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大西安建設加速:帶動小城鎮發展的戰略選擇

2010-2-16 13:3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廣大西部地區和西安目前一樣,大城市沒有做大,中等城市沒有做好,小城鎮沒做起來,這也正是西安提出建設“大西安”帶動小城鎮戰略規劃的現實選擇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勇梁娟
  西部大開發走過十年。在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城鄉統籌發展之際,位于西北區域中心的西安市,正在按照中央的要求,籌劃將西安建設成為國際化大都市,以“大西安”建設,帶動和輻射周邊地區城市化進程和城鄉統籌發展。
  “大西安”建設加速
  在2月初西安市“兩會”上,“大西安”建設成為代表委員討論的熱點,也是省內媒體關注的焦點。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大三線建設”,在計劃經濟時代為西部地區奠定了現代工業基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的西安成為西北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但是在城市化進程中,西安還沒真正強大到足夠帶動和輻射西北地區城市化進程和推動轄區城鎮城市化、村鎮城鎮化的進程。
  雖然目前還不具備國際化大都市的條件,但西安正在籌劃成為國內最有影響、最具開放度的內陸港口和歐亞大陸橋上重要的國際物流中心。早在2005年,時任西安市委書記的袁純清,首次對西安的發展明確提出國際化、市場化、人文化、生態化的“四化”發展理念。2006年,陜西省提出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加速了西安大都市的進程。
  市長陳寶根說,2009年6月,國家頒布實施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國務院《關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西部地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意見》,提出把關中建設成為全國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把西安定位為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成為中國重要的科技研發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會展中心、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對外開放高地。
  西安市發改委主任王學東說,西部大開發以來,西安經濟快速發展,目前正處于經濟總量擴張期。西部大開發伊始,西安GDP僅577.29億元,2009年到了2719.10億元,10年時間內GDP翻了兩番。
  同時西安正處于資源兌現期,歷史、文化、旅游等世界能量級和科技、教育、制造等國家能量級的資源正處在資源兌現期。西安在此基礎上,提出構建國際化大都市的現代產業體系。
  西安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楊殿鐘介紹,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是在按照《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中,到2020年“大西安”的總面積將增加到9036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區面積1280平方公里,西安的總人口將達到1280萬人。
  5年25億投向小城鎮
  西安市在拉開帷幕建設“大西安”的同時,于2010年1月出臺了《西安市小城鎮建設實施意見》和《西安市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實施方案》。
  王學東介紹,到2013年,西安市小城鎮城鎮化水平將達到35%以上。街辦、建制鎮、村莊主要道路全部硬化;在重點小城鎮推廣建設生物污水處理等簡單、低耗的污水處理設施,生活垃圾實行統一收集處理。同時,不斷完善小城鎮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拘纬梢钥h城為核心,以小城鎮為基礎,帶動新農村建設,中心市區、縣城、重點鎮相互銜接、功能協調、服務基本完善的縣域城鎮化建設體系。
  西安市將根據每個小城鎮的不同特點,分類確定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目標。對具有工業產業優勢的,打造工業綜合型小城鎮;對具有自然資源優勢的,打造休閑度假旅游居住型小城鎮;對商貿流通較為發達的,圍繞物流商貿做好配套建設,打造商貿型小城鎮;對以農業為主的,抓好特色農業及相關產業鏈的延伸,打造農工商特色小城鎮。
  此外,在農村逐步開展農民房產權辦證工作,首先在優先建設發展鎮推行。鼓勵長期在城鎮經商務工的農民利用宅基地在城鎮換房,鼓勵農村分散居住的自然村組農民以其擁有的宅基地換房,直接進入小城鎮定居。
  《西安市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實施方案》規劃,2009年開始在5年內,西安市將設法融資25億元加快小城鎮建設。對市級60個重點鎮以及優先發展鎮和區縣46個發展鎮的基礎設施項目分別進行整體包裝,項目主要包括新建改造道路、人行道、給排水、路燈、綠化、街區環境改造整治、出入口整治、污水處理、名鎮保護等。在多渠道籌集資本金后,通過與國家開發銀行陜西分行合作籌措更多資金投向小城鎮建設。
  規避無序發展浪費資源
  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中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大城市的政治、經濟、交通、人才等有利因素,導致產業向大城市尤其是省會等特大城市聚集,產業帶動人口向特大城市流動,使特大城市人口數量急劇膨脹,大城市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面臨嚴峻的挑戰。然而,在農村尤其是西部農村,大部分地區仍然是村子還是那小村,城鎮還是農村小鎮。下一輪的西部大開發,必然要解決西部地區城鎮化的的問題。
  目前學術界在城鎮化發展中提出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推進城市化進程應該優先向大中城市聚集。另一種認為,應該走小城鎮-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發展模式。身為城市經濟學專家的王學東說,這兩種學派都太理想化。各地在推進城市化中應該根據所處區域有區別地選擇走適合自己特色的模式,突出自己城市的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地效仿。
  王學東說,廣大西部地區和西安一樣,目前的現狀是大城市沒有做大,中等城市沒有做好,小城鎮沒做起來,這也正是西安提出建設“大西安”帶動小城鎮戰略規劃的現實選擇。
  從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城市化進程看,大部分小城鎮已基本具備現代城市功能。但是在改革開放初期,這些地方小城鎮發展由于沒有整體戰略規劃,產業沒有規劃好,城鎮功能不配套,付出了資源浪費、破壞生態的巨大代價,產生了工業廢墟。部分地區后來經歷了重新規劃,拆舊建新。
  “西部地區城鎮化應該規避這種以浪費資源為代價的城市化進程,做好城鎮化整體戰略規劃!蓖鯇W東說這種規劃不是物理規劃,而是產業規劃和城鎮功能規劃、城鎮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為一體的整體規劃。
  要規劃好城鎮的產業。城市化進程中要培育好產業,城鎮沒有產業,就沒有辦法留住當地人就地就業和創業,人們仍然向產業聚集的大城市流動,城鎮化就成為空中樓閣。小城市完善城市功能,吸引農村人口,同樣重要地是規劃好產業,在一個區域內要做好小城市、小城鎮整體規劃,使它們在一個區域內在產業和城鎮服務功能等方面各有特色,又能互相補充。
  在上世紀日本城市化進程中,曾出現了一個村莊一個老師一個學生的現象,大量基礎設施完備的村莊,因為年輕人向往都市生活而逐漸衰落并最終滅亡,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被閑置浪費。在我國西部農村,也已經出現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孩子”的現象,隨著孩子逐步進城讀書,老人逐漸離世,農村人口將銳減,目前農村已出現了大量的宅基地閑置現象。因此,政府應該統籌規劃城鎮化建設與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不要造成資源浪費。
  各級政府應該加大對西部地區小城鎮水、電、路、給排水、環境衛生、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完善小城市、小城鎮的城市功能。只有舒適宜居,農民經過土地流轉就會自然而然選擇小城鎮和中小城市定居,而不是像現在都選擇流向大城市。
  還要取消當前“城鄉二元化”、“城市二元化”政策,對進城農民和城市居民一樣均等的公民等遇。只有無論生活在農村、小城鎮還是大中小城市,都能得到醫療、養老、就業、教育的社會保障,只有不斷加大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服務功能,城市人到農村創業、農民進城務工的人口流動才能活起來,才能刺激經濟和城鄉同步協調發展!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