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國GDP增速在一季度出現本次周期調整的最低值后逐季走高。2010年能否繼續保持穩定健康發展,是否會出現“大起大落”,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宏觀經濟監測預警系統”分析結果顯示,我國先行和一致指數已雙雙創出歷史新高,走出一個深“V”型走勢,滯后指數從2009年9月觸底反彈,拐點已初步形成。但由于本輪經濟復蘇是政策主導,能否順利進入新的經濟上升期,尚存在不確定性。
1、2010年經濟增速與2009年基本持平。
對于2010年的我國經濟,一方面,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負面環境下,盡管我國的刺激性財政貨幣政策還將繼續,但力度會有所減弱,政策疚也瘵有所減弱,企業收益下滑帶來的居民消費力增速下降也將逐漸顯現,2009年內需強勁增長的勢頭將有所降低。與內需相反,2010年外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由負轉正,會部分彌補內需減弱的影響,但其拉動作用不會太大。預計2010年我國經濟增速將維持2009年的水平,在8.5%~9.0%左右。
2、工業生產平穩運行。
2010年,隨著物價水平的逐漸復蘇,企業經營效益繼續改善,工業生產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但由于目前全球經濟復蘇力度不大,企業的謹慎性預期加重,擴大再生產投資難以全面啟動,預計2010年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在11%左右。
3、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
由于2009年新開工項目和在建項目較多,投資增長慣性較強,2010年投資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在4萬億的投資計劃中,中央財政負擔1.18萬億,其中2008年四季度下達1040億元,2009年為4875億元,2010年為5915億元,2010年一年的比重就占49.87%。盡管政府投資增量仍然較大,但由于新增垡規模不會出現2009年的調整增長,以及政府對投資取向和結構的調節,預計2010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30%~31.5%之間。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幅下降。
得益于2009年出臺的家電下鄉、家電和汽車以舊換新等擴大消費政策,200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一直在過熱的“紅燈區”內運行,三季度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平穩提高,但由于物價水平逐步回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在2009年7月份達到18.2%的高值后開始緩慢下滑,至11月份,實際增速已下降至15.8%。
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能讓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未來一段時間,居民消費仍將保持穩步增長。但是隨著政府刺激政策效應逐漸遞減,2009年消費房市、車市都將有所降溫,物價水平由負轉正也會降低居民實際購買能力。因此,預讀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比2009年略高,在16%17%之間,剔除物價因素后的實際增長為14%15%,比2009年下降1到2個百分點。
5、對外貿易小幅改善。
2009年9月份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出現大幅好轉的趨勢,2009年11月份,出口總額累計下降18.7%,11月份下降1.1%,降幅比10月縮小12.5個百分點;進口總額前11個月累計下降16%,11月份同比增長26.6%。盡管外貿出口同比增速提高很大程度上由于基數較低,但進入9月份以來,我國的月度出口總額連續超過1100億美元,11月份進出口總額首次出現2009年的正增長,表明外貿形勢確實出現了明顯的改善。
2010年,世界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將會帶動我國出口的增長,但是發達國家失業率提高,貿易保護政策盛行,仍將會給我國外貿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2010年,我國對外貿易會出現正增長,但增長幅度不會太大,預計出口將增長10%11%左右,進口增長14%~15%,
6、特價水平將繼續小幅回升。
CPI在2009年6月份下跌到此輪周期的谷底后,呈現平穩回升態勢,11月份已實現同比正增長(0.6%)。與CPI相比,PPI下降的幅度深,回調的時間晚,2009年7月PPI下降8.2%,8月份開始降幅逐月收窄。111月,CPI和PPI分別下降0.9%和6.0%。2010年,物價水平將繼續保持小幅回升的態勢,預計CPI增速在2%~2.5%之間,PPI的增速在4%~5%之間。
主要宏觀經濟指標預測結果(單位:%)
指標名稱 |
2009年 |
2010年 |
CDP累計增長率(可比價) |
8.5 |
8.5~9.0 |
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可比價) |
10.1 |
11~11.5 |
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長率 |
32.1 |
30~31.5 |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率 |
15.3 |
16~17 |
出口總額增長率 |
-18.4 |
10~11 |
指標名稱 |
2009年 |
2010年 |
進口總額增長率 |
-16.5 |
14~15 |
狹義傾向供應量(MI)增長率 |
23.9 |
16~18 |
心甘情愿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率 |
-0.7 |
2.0~2.5 |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漲率 |
-5.3 |
4~5 |
財政收入增長率 |
11 |
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