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角洲:大河之舞
2010-2-13 16: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黃三角港口群:“群龍”如何共舞? 在國務院批復《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后,黃三角所有的港口都在提速建設。
根據《規劃》,黃三角依托“四點”、建設“四區”、打造“一帶”。四點即東營港、濱州港、濰坊港和煙臺港萊州港區;四區即東營、濱州、濰坊北部、萊州四大臨港產業區;一帶則是以四個港口為支撐,以四大臨港產業區為核心,以經濟技術開發區、特色工業園區和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為重點的環渤海南岸經濟集聚帶。
港口群崛起
“臨港產業無疑是未來黃三角發展最大的看點之一,而發展臨港產業的當務之急,則是加快港口及相關集疏運等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為黃三角大發展奠定大物流基礎! 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的主要倡議者、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良恕表示。
根據《規劃》,以東營港為核心,濱州、濰坊港和煙臺港萊州港區為主,將形成分工明確的黃三角港口群。由此黃三角港口群誕生。
但是很多人對于黃三角港口群比較陌生。
“開發黃三角,東營港已經等了26年! 東營港相關人士稱告訴記者。該人士表示, 從渤海到龍口向北至漳衛新河,三個地市海岸線長700公里,卻無一大中型港口。東營港的開發建設將改善渤海西南海岸的港口布局,為整個黃三角地區打開便捷的東部出海通道,使東營市成為銜接環渤海地區與黃河流域經濟帶的重要樞紐。當前,為了配合黃三角港口群的發展,東營港擴建工程于2009年開工,規劃建設2個5萬噸級、2個5000噸級液體化工碼頭,擬于2011年建成投用。從2012年開始,相繼實施東營港二三期擴建工程,建設防波擋沙堤15000米,10萬噸級、25萬噸級島式油碼頭,建設2萬噸級多用途泊位32個。到2015年,東營港年吞吐能力將達到5000萬噸,2020年達到1億噸。東營港廣利港區擴建工程已于去年9月完成項目立項并開工建設。根據規劃,擴建后的東營港將是一個集商港、旅游港和漁港于一體的綜合性港口。與此同時,東營市的石化企業也將集中向臨港園區轉移,其他地區將不再審批石化項目。由此可見,東營港在渤海之濱日漸成型完善,成為加快推進黃三角開發建設的“橋頭堡”。
除了東營港條件良好以外,煙臺港萊州港區也是角逐黃三角港口群“龍頭港”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
據記者了解,萊州港區是黃三角區域海岸線上建設深水碼頭條件最好、成本最低的港口,也是目前黃三角區域內規模最大、且唯一擁有5萬噸級以上泊位的深水港口。
港口之間的競爭向來激烈。當記者采訪萊州市港航管理局局長王少軍,問及萊州港區有何優勢時,他表示:“萊州港區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西邊的港口相比較,東營、濱州、濰坊等港口沒有深水泊位;和東邊的港口相比較,比如說煙臺港、龍口港,它的陸地距離比較近,所以說這幾年出現了大的增長。近日,《煙臺港萊州港區總體規劃》通過了專家評審。在未來5年,我們計劃投資40個億,建設7萬噸級以上泊位10個、液體化工倉儲能力達到200萬方、從萊州港區到陸中腹地的輸油管線3條,到2020年吞吐能力達到億噸。由此看來,我們將爭取打造黃三角區域最大港區!
