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要加強中央儲備設施能力建設
2010-12-30 14:33: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訪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社會事業發展部處長賈玉玲
■中咨公司專家縱論十二五產業發展(15)■本報記者 李希瓊
“十一五”糧、棉、肉、糖等重要民生商品流通領域中央儲備體系建設步伐加快,進展順利。除中央儲備豬肉之外,其他三類商品的中央儲備設施建設均初具規模,在主產區和主銷區的網絡骨干布局基本形成,可以實現“儲得進、調得動、用得上”的要求,對于調控市場、平抑價格、穩定農民收入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十二五”我國糧、棉、肉、糖等重要民生商品流通領域中央儲備體系建設面臨怎樣的形勢?發展思路怎樣?應主要采取哪些政策措施?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就上述問題對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簡稱中咨公司)社會事業發展部處長賈玉玲進行了專訪。
中國經濟時報:如何看待“十二五”糧、棉、肉、糖等重要民生商品流通領域中央儲備體系建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賈玉玲: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投資、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等政策措施。從政策實施的效果看,加強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對拉動內需、促進國內經濟企穩回升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后一個時期,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將繼續存在,異常氣候頻繁勢必嚴重影響農業生產,農產品價格也將劇烈波動,這些都將對我國農產品生產、流通、供給和消費產生直接影響。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十二五”中央政府的應急救災能力和宏觀調控任務必然加重。增強應急救災能力、保障市場供應、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仍是今后中央儲備體系建設面臨的客觀形勢。
“十二五”中央儲備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根據重要農產品周期波動特點,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進一步完善中央儲備制度,形成穩定的長效機制;健全規劃、完善布局,注意做好政策、規劃和項目建設方面的銜接,加快儲備體系建設,及時發揮社會效益。
中國經濟時報:應如何確立“十二五”糧、棉、肉、糖等重要民生商品流通領域中央儲備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
賈玉玲:中央儲備體系建設,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中央儲備體系建設的思路,就是要建設一個具有我國特色、國際化現代化水準、與國家經濟格局及經濟結構調整密切配合、在市場經濟環境中能夠高效運行的國家戰略儲備安全體系。
在中央儲備體系建設過程中,要認真把握好以下原則:1.中央儲備體系應與經濟格局及結構密切配合。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現代科技為支撐,建立并完善中央儲備現代物流體系。
2.中央儲備體系應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化水準。要按照專業發展規劃,統一謀劃,合理布局,加大中央資金投入,引導企業投資方向,避免盲目擴張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3.中央儲備體系能夠在市場經濟環境中高效運轉。要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整合資源,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提高中央儲備體系運轉效率。
中國經濟時報:具體來講,應主要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賈玉玲:1.盡快制定中央儲備體系建設專項規劃。中央主管部門與各行業部門分工合作,有效配合,統一制定專項規劃,確定建設目標、建設規模、建設任務、建設重點等 使得規劃真正有可操作性和可實施性,也使具體建設項目的評估、審批有規劃可依。同時,做好中央專項規劃和地方建設規劃的有效銜接,提高基本建設投資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2.加強中央儲備設施能力建設。根據科學測算及合理儲備規模的研究,確定國家承認的權威儲備規模指標體系,加快建設,盡早達到合理儲備規模,充分發揮中央的宏觀調控作用。
3.進一步優化中央儲備宏觀布局。中央儲備糧庫項目,原來稻谷主產區的長江中下游,承擔國家調出的主要任務。目前主產區格局發生變化,儲備體系布局需要相應調整。再如中儲糖庫,黑龍江屬于甜菜糖主產區,在幾次糖庫建設中卻沒有進行布點。另如中儲棉庫,東部沿海地區紡織企業原來十分發達,是用棉大戶。但是,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目前很多企業由東部地區向中部轉移。隨著棉紡織企業的產業調整,今后新建項目要充分考慮產業布局調整、產銷交通優勢、配套設施完善、成本利益比較、服務半徑等方面,進行優化布局,增加規模效益。
4.加快中央儲備商品的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改造目前約89%不能散糧接卸的平房倉,適時改造建設能夠散裝散卸的立筒倉和淺圓倉,使中央儲備糧倉設施率先改變以包糧儲存和流通為主的現狀,盡快實現跨省區糧食物流主要通道的散裝、散卸、散儲、散運的“四散化”目標,將糧食流通環節的損耗降到最低限度,徹底解決我國糧食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損耗大的問題。
5.采取以中央建庫和租用社會庫的互補方式,以節省投資。一方面增加中央投入新建一些設施,另一方面可考慮利用社會庫資源,改造部分條件較好的社會庫,并裝備現代化的儲藏工藝設施,使其安全存儲,方便調運,節省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