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示范區邁出新步伐 安徽加快融入長三角
2010-12-31 15:1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國務院正式批復示范區規劃一周年之際,加快皖江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12月20日,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達成共識,決定三省一市聯動實施長三角區域規劃和皖江示范區規劃;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在馬鞍山市召開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工作座談會,加快實施《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部署推動長三角地區產業向示范區有序轉移、深化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合作有關工作。座談會后,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政府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合作框架協議》。
此次簽署的合作框架協議主要包括8個方面內容:引導和推進產業有序轉移,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對接,加強資源開發利用,進一步開放要素市場,推進園區合作共建,構建信息互通平臺,加強人才交流合作,建立工作推進機制。根據協議,三省一市將通過出臺政策、搭建平臺、提供服務等,積極引導和推進各類市場主體有序開展產業轉移,努力構建長三角地區合理分工的產業體系。
長三角是我省省外資金和皖江示范區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來源地,融入長三角一直是安徽開放合作的主攻方向。簽署共同推進示范區建設合作框架協議,標志著安徽在融入長三角進程中邁出了新的步伐,必將為承接產業轉移、推進示范區建設創造更加優越的環境。
國家發改委高度評價皖江示范區
12月26日,在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對示范區建設一年來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予以高度評價。
杜鷹指出,自今年1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示范區規劃以來,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切實加強領導,相關配套政策相繼出臺,專項規劃陸續編制,產業集中區建設開始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各項工作緊張、有序向前推進。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切實加強與安徽省的合作,積極引導本地產業向示范區轉移,泛長三角合作不斷深化。國務院有關部門也從政策、規劃、資金和項目等方面對示范區建設給予了大力指導和支持?傮w來看,目前示范區建設開局良好,工作扎實有力有效,承接產業轉移初見成效,示范區正在成為促進安徽省與長三角兩省一市合作的重要平臺,成為帶動安徽加快開發開放的強大引擎,逐步成為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地區之一。
杜鷹強調,示范區建設剛剛邁出第一步,還有許多工作需要我們奮力開拓。要牢牢把握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發展的四大定位,即合作發展的先行區、科學發展的試驗區、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在工作中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要堅持在承接中轉型,在轉型中升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二是要特別注重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把示范區建設同“兩型”社會建設結合起來,嚴格產業準入門檻,嚴禁污染產業和落后生產能力轉入,落實好節能減排任務,促進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三是要打好基礎,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搭好承接平臺,統籌產業園區建設,特別是兩個集中區要一次規劃、滾動發展。四是要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原則,促進安徽與長三角兩省一市緊密合作,全方位參與長三角發展分工。五是要重視體制機制創新,特別是在共建園區方面要大膽探索,并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六是要正確處理市場主導和政府推動的關系,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作用,政府重在規劃引導、優化環境,決不可越俎代庖。
上海企業在皖投資快速增長
12月26日召開的皖江示范區建設座談會上,上海市副市長艾寶俊說,皖江示范區規劃推出以來,上海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走出去”,在安徽投資的資金總量和大項目數量逐年增長。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1-11月份,上海市在安徽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共有2164個,投資總額4895.9億元,實際到位資金681.5億元,同比增長42.7%,占安徽省國內投資的12.5%,排在浙江省、江蘇省后居外省投資第三位。
艾寶俊認為,今年以來上海在安徽投資呈現三個特點:
一是大項目數量持續上升。 2010年1-11月份,上海市對安徽投資10億元以上大項目63個,投資額3066.9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53.3億元,占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實際到位資金的22.5%。
二是投資項目以二、三產為主。 2010年1-11月份,上海市對安徽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中,一、二、三產實際到位資金比重分別為3%、47.7%、49.3%。
三是制造業和房地產項目資金比重較大。2010年1-11月份,本市對安徽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中,制造業和房地產項目實際到位資金比重分別為43.7%和18.5%。
艾寶俊說,上海市在推進產業轉移和經濟轉型升級方面主要做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緊緊圍繞“四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按照高端化、集約化、服務化,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產業結構的發展方針,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構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推動形成泛長三角優勢互補、分工合理、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加大傳統產業調整力度。通過提升能級、搬遷改造、產業轉型和梯度轉移多渠道調整傳統產業,盤活土地存量,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推進工業園區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工業區“聯動、聚焦、提升、集約”發展。按照高新技術產業化的要求,對全市104個工業區進行了產業定位。積極推動傳統工業園區(企業)向高科技產業園區、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創意產業集聚區轉型升級。
