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交通資訊

黑龍江“十一五”期間農村公路建設綜述

2010-12-9 9: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創新建設機制 鑄就農路豐碑 
  “十一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尤其是通過各級公路交通部門和廣大建設者的不懈努力,農村公路建設全面超額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三個歷史性突破:建設規模實現歷史性突破。按照交通運輸部與我省協議5年計劃為5萬公里,我省爭取到計劃總規模92365公里,實際完成為97823公里,超預期目標近2倍,其中三年決戰期間我省完成農村公路建設62997公里,特別是2007、2008、2009連續三年建設農村公路2萬公里以上,全國矚目。投資規模實現歷史性突破。我省農村公路建設5年累計投資為359.6億元,其中中央90.6億元,省財政27億元,省交通48.2億元,地方自籌193.8億元,在全國名列前茅。通暢率實現歷史性突破。“十一五”末全省931個鄉鎮,隨著在建的高等級公路建成通車將全部實現通暢;全省9121個行政村,通暢率為99.3%,具備條件的行政村全部實現通暢。比“十五”末分別提高40個和83個百分點。 
  農村公路建設的大發展、快發展,為我省城鄉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使全省2000余萬農民受益,經濟和社會效益日益顯現。不但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交通運輸部也給予了高度表揚,并在全國農村公路建設電視電話會議以及交通運輸部農村公路座談會上介紹了相關經驗。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在于我們構建并堅持了四大機制。    
    強化政府主導,構建農村公路發展保障機制 
    在農村公路建設中,我們明確了建設責任主體,即以地方政府尤其是縣級政府為主,省、市投入專項補貼資金,確保對農村公路建設領導推進到位。 
    一是實行“四長”負責制。省委、省政府對農村公路建設極為重視,成立了黑龍江省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常務副省長任組長,主管交通副省長、主管農業副省長任副組長,17家委、辦、廳、局有關負責人為成員,辦公室設在省交通運輸廳。省委書記吉炳軒親自就全省公路建設情況進行調研,聽取匯報并作重要指示;時任省長栗戰書主持會議專題研究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省長王憲魁就加強公路安全管理、強化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做出重要指示;常務副省長杜家毫在全省公路工作會議上專門做出安排部署;時任副省長蓋如垠、劉海生多次深入基層協調解決難題。有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相互配合、通力合作,積極支持農村公路建設。市、縣、鄉三級政府均成立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由政府主管常務工作的副職任組長,層層簽訂了責任狀,出臺優惠政策,加大投入,充分發揮了建設責任主體作用。 
    二是省、市投入專項補貼資金。為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省政府決定在國家每公里農村公路投資10萬元的基礎上,再補貼7萬元,其中省級財政補貼3.5萬,交通運輸廳補貼3.5萬元,“十一五”省共投入補貼資金75.2億元。確定地方政府在農村公路建設資金投入的數額及比例,大多數市級政府不同程度地投入了專項資金用于農村公路建設,同時,督促地方政府在料場使用、行政事業收費減免、人工投入、稅費返還等方面均出臺了優惠政策。 
    三是縣級政府多措并舉籌集建設資金。各縣(市、區)政府作為直接領導建設的責任主體,千方百計擠出資金投入農村公路建設。如五常市采取的市級財政投入、市直部門捐贈、鄉(鎮)出資補貼措施;寧安市采取的市級財政“補”一點、優惠政策“免”一點、嚴格施工“省”一點的辦法;望奎縣采取的“投”“減”“墊”“省”“貸”等籌資方式,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較好地保證了農村公路建設的推進。    
    強化行業指導,構建農村公路發展運行機制 
    在農村公路建設中,我們實行了強有力的行業指導,省交通運輸廳統籌安排,省公路局全力以赴,零距離指導,強化質量監督,確保農村公路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省交通運輸廳加強統籌指導。高志杰廳長對農村公路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多次專題聽取匯報,并在計劃、資金、政策等方面重點傾斜,省廳相關部門能夠積極發揮行業指導和協調作用。在管理上實行公路局領導班子分組包片制,定期巡視,不定期檢查,深入地市進行督導。科學編制發展規劃,利用現代化衛星定位(GPS)技術手段進行全面普查,建立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庫,實行建設項目計劃戶籍式卡片管理,駐地推進組按照對接軌跡進行現場監督、檢查,確保建設項目按計劃實施。編制《黑龍江省農村公路建設及養護管理辦法》等文件匯編、《農村公路建設常用施工技術手冊》,分發到縣(市、區)和鄉(鎮)、村委會,規范農村公路建設工作。在每年冬季都舉辦全省農村公路建設技術與管理人員培訓班、監理人員培訓班,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技術支持。 
    二是推進組“零距離”指導。省公路局向各地派出了10個駐地推進組,秉承“檢查、指導、監督、協調、服務”十字方針,深入施工一線進行“零距離”指導,每月一線工作時間不少于25天,切實解決工程建設中的難點問題,涌現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進人物,充分體現了新時期交通精神。在每年夏季進行“百日會戰”,集中人力、物力加快建設速度,保證決戰決勝。 
