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結構是抑制鋼鐵產能過剩的重要手段
2010-1-7 22:0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9年以來,在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攬子計劃的拉動下,國民經濟企穩回升、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增多。
鋼材市場需求回暖,鋼鐵行業運行的多個指標好轉,鋼鐵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情況有所緩解。
但與此同時,鋼鐵產能過剩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粗鋼產能6.6億噸,需求僅5億噸左右。
2009年粗鋼產能將達7億噸,產能過剩矛盾進一步加劇。
事實上,國內鋼材市場已經嘗到產能過剩的苦果。
自2009年4月中旬開始,國內鋼價逐步回升,國內閑置鋼鐵產能不斷釋放,2009年6、7月份,國內粗鋼產量更是連創歷史新高,在出口受阻等因素影響下,國內資源供應壓力不斷加大。
2009年8月中旬,國內鋼材市場價格開始大幅回落,到2009年9月下旬,線材、螺紋鋼價格回落超過1000元/噸,中厚板價格也回落了近700元/噸。
盡快抑制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對維護鋼鐵市場穩定、中國鋼鐵行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09年9月份,國務院批準了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 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鋼鐵業作為產能過剩的重點產業成為首要的調整對象。《若干意見》指出,鋼鐵行業作為產能過剩行業,要充分利用當前市場的倒逼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好有關產業政策,堅決抑制產能過剩,加快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實現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淘汰落后產能既是優化鋼鐵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又是抑制鋼鐵產能過剩的主要舉措。
政府應加大對淘汰落后產能實施情況的檢查力度,并對落后產能企業實行嚴格的差別電價、水價政策,使其在經濟上無利可圖,迫使其主動退出。
另外,淘汰落后產能應更多以環保指標和能耗、水耗指標為標準。
以設備規模作為準入標準的做法會促使企業采取簡單擴充設備規模和產能的應對辦法,不但不能減少落后產能,反而會導致落后產能的增加。
鋼鐵行業要保持平穩健康發展,關鍵是要加快技術進步、推進技術改造,實現產業升級。
我國大型鋼鐵企業的整體裝備水平雖然與國外先進水平接近,但是在自主創新能力、工藝水平、質量控制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每年我國還需要進口700萬噸左右的關鍵品種鋼材以滿足國內需要。
因此,應鼓勵和扶持大型鋼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通過加強國際合作提高創新能力,不斷開發新型產品以實現差異化競爭。 (小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