推進工業區跨區域聯動發展。支持本市工業區走出去,主動服務長三角、服務泛長三角、服務全國。
蘇皖交流合作不斷拓展
江蘇省副省長何權說:江蘇與安徽是友好近鄰,兩省在經濟結構上具有很大關聯性,在發展資源上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具備很好的交流合作基礎。近年來,蘇皖兩省交往頻繁,各方面合作不斷拓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江蘇在皖投資的各類企業超過3000家,今年前三季度在皖投資1000萬元以上新建和上年結轉項目就達3900多個,總投資3200多億元。
何權指出,進一步加強蘇皖兩省產業合作與交流,是深化長三角區域合作的需要,也是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指導意見的需要。江蘇省將本著“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的原則,積極推動蘇皖交流合作向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發展,努力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共同促進雙方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
一是進一步研究實施國家三個區域規劃的銜接與融合。把兩省合作的重點落實到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上來。圍繞兩省的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加強重大政策和保障措施的研究與溝通,加強跨區域重大項目的研究和銜接,加強規劃和重大項目實施的協調與配合,共同推動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順利實施。
二是進一步推進江蘇產業向皖江城市帶轉移。利用皖江城市帶具有環境承載能力較強、要素成本較低、產業基礎和配套能力較好等綜合優勢,引導和支持江蘇省產業向示范區有序轉移。采用合作興辦開發園區、發展“飛地”經濟等多種合作模式,構建產業轉移方和承接方利益協調共享機制,共同推進皖江示范區建設。
三是進一步完善區域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大政策、法規、制度等層面的溝通、協調與對接,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考慮區域一體化發展,探索推進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組織之間多層面、寬領域、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
四是進一步加快兩省重大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動省際快速通道的對接,加快形成快速便捷、功能完善的立體交通網絡和現代物流體系。積極與安徽攜手打好“公路牌”、“鐵路牌”、“航空牌”、“長江牌”,努力推動現代交通網絡和物流體系合作,更好地服務蘇皖兩省乃至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
五是進一步構建要素自由流動的統一市場體系。加快區域性統一大市場建設步伐,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和信息流的暢通。
六是進一步推進南京都市圈建設,使之成為長三角地區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門戶,推動蘇南部分產業加快向皖江城市帶轉移,更好地發揮皖江城市帶承東啟西的紐帶作用,提高泛長三角區域合作水平。
浙皖合作深化重點推動轉型
在產業轉移過程中,浙江與安徽兩省合作與交流日益密切,成果不斷顯現。2010年前10個月,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引進浙江省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3827個,總投資額3861.6億元,實際到位資金962.1億元,占安徽全省利用浙江資金的72.8%。
浙江省常務副省長陳敏爾在談到浙江省與皖江城市帶的產業對接時提出三點建議:第一,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優化合作環境。第二,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模式。第三,進一步深化重點產業合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陳敏爾表示,浙江與示范區的合作,一是可結合各城市的區位、產業、資源等情況,有選擇性地開展城市結對。二要積極探索共建異地開發區。在省市政府部門的指導下,由浙江省的開發區自主選擇適宜的皖江城市帶開發區,與皖江產業示范區的高新區、開發區、工業園區共建若干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產業鏈較為完整、關聯程度高、帶動和輻射能力強的園中園,創新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機制,努力使共建開發區經濟貿易合作園區成為浙皖生產要素互動共享平臺、產業合作發展基地、合作模式創新示范窗口。浙江企業主導開發運營或直接投資異地開發區模式,浙江一些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具有一定的園區建設經驗和較高的經營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主導開發運營模式或直接投資異地開發區模式,負責異地開發區的開發建設和招商運營。這種模式能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主動性,發揮市場化運作的作用。三是合作建設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積極探索以異地開發、定向開發、定向供給等多種方式,既促進皖江產業示范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也為浙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要素保障。四是加強科教人才合作。
根據兩省的產業特點,陳敏爾建議在以下幾個重點產業領域深化合作:家電行業。浙江省是電冰箱壓縮機、洗衣機離合器、邦迪管、電機、電熱管、空調風葉等家電配件的重要產區,可以為安徽家電產業提供家電元器件生產服務。汽車行業。浙江省擁有大量的汽車零配件生產企業,產品涉及制動器總成及系統、變速器、方向節、離合器、傳動系統零部件、電器件、汽車電子產品等,能為奇瑞、江淮等整車企業提供相應的配套服務。裝備制造業。浙江、安徽都是裝備制造業大省,能在裝備制造業整機配套上能夠有較大的合作空間。金屬制品加工行業。浙江省是金屬制品生產大省,銅加工方面與安徽有較大的合作空間。紡織服裝行業。可以通過產業轉移的方式,推進紡織服裝制造環節落戶皖江產業帶,形成制造在安徽、營銷在浙江的產業格局。食品加工行業?梢酝ㄟ^產業轉移,推進食品制造企業落戶皖江產業帶。生產性服務業。安徽是資源大省,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兩省可以在金融、物流、創意、技術服務等方面開展合作。(劉榮華 殷君伯 吳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