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滄應對金融危機 交出優秀“答卷”
2010-1-26 13:56: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09年,峰回路轉。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出臺,海滄迎來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契機,全力以赴,攻堅克難,努力爭當工業化和城市化示范區。
積極應對,沉著布局,海滄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工作成效顯著,提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據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海滄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2.19億元,增長5.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3.1 億元,增長13.0%;區級財政收入12.93億元,增長2.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44元,增長10.5%; 農民人均純收入11957元,增長7.9%……
保增長:經濟回升趨勢不斷鞏固
2008年秋開始肆虐的全球金融危機,對海滄是一個嚴峻挑戰。海滄的經濟結構以工業為主,經濟成分以外資為主,企業產品以出口為主。在金融風暴的襲擊下,海滄感受早、影響深。
事不避難,知難不難。這句話,或許濃縮了海滄過去一年的不懈努力。未雨綢繆,及早預警,提早研究對策措施。2009年初的區委二屆四次會議和區“兩會”上,海滄就對全年經濟形勢作了正確研判,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市、區領導多次深入企業和基層調研,提出應對舉措。危機面前,海滄狠抓服務扶持企業發展、調整結構促進產業轉型、促進投資增強發展后勁、內外并舉加強招商引資,為困難企業“送寒衣”;企業各顯神通,尋找國內市場、調整政策、逆流而上,全區上下團結一致,一場止滑提速、爬坡上行、加快發展的攻堅戰在海滄打響!
向海而興,開海則強。海滄把港口和工業作為加速發展的“兩個輪子”,加快保稅港區建設,做好港口物流企業的招商,引進一批有實力、規模大的知名物流企業,加大海鐵聯運和區域協作力度,不斷發展港口經濟。海滄還以先進制造業為導向,以重點企業為龍頭,培育一批百億以上產值的企業和產業鏈,進一步突出龍頭項目的集聚效應和吸附作用,全面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不斷提高規模總量和核心競爭力。
一年來,海滄經濟逆勢而上,實現“V”形反轉。“V”,從經濟學角度看,意味著走出低谷,昂首回升;從另一層含義上講,自從英國首相丘吉爾首創“V”形手勢,這個字母本身就代表著勝利。
保穩定:多措施維護社會穩定
“發展首先是穩定,穩定壓倒一切。”海滄領導班子對發展和穩定有著明晰的定位。保增長、保民生需要重要的條件,就是穩定的內外部環境。
街頭巡邏的巡警和協警、村里協調矛盾的社區工作者、路邊火眼金睛的電子監控器、“人防、物防、技防”相配套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三排查一促進”活動等等看得見的人和物,感受得到的制度與措施,都是為了每一個海滄居民平安幸福的日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