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發展商業領域現行政府應緩慢發展
2010-12-6 15:25: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物聯網、云計算、綠色IT、三網融合、智慧城市成為城市發展和企業發展的熱門話題。這些熱詞代表了新的發展趨勢。不過,廣電總局科技委副主任杜百川曾警示,物聯網的概念還是有一定的泡沫成分,應當發展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技術。對此,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數據研究中心研究員劉鋒也認為,物聯網和智慧地球正處于爆發階段,但是中國還沒有掌握關鍵的技術,如果過早的推行, -
不但不是個進步反而是浪費和危險。劉鋒建議:“政府公共事業領域在物聯網發展上應當步伐緩慢一些,要等到商業領域的云計算、物聯網方面技術成熟以后再逐步實施。也就是說商業現行,公共事業后進并緩行。”
據飛象網了解,“智慧地球”是由美國政府在09年提出,并隨即在中國有了爆炸式的推廣。美國的商務人員積極在中國企業和部門推廣“智慧地球”的應用。對此,劉鋒表示了擔憂,他認為:智慧地球的提出,將感應器嵌入到電網、鐵路、橋梁、公路、大壩、油氣管道各種物體中,同時這些物體被連接,形成所謂的物聯網。并且通過超級計算機和云計算整合起來。中國政府對此,應當有個統一的規劃,避免信息的被操作和控制。劉鋒表示:“中國城市信息化還涉及到國家的安全問題,我們應該建立信息安全準入制度,向西方國家學習,對涉及到國家信息安全領域的企業進行認證。”
物聯網只是互聯網的一個部分
早在2008年,劉鋒和其研究團隊就認為互聯網會形成一個自己的虛擬經濟系統、視覺系統、感覺系統,還有中樞神經系統、運動神經系統。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云計算以及物聯網分別是互聯網中的中樞神經系統以及感覺、視覺系統。所以說,美國提出的“智慧地球”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智慧地球”僅僅是解釋了云計算、物聯網以及傳統互聯網的關系,而沒有將其形成整體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