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總,是你決定了你的企業命運
2010-1-3 14:4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案例回放】前段時間,一個2年前認識的老總打電話給我,說要最快啟動我們的合作項目,希望我去一次。我說:“老總,2年過去了,恐怕當時的方案不太適合吧。2年了,企業應該發生了很大變化,更紅火了吧?”老總沉寂良久說:“唉,一言難盡,是有些變化,但不是我想要的。”
記得上2007年底,筆者接到那個老總的電話,說是要搞一次全員內訓改善,提升管理水平與管理者素質。2007年底我去了該司二次,作了較深入察看與訪談————
1、老總70年代生,是搞小五金家居飾品貿易出身的,賺了第一桶金后轉而做制造兼銷售。
2、2006年7月斥資2000多萬建立了十分漂亮的花園式廠房,工廠離銷售與設計部門有近200公里路程;至2007年底雇有員工近500人,生意很忙,但因交貨不及時經常挨外商罰款。
3、還有一個現象,我查閱了他們的ISO文件,獲知該企業是2006年4月通過的ISO認證,也就是廠未建而認證先過了。
4、現場管理很混亂,車間僅有殘缺不全的幾份作業規程,流水線總是停止工作,庫房僅包裝用紙品存貨就超過200萬,建廠一年半出了安全工傷事故5起。
5、組織架構設計有點說不清道不明,共設了9個部門;廠長未獲得認同,且與各主管矛盾很深,各主管間也互不買帳,我第一次接觸部門主管,就有人大說廠長的不是并指出其它主管的問題,讓我很驚訝。
6、老總認為要解決出貨不及時問題,首當其沖是要解決員工素質與物流問題,我不敢茍同,他看到的是問題的表象。
7、老總的設計與銷售團隊在市內,有20來人,老總親自坐陣,墻上貼滿了當今最時髦的口號。
8、老總未到工廠開過完整的員工大會或主管會,每次只是找主管單獨談話了解情況,然后回市內;老總的愛人、助理、顧問均可以向工廠指揮。
2年后,我又應老總之邀去了其公司。進門就感覺人氣沒那么旺了,辦公室陳列似乎也久未整理了,老總似乎也心事沉沉;接下來談了近3小時,取消了去工廠看看的計劃——原因是工廠正在罷工;原來的廠長已走了,后來換了2個,均只干了不到3個月,現在工廠是由3個部門主管共管,各自單獨向老總報告;他的助理還在,告知老總每天只能睡上5小時不到,接下來還是與我交談一些2年前談過的點上的問題與物流的問題,同時表露出無奈與對上司不放權的抱怨。
老總,您這么辛苦,得到了想要的嗎?
老總,您這么辛苦,您的企業怎么啦?
老總,您企業的問題到底在哪呢?
老總,從我多次的了解與訪談中,簡要分析一下您企業的問題。
一、老總,我不得不說:“關鍵問題出在您自己。”
1、 您沒有花精力去找合適的工廠廠長幫您。
2、 您不太信任人才,卻喜歡聽話的庸才,因此您不可能找到合適的人才。
3、 您找了幾任廠長不合適,就概嘆一將難求,據了解是您求全責備吹毛求疵聽信流言導致人才走了。
4、 您自身決策太慢,很少當場拍板,導致下屬總是揣摩王意無從執行。
5、 您要遠小人之言,不用溜須拍馬之徒,要多聽有缺陷人才的意見。
二、工廠關鍵問題是制造問題而不是物流問題。
1、 出貨不及時的癥結在生產線未平衡產能,無確定的產能標準。
2、 現場無基本規范的作業規程與標準,因此員工憑經驗辦事,殘次品居高不下。
3、 整個制造過程無明確的作業指令貫穿各部門,導致各做各的,都向您請示。
4、 現場管理水平每況愈下,雖然新工廠在所難免,但應馬上整改止滑。
三、工廠致命問題是基礎管理體系問題。
1、 組織設計不能求全求大,部門職能劃分不能想當然,主管任命不能拍腦袋憑感覺,您要帶頭解決管理權限與放權的問題。
2、 選人用人不能以印象能聽話為標準,而要以能辦事能解決問題為依據。
3、 基層員工應該以合格的生產任務與現場管理工作考核。
4、 薪酬與獎懲要分明要公平公開,不能濫施老總恩情或法外開恩。
5、 ISO體系不要成為口號,而要重做以真正指導工廠管理。
6、 應全力開好月度計劃與總結會議,并實施周會,不要再找各部門主管單獨了解,有話擺在桌面上說,這會提高效率改善主管間工作關系。
7、 產品設計部門不能兼管品質,以防掩耳盜鈴監守自盜。
8、 基層員工素質不高的本因是干部問題,干部問題的關鍵是干部教育問題,干部教育的關鍵是能力、態度與責任教育。
9、 供應商管理要有明確的評估辦法,不能憑采購人員說了算,雖然是您的親戚主事。
老總,您辛苦了!
今天就談到此吧,解決以上基礎問題保您的企業進入良性循環,但2年后您的企業發展了,您又會碰到新的問題,您又需要不同的格局,又必須招募不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