    三是實施發動引導。我們注重農村公路的宣傳發動工作,將各地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及特色做法進行分析、提煉,通過全方位、多角度予以宣傳報導。每年都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及建設現場會,大力宣傳農村公路建設的重要意義,典型市、縣在農村公路建設與管理方面的好的經驗以及典型路段,樹立樣板,帶動全局。經過挖掘,全省涌現出尚志市、五常市、寧安市、密山市、慶安縣、望奎縣等一批先進縣(市),我們通過宣傳和政策發動調動了各級地方政府的工作積極性,逐步形成了以行業引導為主,地方政府、農民群眾共同參與的良好建設氛圍。 
    四是強化質量監督。通過堅持和完善項目質量監管制度,堅持超前預測、超前服務、超前監控,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把機械化施工、程序化作業、系統化監理、科學化管理貫穿到施工全過程,實現農村公路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堅持開展質量年活動,實現了農村公路平均質量抽檢項目總體合格率每年提升一個百分點的目標。    
    強化社會參與,構建農民自我發展機制 
    在農村公路建設中,我們積極發動民眾參與,強化監理,多方援助,確保農村公路做到農民“自己的路自己建”。 
    一是堅持“一事一議”,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在立項上,必須經全體村民參加的村委會表決通過后,由村民代表在計劃建設項目戶籍式卡片上簽字認可,才能上報確認。在籌資籌勞上,通過“一事一議”,采取直接出資或提供拌和站用地、承擔培實路肩附屬工程等間接投資方式。由村民組織進行路基儲備,利用春、夏、秋三季農閑時修建路基,經驗收合格后,優先安排建設計劃。密山、慶安、五常、克東、寧安等許多地方都涌現出了村民出工、出錢、出料,自己動手建設農村公路的感人事跡,實現了農村公路建設的政府、行業、社會共建的良好局面。 
    二是發揮農民監理作用,構建輔助工程監督機制。各地本著農民自己建路、自己監督的原則,發展成幾種主要監督模式。有的公開推舉素質好的農民作為工程監理,培訓后按照《農村公路建設技術手冊》工程標準、技術要求進行監督;有的聘請村民代表、村委會負責人、人大代表等組成質量監督委員會,全程跟蹤監管;有的推選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等在村里德高望重的長者負責,“左手拿卡尺、右手鏍絲刀,長寬高密硬指標,樣樣檢查不能少”,堅持建設全過程旁站。創建了“管理人員負責、技術人員把關、企業自檢、農民參與”的四級管理體系,最大限度地確保了工程質量。 
    三是發動社會捐獻,構建多方援助機制。各地積極動員沿路工礦企業、農場、林場等受益單位出資筑路;鼓勵“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力,社會上有影響”的本地籍仁人志士捐款捐物,修路架橋,回報家鄉;還以路邊資源開發權、綠化權等方式吸引企業或個人投資;另外,我們還實行機關單位企事業包扶制度。有條件的省直、市直機關及企事業單位根據情況,采取出資、捐資、物資支援等辦法包村修路。中國瓊民源集團總裁侯柱、綏化水泥廠廠長喬云臣等一大批域外家鄉人在得知家鄉修路遇到困難時,都慷慨解囊,伸出了援助之手;寧安市三陵鄉連家村在威海經商的胡廣友一次性為家鄉捐款15萬元。    
    深化養護體制改革,構建新型養護管理機制 
    “三分建七分養”,養護管理至關重要,我們逐步理順管理體制,不斷創新運行機制,一貫嚴格考核體系,確保了農村公路“有路必養”。 
    一是理順體制。結合稅費改革,將各地現有公路管理站、地方道路管理站與小拖養路費征稽所整合,管養國省干線公路100公里以上的縣(市、區)設國省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兩個管理站,其余縣(市、區)只設農村公路一個管理站,轄區內的國省干線公路由其代養。國省干線公路管理站從96個調整為55個,整合組建農村公路管理站95個。各縣(市、區)站向轄區內的鄉(鎮)各派駐2至5名管理人員,加強鄉道、村道的管理養護、路政和治超等工作。同時還明確了養護資金來源渠道。 
    二是創新機制。縣級公路農村站主要負責縣、鄉公路路面的養護管理和村級公路的檢查指導;養護生產與管理機構剝離,組建農村公路養護公司,獨立法人實體,企業化運作,承擔農村公路的日常養護管理;實行路基路面分開養護,大中修工程向市場化過渡,路面由養護公司進行專業化養護,路基養護、路面保潔、綠化美化工作由沿線農民群眾承包。 
    三是嚴格考核。省里實行季度抽檢、平時抽查、年終考評,市里實行月抽查、季考核、年考評,縣交通局、農村公路管理站實行日常巡查與月考核相結合,對省投資金按照標準逐級實行計量支付。今年年底出臺《黑龍江省農村公路條例》,屆時將實現以法規科學規范農村公路工作。 
    輝煌的“十一五”即將過去,嶄新的“十二五”健步走來,按照交通運輸部的“十二五”規劃,結合我省公路發展實際,我們初步確定了“十二五”農村公路發展的總體思路:堅持建養并重,以養為主。以實施網絡化及縣鄉道改造工程為主要目標,以農業產業區、農村旅游景點、能源資源開發區為關鍵節點,重點改造完善縣鄉村三級公路網,通過環線帶動自然屯建設,并做好排水防護和危橋改造、交通工程建設;深化農村公路養護體制改革,明確各級政府對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責任和各級交通主管部門的管理養護職能,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的穩定的養護資金渠道;加速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農村公路進一步實現由“通達通暢型”向“經濟發展型”、“產業支撐型”轉變,努力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條件。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