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強勢營造物流新高地
2010-12-31 14:4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12月21日,中國內貿集裝箱的龍頭老大——中海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搶占先機登陸丹東,一天之內接連出擊,在丹東港——長春站集裝箱海鐵聯運開通后,緊接著又召開推介會,充分展示了該公司與丹東及丹東港加強合作的意愿。12月23日,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國信保)遼寧分公司總經理一行來到丹東,就中國信保落戶丹東及開展合作進行交流。同日,韓國STX集團子公司世騰(中國)船務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也來到丹東考察。這些國內外知名的大公司之所以如此關注丹東,關鍵是看好了丹東的潛力,看好了丹東的未來發展。丹東未來的發展是以港興市,物流無疑是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十二五”期間,丹東市委、市政府將舉全市之力支持物流業的發展,支持航運事業的發展,將創造更加優惠的條件,采取更加有利的措施,使丹東成為物流企業、物流公司聚集的高地,成為在物流投資方面環境優越的新高地。可以預見,隨著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和港口的建設發展以及開放水平的提升,丹東將會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物流樞紐、物流中心。
未雨綢繆打好基礎
“十二五”時期,丹東擁有諸多發展優勢。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后,遼寧沿海經濟帶、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和沈陽經濟區先后上升為國家戰略,東北成為新的經濟活躍區,區域合作勢頭強勁。國家繼續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支持沿邊地區加快開發開放,遼寧沿海經濟帶進入全面建設時期,為丹東加快合作步伐,承接先進技術和產業轉移,增強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和吸引力,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支持,提供了難得契機。
隨著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陸續投入使用,東北東部鐵路、丹通高速公路、丹海高速公路將在兩年內正式通車,屆時東北東部沿線12個市(州)與丹東連成一線,經濟發展腹地不斷向東北東部延伸擴大,將成為東北東部廣闊腹地的新出海通道。建設中的沈丹鐵路客運專線、丹大快速鐵路正在全速推進,即將迎來“高鐵經濟時代”,與沈陽、大連共同構成遼寧經濟發展的金三角,融入同城化的“一小時經濟生活圈”。
11月10日,吉林省通化丹東港陸港項目正式奠基。這是丹東港集團為服務東北東部地區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建設以陸港綜合網絡為核心的具有現代運作模式的物流發展系統而實施的重要舉措之一。目前,牡丹江陸港即將投入使用,佳木斯、同江、綏芬河等23個城市陸港建設全面展開。此外,丹東港通過對信息流、資金流、客戶流進行全方位整合開發,在東北及南方各地設立糧食、礦石、鋼材、煤炭、雜貨、集裝箱專業物流公司,與陸港項目戰略節點作用相結合,不斷拓展物流網絡覆蓋面,加快現代物流新陣地。12月21日,丹東港——長春站集裝箱海鐵聯運正式開通,這標志著丹東港集裝箱集疏運體系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港口功能有了新的拓展。
“十一五”時期,丹東固定資產投資兩千多億元,一批項目將陸續進入投產達產期,為“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市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爭先發展的良好氛圍,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這些機遇和優勢疊加在一起,將丹東推向東北東部乃至東北亞地區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和中轉站的最前沿。
搶占先機蓄勢待發
一個地區交易成本的高低是經濟聚合力的重要指標。在這一點上,丹東具備形成聚合洼地的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
中海集運是中國海運集團所屬的主要從事集裝箱運輸及相關業務的多元化經營企業,其運載能力位居全球第十,中國第一。目前,中海集運在東北地區先后開辟了數十條國際集裝箱班輪航線、外貿內支線和國內沿海內貿線,經營網絡覆蓋東北三省主要的港口和內陸城市,其年運量超過30萬標箱,占東北地區鐵路集裝箱總運輸量的60%。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是我國唯一承辦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政策性保險公司,已形成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其主要任務是積極配合國家外交、外貿、產業、財政、金融等政策,通過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手段,支持貨物、技術和服務等出口,支持中國企業向海外投資,為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提供收匯風險保障,并在出口融資、信息咨詢、應收賬款管理等方面為外經貿企業提供服務。
STX集團是以海運物流、造船、機械、能源、建設為核心領域的韓國代表性跨國企業集團,擁有包括世騰船務公司在內的8家主要公司。作為STX集團旗下子公司,世騰船務服務公司主要經營中、日、韓、東南亞和大洋洲主要港口間海運服務,以散裝貨運為主,同時經營集裝箱貨運,其散裝貨物運量居韓國之首。
這些大公司之所以提前介入,正是瞄準了未來丹東人流、物流、信息流所帶來的匯聚效應。去年,遼東大市場、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東北亞商貿城、SK保稅物流中心、臨港保稅物流園區、黃海水產品批發市場等一批重大商貿物流項目落戶丹東。
丹東作為東北亞經濟圈和泛黃海經濟圈的重要節點,國際性兩大經濟圈在丹東交匯碰撞,賦予了丹東拓展遼寧沿海發展空間、加快與兩大經濟區域融合交流的重任。 “十二五”期間,丹東將加快發展物流業,逐步建設成為東北東部區域性物流中心和東北亞物流中心主要節點之一。以港口、東路、鐵路和鴨綠江大橋為依托,加快物流園區建設,開辟丹東——沈陽、丹東——通化、丹東——大連、丹東——朝鮮4條物流通道。同時,建設糧食、農副產品、礦產品、煤炭、木材、鋼材、散雜貨等10處物流中心,完善工業品、農產品和消費品物流配送體系,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網絡體系建設,打造東北東部地區物流信息平臺,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到2015年,丹東將培育年營業收入超億元的企業10家以上,超10億元的企業5家。一個以丹東為物流中心,以東北東部乃至東北亞其他城市為腹地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