢源工業園區規劃,積極爭取石棉竹馬工業園區進入省級工業開發區規劃,全力推進園區(集中區)的供電、供水、供氣、道路、環保、通信、消防等配套設施建設。旅游基礎設施投資4.3億元,重點推出龍蒼溝、大相嶺、百丈湖、栗子坪等新景區,改造喇叭河、安順場、神木壘等傳統景區基礎設施。
    (三)民生工程建設 
    全力推進瀑電移民二期工作。全年瀑電庫區建設投資87億元。強勢推進新縣城房建及配套基礎設施、農村移民安置住房及配套基礎設施等各項移民工程,確保按時間節點完成移民搬遷、過渡安置、庫底清理任務。平穩實現瀑電二期蓄水851米水位目標,力爭完成漢源庫區移民住房建設和實現全部移民永久性安置,提前兩個月實現瀑電全部機組發電。
    基本完成災后恢復重建任務。全年完成災后恢復重建投資84億元。災后恢復重建項目、投資分別完成規劃的90%。繼續加快推進住房、校舍安全工程、農村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等民生項目,并將其擺在優先位置,力爭春節前受災農戶全部住進永久性住房,春季開學災區學生全部告別板房校舍,5月底前基本完成城鎮住房重建任務;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城鎮體系等項目重建,全面恢復生產力布局、市場服務體系建設。
    加大住房建設力度。住房投資41億元(其中:商品房開發投資10億元)。城鎮住房建設面積28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50萬平方米。其中: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用地供應135畝,廉租住房新增及續建達19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3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3.9萬平方米。
    各位代表:2010年,是雅安實施“以樞紐為綱、于極地奮起”戰略新思路的啟動年,是基本完成災后恢復重建任務的決戰年,是瀑電庫區移民工作二期會戰的決勝年,也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勇于擔當、扎實工作、超常努力,以優異成績向西部大開發和雅安撤地設市十周年獻禮。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