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暢通公路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2010-1-6 15:58: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隨著公路里程的快速增長,我國公路養護管理任務空前繁重。為進一步提高公路服務水平、科學決策水平和養護技術水平,探索新時期我國公路管理養護的發展方向和實現途徑,加速構建“暢、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環境,部決定:在北京、河北、山東、江蘇、浙江五省(市)組織開展以“五推進”(推進決策科學化、推進預防性養護、推進“和諧暢通路”示范工程建設、推進養護技術進步、推進養護管理規范化)為主要內容的“和諧暢通路”創建活動試點工作。
交通運輸部提出創建“和諧暢通路”活動,我們深以為然。“和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黨中央創建“和諧社會”的核心,公路交通作為國民經濟重要基礎設施,創建“和諧暢通路”,順天時,應民意,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交通運輸部將河北省作為創建“和諧暢通路”試點省份之一,我們積極響應。在此之前,我省已啟動“普通干線公路標準化養護示范路”創建活動,我們將以此為基礎,把握“和諧暢通路”的實質,認真籌劃,全力做好試點工作。
以人為本,實現公路服務功能的和諧。
和諧是對立事物之間在一定條件下的辯證統一,是不同事物之間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關系。“和諧暢通路”就是要通過規范管理、科學決策,運用先進的技術,使公路使用與管理、維護與發展、傳統與創新、養護與環境達到最大限度的統一,并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公路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道路使用者提供優質的行車環境。
公路的終極目標是最大限度發揮公路的服務功能,為公眾提供優質服務。創建“和諧暢通路”,要始終把提高公路服務水平,為道路使用者提供“暢、安、舒、美”的行車環境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并不斷滿足人們對公路通行環境、服務能力日益增長的需要。因此,“和諧暢通路”創建工作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者的需要,路面技術狀況必須達到優良,行車環境一定要優美舒適,安全設施必須齊全完備,服務水平一定要保持一流。一是要“以車為本”,努力做到公路行車舒適通暢,加強小修工程管理,合理安排小修挖補,及時安排路面灌縫、局部封層等工程,科學處治早期病害,避免影響行車病害的形成;二是要“以人為本”,打造安全的行車環境,規范設置標志、標線并確保清晰、醒目,合理區劃大型道口的交通,及時消除事故隱患,對事故多發點段及事故黑點要加強治理力度,最大限度地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三是要“自然和諧”,積極建設綠化、美化、凈化、和諧、環保的公路交通。
以預防性養護為基礎,實現投入與效益的和諧。
養護資金的短缺日趨嚴重,當前費稅改革及財政政策的約束,要求我們必須加強養護管理的科技含量,實現養護投入的效益最大化。研究和實踐表明,預防性養護是提高道路全壽命周期、提高養護投入效益的有效途徑,因此,加強預防性養護,是我們創建“和諧暢通路”的基礎。全面貫徹預防性養護理念,提高養護決策科學化水平,要不斷探索適合本地特點的預防性養護機制,從公路、橋隧的技術狀況評定入手,摸清底數,實時準確掌握路況信息,建立橋梁監控與監測機制,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性養護工作;要建立激勵機制,促進預防性養護工作的進展,重視路面灌縫、局部封層等預防性養護措施,全方位、多層次地開展預防性養護工作,實現養護工作的高效益和良性循環;要貫徹落實“預防為主、中修優先”的指導思想,適度提高中修工程比例,科學實施預防性養護,適當延長大修工程周期;要高度重視橋梁、隧道的預防性養護,避免因養護不到位、病害處治不及時而引起更嚴重的病害,增加養護投資,甚至引起安全事故。
以管理規范化為先導,實現管理與養護的和諧。
