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濟形勢分析

經濟過熱風險再現

2010-1-5 19:27: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及國家統計局1月1日發布的2009年12月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6.6%,比上一月上升1.4個百分點。制造業PMI的連續強勁上升引起市場對于通貨膨脹及出臺緊縮性政策的擔憂。 
  制造業PMI是一個綜合指數,是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通常PMI指數在50%以上,反映經濟總體擴張;低于50%,反映經濟衰退。12月的PMI創下自2008年4月份以來的新高,當時的中國經濟處在過熱時期。PMI指數自2005年開始以來,只有7個月份的數值超過56.6%(而且均不在12月份)。2008年11月經濟最差的時候PMI最低水平只有38.8%。
  12月份數據在歷史上并未顯示出很強的季節性。高盛的研究顯示,在經過對原始數據的季節性調整之后,12月份數據仍較11月份上升1.1%,與原始數據1.4%的上升幅度相差不大。值得注意的是2006和2007年PMI均值也只有54.5%和55.0%,其相對應的實際GDP增幅分別高達11.9%和13.0%。高盛中國經濟學家喬虹和宋宇表示,綜合高盛中國經濟活動指數(GSCA)和PMI數據的分析顯示,2009年年底時實際GDP增速很可能在13%上下。高盛中國經濟活動指數(GSCA)印證了經濟的V形走勢。
  不過,兩位經濟學家強調,在經濟強勁恢復,通脹壓力正在明顯迅速上升的情況下,這種非常強勁的增長不再是好消息,有可能會帶來政策的緊縮。
  通貨膨脹已經取代經濟增長成為目前市場最關注的指標。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1月4日表示,2010年一季度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和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都將快速上漲,加劇市場對于通脹的擔憂。王慶認為市場對通脹風險的預估可能會有些過度,摩根士丹利1月4日公布將每周發布通貨膨脹追蹤指標,密切關注通脹的變化,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2009年11月份的CPI和PPI環比強勁上漲,經季節調整的月環比折年增幅分別達到6.5%和12.5%。雖然這受到了月初暴雪以及上調工業用電和成品油價格的影響,但包括高盛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GSPCC) 在內的高頻數據都表明這兩項數據在12月份可能仍會居高不下。
  在信貸增量及流動性方面,高盛認為政府制定的2010年7.5萬億的貸款目標可能偏高,因為外商直接投資和其它資金流入的增長將使得更多外匯流入,而且如果出口增速維持過去幾個月來的強勁勢頭,可能導致貿易順差擴大,從而進一步推動外匯占款的增長。如果商業銀行獲準集中在前期放貸,那么每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可能將接近甚至超過1萬億元。鑒于過去半年來每月4,000億元的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已經導致實體經濟增長合適或偏強,1萬億元的新增貸款會導致實體經濟增速進一步提高并加大通脹壓力,最終會導致更大幅度的政策緊縮。
  喬虹認為,可喜的是決策當局已經認識到這種風險,并且在最近強調了保持年內平穩放貸的重要性。如果他們能夠保持對年內(特別是年初)貸款的嚴格控制并靈活調整政策立場(特別是在出口繼續快速復蘇的情況下,進一步收緊信貸政策),那么中國經濟將仍有望實現高增長和低通脹。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