王少軍透露,雖然2009年全國從南到北幾乎所有的集裝箱碼頭都遇到了吞吐量嚴重下滑的局面,但萊州港區卻在2009年前10個月中,創造了貨物吞吐量幾乎每個月都同比增長的奇跡,尤其是10月份實現了1056萬噸的吞吐量,增幅達40%。
濱州港的發展前景也有目共睹。該港位于渤海灣西南岸,陸上距青島、天津、北京等地均在300公里內,是山東省對接天津濱海新區最近的口岸,是濟南都市圈唯一的出海通道。據了解,濱州港計劃至2015年“十二五”期間,完成海港港區萬噸級航道及防波堤整體工程;建成3×5萬噸級液體化工碼頭,形成2000萬噸吞吐能力;打造套爾河碼頭群,完善套爾河港區四個作業區功能;完善臨港物流及基礎設施配套工程,為臨港產業發展打造平臺。至2020年“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大型件雜、原油和集裝箱等泊位,建成20個萬噸級以上泊位,形成6000萬噸以上吞吐能力,把濱州港建成立足濱州市,服務濟南都市圈,面向環渤海,對接京津冀,拉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及黃三角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建設的區域性綜合港口。
一位業內專家表示,黃三角港口群的誕生勢必會產生像其他三角洲港口群競爭的局面,但是如果這四個港口能夠錯位競爭,避免惡性競爭,這個區域的港口群均會有很大發展。
PK環渤海港口群
2009年全球面臨金融危機,但古老的黃三角看到的更多是希望。
在我國目前形成的經濟帶中,珠三角發展最早,也最有活力,在多次經濟轉型中獨領風騷,名聲在外。長三角本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商業圈,加上該地區的人精明、有頭腦,發展模式漸近國際化,預計將成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龍頭。目前最有潛力、發展速度最快的,當數環渤海經濟圈,包括京津唐、黃三角。特別是國務院批準黃三角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政策紅利帶來的黃三角騰飛,已箭在弦上。
提到幾大“三角洲”的港口,就不得不提到港口與港口之間的競爭。
據記者了解,黃三角東營、濱州、濰坊、萊州四個港口,2008年吞吐能力加起來不足2000萬噸。有人會問,四個港口加起來的規模還不如一個我國中小型港口,這樣他們會給環渤海港口群帶來什么影響?能給其他三角洲港口群帶來什么影響?
上述這位業內專家表示,目前黃三角港口缺少疏港鐵路及與周邊區域連接貫通的干線鐵路,內聯外接的高速公路網絡尚不完善,檔次還比較低。因此港口不論是軟環境還是硬件都還處于比較低的檔次。以他們目前的情況來說并不能給環渤海港口群帶來什么影響,也不會出現為了爭奪腹地而發生的價格戰。
審視環渤海經濟圈,天津濱海、河北曹妃甸、遼寧“五點一線”均已先期成為國家重點發展區域,諸強環伺,黃三角港口應如何尋找自己的定位?
黃三角港口群必須錯位發展,利用比較優勢來尋找突破口。
該專家表示,從大環境來講,黃三角現在既要融入長三角,又要融入環渤海。從目前國家層面來看,在環渤海經濟圈中,濱海新區是中央政府一個主要的用力點。黃三角要融入環渤海,黃三角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整個黃三角對山東的區域布局、協調發展,特別是對外合作,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黃三角上升到國家戰略,是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很大的機遇。
從港口小環境來講,首先,這些港口將北與天津港、東與青島港合縱連橫,彼此有所側重,其腹地指向整個黃河流域。其次,加強港口與鐵路、公路的連接,構建港口快速集疏運體系,推進與環渤海其它地區港口的合作對接,拓展周邊地區和內陸腹地。第三,建設物流園區,拓展大物流圈概念。
該專家最后表示,雖然黃三角港口群目前規模不大,但是黃三角港口群與環渤海某些港口之間腹地基本重合,將來勢必會存在競爭關系,換句話說未來有黃三角港口群融入的環渤海港口群競爭將大于合作。
記者還采訪了一位航運學者,他表示:“黃三角港口群的發展要看黃河自身的發展,黃三角黃河水量太小,經常斷流,因此港口發展還需要更多的投資和建設。就我個人觀點,黃三角港口群的建設并不能對其他港口造成威脅,而且我也呼吁,不能哪個地方只要有水就發展港口,港口發展還需要看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