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顯現海陸空樞紐雛形 港口鐵路航運同步發展
2010-12-30 14:22: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當波音747-400貨機展翼飛往太平洋
彼岸的芝加哥,煙臺航空運輸業26年的發展由此實現了一次新的飛躍。至此,煙臺直飛歐美兩翼的國際航空物流發展框架初步建立,顯示出煙臺國際物流市場的巨大潛力。
根據煙臺物流協會對全市25家國家A級物流企業的調研統計,2010年物流業務收入平均比2009年增長17.7%,資產總額平均比2009年增長8%,全市絕大部分骨干物流企業實現了較快發展。
當我們梳理這些年來煙臺航空、水運和陸路物流的發展軌跡,一副海陸空綜合物流服務圖景躍入眼前。在這幅圖畫里,索引出的是煙臺外向型經濟發展的軌跡,也是一座城市日漸開放的高姿態表達。
空路:
建立歐美兩翼國際航空物流發展框架
2005年,當富士康公司正式在煙臺投產的時候,郭臺銘曾經給出這樣的寄望——“富士康從煙臺發往歐美的貨物可以實現當天通關當天到達”。對于煙臺來說,那個時候這個目標還有點困難。
很快,煙臺機場開始了行動。2007年6月,煙臺國際機場飛行區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工,新建一條3200米、寬50米的跑道,目標就是要讓波音747、麥道11這樣的大型客貨機可以在煙臺起降。2008年底,機場成功進行跑道切換,新跑道正式啟用。
去年,翡翠航空公司率先開通了煙臺直飛阿姆斯特丹的國際貨運航線,使用波音747執飛,破解了我市各大型企業歐洲方向貨運出口的物流難題,改善了煙臺的投資和對外貿易環境,為發展國際航空物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過一年多來的運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多方共贏的結果也使之成為煙臺物流運輸的典范。
29日上午,煙臺機場正式開通煙臺至美國芝加哥國際貨運航線,機型為波音747全貨機;與此同時,煙臺至歐洲阿姆斯特丹的波音747全貨機航班也正好降落煙臺萊山機場,一個歐線和一個美線的大型貨機同時在停機坪停放,煙臺機場也出現了有史以來兩架大型貨機同時停場、歐美航線同飛的壯觀情景。
煙臺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隨著富士康、LG大型電子企業以及生物科技行業的產能和出口的增長,煙臺進出口貿易日益擴大,帶動了我市國際航空物流業步入高速增長期。煙臺國際機場預計全年貨郵吞吐量將達到4.3萬噸,同比增長約48%,其中國際國際貨郵吞吐量約2萬噸。
鐵路:
裝車、發送噸、貨收連續4年刷新藍煙線記錄
“運輸經營取得豐碩成果”,是煙臺火車站給出的全年總結定位。
鐵路一直以來都是海陸空交通的瓶頸。在龍煙鐵路和青煙威榮城際鐵路尚未建成的情況下,如何利用現有的藍煙線路運輸條件取得發送量的最大化,成為煙臺站的當務之急。針對空車來源不足,機車動力不足等問題,煙臺站和港方鐵路公司下大力氣解決問題,煙臺站的空車回送保證在日均600輛左右,貨物牽引機車也全部更換成最新式的東風大功率牽引機車,滿足了生產需要;列檢方面也由一次性作業改為到達、發送兩次作業,保證了裝車質量,滿足了裝車需求;港方投入了大量資金,更換機械,改造裝車場地,增加磅房,同時調整了貨物存放地點,調整了作業班次等,通過港站雙方共同努力,一系列積極措施實施,港上裝車由2009年的日均裝車300輛左右,提升為現在日均裝車600輛左右。
成果究竟為何,數據可以佐證。截至12月27日,煙臺站完成裝車175953車,發送噸1127.52萬噸,卸車47302車,貨物運輸收入9.2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19.7%、18.9%、68.2%、49.2%。特別是運輸收入,提前38天完成全年任務,超去年同期億萬元。各項任務指標均創出了歷史最好水平,裝車、發送噸、貨收連續4年刷新藍煙線最高記錄。
水路:
全市港口吞吐量突破兩億噸大關
12月28日,煙臺港集團今年完成吞吐量突破1.5億噸,同比增長22.2%,增幅高于全國沿海港口平均增速約7個百分點。預計今年全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54萬標箱,創歷史最好水平,其中龍口港區貨物吞吐量首破5000萬噸大關。
年初煙臺港集團與寶鋼、中海、國投等重量級央企合資成立了煙臺港股份有限公司,實現港口、貨源、航線等優勢資源有效整合,為煙臺港參與東北亞地區港口競爭搭建了極為重要的平臺。
今年10月以來,西港區液化碼頭陸續接卸了三條滿載著糖蜜的貨船,這意味著經過五年建設的西港區部分碼頭開始試運行,至此煙臺港四個港區全部進入生產狀態。11月,與中農、中海油、運安、嘉禾四家公司在西港區聯合啟動了煙臺港化肥物流項目,謀求打造北方最大化肥進出口貿易和物流平臺。
綜合來看,全市港口總吞吐量今年已經突破兩億噸大關,成為全國第十個過兩億噸的沿海港口,以“現代物流”理念統領港口生產經營成為港口方面的共識。圍繞著物流園區、物流企業、物流網絡三個層面,港口物流正在快速發展。