創建“和諧暢通路”,要建立科學、合理、完整的管理制度、辦法,使之與具體的養護工作相適應。當前,公路路面的結構、材料組成日新月異,養護手段不斷發展,而道路使用者日趨復雜,對公路服務功能的要求日益提升,自然災害與人為因素對公路破壞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因此,管理方式、手段及內涵也要隨之進行改變,使之與具體的公路養護工作達到有機銜接,以服務于養護,提高養護水平,增加養護效益,促進養護工作發展,最終服務于社會經濟,服務于人民。創建“和諧暢通路”要以規范化管理為先導,同時,在創建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提高規范化管理的水平。一是要完善行業管理的規范和標準體系,在符合交通運輸部有關行業規范和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按照養護管理“精、準、細、嚴”的總體要求,細化和制訂我省公路日常保養、小修、大中修養護工程實施等方面的規范化管理標準,以指導全省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二是要研究創新養護管理新模式,吸收新建項目的管理經驗,探索養護工程施工設計總承包組織模式;三是要強化管理制度建設,細化權力與責任;四是要建立制度落實的相關機制。制度化管理的優越性不僅體現在具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制度的執行力上,只有將制度落實到實處,才具有實際的意義。
以先進技術為保障,促進公路環境的和諧。
養護工程應用技術的開發潛力巨大,充分應用和挖掘先進的科學技術,對提高養護工程質量、延長公路使用壽命、保護自然環境等意義重大。鑒于養護工程的特殊性,引進和研究再生利用技術應當成為養護工程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再生技術一是可以大量減少廢棄物料,取得好的環保效益,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二是當技術應用得當,就可以節約大量物料,創造顯著的經濟效益。當前公路養護工程應用技術繁多,創建“和諧暢通路”,一定要以科學技術作保障,選擇引進一些在國內外已普遍應用的成熟技術。在引進時要充分考慮技術的先進性,確保該項技術在各個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另外,引進技術必須因地制宜,確保其符合本地實際情況,在應用時要加強配套技術的研究,進而基本實現養護成套技術的集成應用,使養護技術水平明顯提升。
近期目標,每市建一條“和諧暢通路”
結合已啟動的“標準化養護示范路”創建活動,我省對“和諧暢通路”創建工作也進行了初步部署。我省創建“標準化養護示范路”重點圍繞科學發展觀展開,以構建和諧公路、突顯河北公路特色為主題,以有效滿足群眾出行需求為目的。具體目標是使路況質量得到良好保持,公路線型流暢,標志標線鮮明醒目,路面平整完好,路基堅實,排水通暢,過村鎮路段得到有效治理,非法標志得到有效遏制,干線公路與干線公路平交的路口得到有效整治效果,公路可綠化用地得到有效綠色覆蓋,臟、亂、差現象得到有效治理,最終全面實現公路“暢 、安、舒、美”的交通環境。
我省將進一步拓展“標準化養護示范路”的內涵和外延,并以此為基礎,創建一批“和諧暢通”示范路,把I S O9000認證的管理理念貫穿到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中,規范養護管理的職責要求、業務內容、工作程序、考核標準等,促進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規范化進程,推動決策科學化的進步。在功能上達到安全設施規范、路面技術狀況優良、行車環境優美,使其成為具有示范意義,起到標桿作用的樣板工程。我們要求每個市至少要選擇一條路線開展“和諧暢通路”示范工程創建活動,并將創建工作突出、效果良好的路段,作為省級“和諧暢通路”示范工程進行推廣。
超限運輸對公路、橋梁的危害巨大,是影響交通運輸中最不和諧的因素,如果不加強超限運輸治理工作,公路的安全暢通就失去了保障,“和諧暢通路”就是空談。我們公路管理機構有義務為道路使用者提供優質服務,但也同時要求道路使用者合理合法使用公路,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公路交通運輸的和諧發展。因此,必須堅持不懈、堅定不移地加強超限運輸治理工作,只有最大限度地消除這一不和諧因素,才能保證“和諧暢通路”的順利創建,并鞏固好這一成果。目前,我省已展開新一輪的治超工作。費改稅后,部分原稽征人員轉崗到路政執法隊伍,大大加強了路政執法力量,有關單位一方面強化執法隊伍建設,一方面積極投入到治超工作中。我省將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下定決心,集中精力,加大力度,力求取得超限運輸治理新突破,為“和諧暢通路”的創建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